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怀念旧时嗰啲老式理发店

2013年11月28日07:20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怀念旧时嗰啲老式理发店

年过花甲的南叔正在为顾客刮脸。

老赵师傅没事的时候就将剪发工具拿出来擦拭。

顾客电话预约后,“老赵理发”开门迎客。

  寻找中山老行当

  开篇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生活的巨变,过去的窄巷小院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替代,传统的手工艺被现代化作业替代,旧式理发店、酒坊、老饼店等一些老行当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在中山这座古韵犹存的历史文化名城,有那么一群人始终坚守着那些正在离我们远去的记忆,传承着中山活的历史。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寻找中山老行当》栏目,穿越中山的时空隧道,撷取那些曾经流淌在岁月长河的璀璨星光。

  一把推子、一副剪刀、一只剃须刀,基本组成了老式理发店的全部工具。走在中山的大街上,要找一家老式的理发店,已基本没有可能,取而代之的都是“高大上”的发廊和美发美容院。老式理发店,如今只能在老城区、老街巷的一隅,在蓦然回首的一瞬,看到它。

  记者走街串巷,寻寻觅觅,终于找到几家隐于老街深处的老式理发店,其中有每天坚守在老街坊中的沙溪龙头环村的南叔理发店,有濒临关门的龙母庙街52号的老赵理发店,还有曾红极一时、后历经改制结业、重新选址的西湖理发店。他们大多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有着满腹的故事,品起来,非常有滋味。

  文/记者陈维澈 实习生罗一鸣

  图/记者罗知锋

  南叔理发店:精美铸铁椅成镇店之宝

  店址:沙溪龙头环村上街62号 店主:南叔

  沙溪龙头环村上街是村内一条安静的小巷,在巷中的62号,一家老式理发店隐匿于此。

  它没有任何招牌,面积也不大,只有十来平方米,装修简单。走进店内,一股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张生铁铸的椅子很气派,侧面铸的花饰非常精美,望之不俗;墙上的壁画和天花板上的吊扇颜色已经发黄暗沉,也是一副很有历史的样子。店里经营的项目也很简单,只是理发和刮脸。

  店老板也是店里唯一的师傅,人称南叔,是一个淳厚的村民。记者去时,他正在为一名刚下班的送水工刮脸,这是他今天的第10个客人。

  只见南叔手法非常娴熟,他拿起一根棉花棒,轻轻地沾点水,在送水工的胡须周围先擦一遍,随后喷上剃须沫。随后,他一手拿剃刀,一手拿着报纸盛刮落的胡碴和剃须沫。为了让剃刀更锋利,其间南叔还拿剃刀往挂在墙边的皮带擦拭几下。

  南叔生于1951年,是清远人,13岁时跟着叔叔来到中山,后来便跟着叔叔学理发,从1968年至今,他一直在此做理发师。

  铸铁椅见证昔日辉煌

  店里那张生铁铸的椅子是每个来客都要注目的一个物件,南叔说这张椅子是他叔叔于1948年从别人手里用200港元买来的,已陪伴他几十年了。这把大椅不能升降,但能放倒和旋转360度,尽管年头已久,但用起来仍然非常灵活。其褪色的靠背、光滑的扶手,都在见证这家老式理发店曾经的辉煌。

  凭着这张椅子和那些简单的理发工具,南叔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

  南叔说,在上世纪60年代,大人理发只需一角五分钱,小孩则只用一角钱。如今,理发费用已经是大人6元、小孩5元,剃须则要3元。

  南叔今年已年过花甲,但他仍没有退休之意。“很多老街坊喜欢来我这里理发,几十年来都这样。我也习惯了,还有老街坊、老朋友常来这里看报纸、聊天,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南叔说。

  这里每天大约只有10个顾客,但南叔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还有老店隐于小巷

  走出龙头环村,在龙聚环村老人院附近的小巷,还有一家老式理发店。与南叔的理发店一样,这里的师傅也是凭着一把剃刀、一把剪刀等简单的理发工具经营着这家老店。

  这家老店的环境比南叔的理发店简陋很多,门口贴着“理发7元、理发染发20元、染发15元、剃须3元”的红纸,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不足3平方米的屋子里放着一张椅子和一个小柜子以及一个小洗手盆。路过的行人稍不留神就不会注意到该店的存在。

