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百年沧桑话“成丰”

2013年12月03日12:36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百年沧桑话“成丰”

▲成丰公司股票 ◥火灾后的制粉大楼

  □朱晔

  上个世纪初,济南面粉工业迅速崛起。1913年至1923年的十年间,先后有十余家面粉公司逐鹿商场,年产面粉800余万袋,总产值约占全市的一半,济南成为当时全国面粉供应六大城市之一。在济南面粉业争雄中,以苗杏村、苗星垣为首的苗氏集团,先后开办了“成丰”、“成记”两家面粉公司,“成丰”则是苗氏集团进军工业领域的初步尝试。

  二苗联合建成丰

  苗杏村(1871-1941),桓台县索镇人,业界人称“大苗”。他早年在泺口开粮栈,民国初年任济南粮食同业公会会长。他首创成丰、成记、成通、成大等面粉和纺织企业,曾任董事长。电视剧《大染坊》中的苗翰东,即以苗杏村为原型。他的堂弟苗世德(1891-1958),字星垣,时人称其为“小苗”。1910年来济南当粮栈伙计,1920年与人合伙组建同聚长粮栈,任经理。

  苗杏村搞粮油贸易起家,“五四运动”前后,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萌生建面粉厂的念头。1918年,他参股惠丰面粉厂,但与儿女亲家、惠丰董事长穆伯仁产生了矛盾,以致分道扬镳。1921年他毅然决定联合苗星垣、王冠东等人创建成丰面粉公司。在公司创办过程中,大苗小苗各显神通。创建伊始,股东集资仅7.5万元,远不足用。苗杏村曾为“面粉大王”之称的无锡荣宗敬代购小麦,交情深厚。这时他请求荣氏帮忙从外国赊购磨粉设备,荣宗敬慨然应允。

  1922年8月成丰面粉公司开业,大苗任董事长,小苗任经理。公司拥有磨粉机7台、日产等级面粉8.8万斤,当年赢利7.5万元。随后吸收曾任交通部次长的劳逊五、青岛警察厅厅长成逸庵等的大量投资,到1930年已拥有磨粉机25台、职工600余人,日产达35万斤,各项指标均居济南面粉同业之首。

  风浪骤起,一波三折

  成丰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面粉业的竞争,苗杏村的亲家穆伯仁开始从中作梗。1924年,公司资金一时周转失灵,穆伯仁乘机制造成丰危机、亏赔不堪的舆论,各家银行纷纷要求收回贷款。公司董事车百闻急忙出面,拉来东莱银行经理于耀西入股2万元并放贷200万元,才让成丰逃过一劫。于耀西通过入股和放贷当上了公司董事长,这就出现一个公司两个董事长的怪事。公司经理苗星垣和于耀西的矛盾日益加剧,在董事会上经常吵得不可开交。“五三”惨案后于耀西因汉奸罪入狱,苗星垣借此机会把他赶出了公司。

  按下葫芦瓢起来。于耀西的风波平定不久,苗杏村和苗星垣又起了冲突。原来成丰公司自建成后一直由经理苗星垣打理,公司重要部门人选都是他的老班底。苗杏村虽然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却是“啥也说了不算,甚至连个练习生都推荐不上”。这样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且逐渐公开,苗杏村难以忍受这种尴尬,以至二人分手,日后自己组建了成记面粉公司。但大苗小苗始终没有决裂,不久又再度联手。

  跨业经营,开办纱厂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济南的面粉业危机频现,全市十家面粉企业有四家倒闭。成丰公司“开机三分之二”。然而,那时纺织业却商机涌动。济南是全国主要棉花市场之一,大量原棉外运,棉纱又靠外地输入,全市仅有的一家纺纱厂鲁丰纱厂正濒临破产。此时进军纺织业势必有利可图。于是苗杏村、苗星垣摒弃前嫌,再度联手,于1932年创建成通纱厂。

  建厂之初,大苗、小苗筹集股金75万元,再求荣宗敬担保,向英国怡和洋行赊购一万枚纱锭的全套设备,向安利洋行赊购1500千瓦的发电机一部,另外由成丰铁工部自制细纱机四十台和其他机器配件。1933年5月投产,1937年扩充到19600枚纱锭,年产量达14000余件。成通建厂速度之快、发展之猛,苗星垣、苗海南兄弟功不可没。早在1924年苗星垣就想创办纱厂,所以未雨绸缪,支持三弟苗海南报考南通纺织学院,1928年又送三弟赴英留学学习纺织专业,从而培养了后备人才。1932年苗海南学成回国赴青岛日商纱厂考察学习。日商经理怕技术外泄不让进厂,他在朋友的帮助下,身穿工作服化装进车间,仔细查看纺纱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并把工厂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机械装备分别用图文记录。他还通过朋友结识和联络了在纱厂做工的二十名技工、熟练工,来成通工作。后来,他又把二十名新工人送到青岛一家纱厂培训。成通投产后,这批人都成了师傅和骨干。《大染坊》中小六子的高招,大概源出于此。不久,苗杏村收购了鲁丰纱厂,组建了成大纱厂。

  正当苗氏集团经营发展大展宏图之际,抗日战争爆发了。卢沟桥的炮声使苗氏集团遭遇灭顶之灾。苗氏苦心经营的企业完全被侵略者吞并,苗杏村在惊恐和痛苦中于1941年含恨辞世,苗星垣、苗海南也只能对天长叹。抗战胜利后,虽然几经周折苗氏企业又物归原主,但三年内战,风雨飘摇,成丰面粉公司也被撤退前的国军炮火焚毁。

  新中国成立,成丰公司修复设备投产。1956年公私合营,苗星垣出任市政协常委、济南粮食工业公司副经理。此后,原茂新、宝丰等厂合并到该厂。1966年该厂转产杂合面、地瓜面,一度更名为“济南东风粮食加工厂”、“济南粮食加工厂”,后更名为“成丰粮油食品公司”。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