  老赵理发店:耄耋老师傅剃头要电话预约

  店址:石岐老城区龙母庙街52号 店主:老赵

  在石岐老城区龙母庙街52号,门口挂着一个“老赵理发”的招牌。这里平时铁门紧锁,老赵师傅今年已经86岁,理发店基本已经不对外开张,间或帮人剪一次头发,全是老朋友、老街坊提前“电话预约”。

  记者几经辗转终于见到这位老赵师傅,他名叫赵玉平,是江门新会人,1943年跟随哥哥来到中山学理发,至今已经60余载。老赵师傅的理发店最先开在悦来路4号,后多次搬迁,最终落在了石岐区龙母庙街。

  老赵师傅的理发店设备简陋,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只摆着一张旧椅子,前挂一面小圆镜。尽管已经没有正式开门迎客,但老赵师傅每天仍住在理发店的二楼,没事的时候就拿剪发工具出来擦一擦。

  西湖理发店:退休老职工重选址新开张

  店址:石岐区安栏路35号 店主:一群老师傅

  说起西湖理发店,老一辈中山人无人不知,它曾是上世纪50年代老城区7间大型理发店中的一间。如今,西湖理发店仍有迹可循,就在石岐区安栏路35号,仍有老师傅在此执剪。

  西湖理发店的前身叫金城理发厅,1949年前就已开办,1956年经过公私合营,归于国有。那时老城区有着7间大型的国营理发店,西湖理发店是其中之一。上世纪70年代,西湖理发店成为当时老石岐最大的理发店,每逢春节前夕,店里的生意最好,店员要给每位顾客派发一个号码轮候排队。

  如今,改制后的西湖理发店的一些老职工又走到一起,重新选址在石岐区安栏路35号开业,这就是现在的西湖理发店。店里的陈师傅告诉记者,店里的员工都已经是退休人员,年龄都超过60岁,在这家店里干了40年以上。一些中、老年人钟情于传统理发店“园、通、顺、滑”的理发标准和样式以及老师傅的手艺,西湖理发店迎来了他的第二春。

  “现在年轻的师傅都不愿意待在老式理发店,即使之前免费教导一些学徒,他们学成后仍会选择到新型理发店打工,这也正常。”说起这些,陈师傅一脸无奈。他说担心等到他们这几个老人真正退休后,曾经风靡一时的西湖理发店会不会永远淡出中山人的视野。

  ■铁杆粉的故事

  老主顾众里寻它

  尽管受到新型理发店的冲击,旧式理发店影响力大不如前,但是他的江湖地位仍“不容小觑”,仍然有一批几十年铁杆粉丝,虽然历经变化,但这些老主顾对旧式理发店仍念念不忘。

  记者在走访西湖理发店,就碰到一个顾客刚下车就对着店里陈师傅说:“我一直在找你们这家店,自从你们店换了地址就不知道在哪里,找了很久,问了好多人,现在终于找到你们,现在这种老式理发店都很少见了。”记者在走访老赵理发店时,赵师傅讲起,“一个原中山老百货经理,30多年了,到现在还坚持找我剪头发,每一次都先给我打电话,剪完给个50、100元”。

  老华侨

  每次都要多付钱

  来老式理发店剪发的基本都是些岁数比较大的老街坊,他们钟情于老式理发店的老发式和老师傅的手艺,年轻人则几乎不会登门造访。

  在南叔理发店,记者碰到一个刚刚剪完头发的老伯,人称文伯。文伯已经70多岁了,在这里剪发几十年了。“虽然新型理发店不少,环境也干净漂亮,但是年轻师傅们剪的头我觉得别扭,我还是喜欢南叔这种传统剪发、刮刀刮胡子,我已经习惯了。”

  在南叔理发店这几十年的理发生涯中,顾客周先生给南叔留下难忘的印象。周先生是中山龙头环村人,新中国成立前就移民到美国檀香山,上世纪90年代后经常回来中山,每次回到中山,他总是会到南叔的理发店剪下头发。

  “周先生每年回中山还是到我的店里来理发,当时的理发价格只是两三元,而周先生都会给我10倍的价钱。”南叔说。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