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惊鸿一瞥:央视首席财经主播陈伟鸿自述(3)

2013年11月16日15:23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惊鸿一瞥:央视首席财经主播陈伟鸿自述(3)

陈伟鸿

  堪称一堂经典的案例分析课

  出现在台上的点评者堪称阵容豪华,他们是柳传志、华贻芳、段永基,撇开三位各自的身份不说,他们同属于一个共同的组织——泰山峰会。一年一度的泰山峰会从1993年开始举行,一直延续至今,十几家中国顶尖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定期聚首论道。谈及1996年前后的史玉柱:“您是否也看到了他非常窘迫的现状?”面对我的提问,老成持重的柳传志发表了极为坦率的言论:“我以前直说不喜欢史玉柱,1993、1994年泰山峰会上我基本上不太跟史玉柱打招呼,原因就是我感觉他要出大娄子,而且我觉得他浮躁,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追求和自身能力,都没有想清楚。”华贻芳老先生更是直言不讳:“一直憋到1997年,史玉柱正式地说自己很难再坚持了,就是请吃一顿饭,都要掂量掂量有没有可能,囊中羞涩了。这个时候,我脑海中就蹦出来几个字,32个字的打油诗:‘不顾血本,渴求虚荣;恶性膨胀,人财两空。大事不精,小事不细。如此寨主,岂能成功?’我写好后没敢给他,因为非常尖刻。”虽然言语犀利,但最终帮助“巨人”重新站起来的,同样是坐在台上批判他的这些来自泰山系的巨头们。史玉柱在最落魄的时候依然坚持参加泰山峰会,并主动提出把巨人集团的案例拿出来讨论,企业家们齐齐伸出拯救之手,细致的专业分析、深夜的电话沟通、管理经验的馈赠、迸发于市场之外的“救死扶伤”的能量在精神层面上强力支撑“巨人”再度站立,偿还了自己的“世纪之债”。

  下半场,史玉柱终于被我请出。真正的主角登台,高潮反而没有到来。如果将他的创业故事写成剧本,上半场的成功与光鲜没有浓墨重彩,倒是失败时的尴尬与痛处被细细描摹。面对点评人和拯救者,曾经高调的成功者有些失语,史玉柱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失败者。巨头和高手联袂,在《对话》的舞台上模拟展现了一台原本对外界封闭的“泰山峰会”。融通背景,细数心路,本期节目又堪称一堂经典的案例分析课。初接触这个圈层,对于我这个小学生来说,聆听这堂高阶课却并未感觉吃力,是他们讲得精彩,还是自己听得认真?“我想知道那样的重压之下,你到底如何熬过来?”“不过我觉得苦了挺好,应该感谢那段苦。”云淡风轻地挡掉我打出的“苦情牌”,史玉柱的下巴微沉,话音刚落,又把头抬起。一个人只要能对得起自己所承受的苦难,成败皆可付笑谈。

  对话罗斯柴尔德家族

  2009年4月,犹太裔中的名门望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决定接受我的独家访问。消息刚公布,我的博客就被各种问题挤爆。关于这个家族的传说实在太为震撼,也太过神秘。当250多年前第一代罗斯柴尔德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只不过是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普通犹太商人。仅用了不足100年的时间,罗斯柴尔德家族便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命脉,在其鼎盛时期,势力范围遍布欧美,所控制的财富甚至占到了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达到5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GDP的四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债由他们发行,每天黄金交易的开盘价由他们来确定,世界各国的股市都随着罗斯柴尔德资金的走向而波动,他们被称为当时凌驾于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奥地利之上的欧洲第六帝国,而罗斯柴尔德家族被折断的五箭齐发的族徽,也因此成为世界金融权力的象征。那时“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在欧洲的影响力远比今天最当红的流行巨星更深入人心,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里,棺材铺的老板都会用这个名字来嘲笑贫穷的犹太音乐家。以色列以这个名字命名的城镇和街道不计其数,南极洲甚至有一个岛就被称为“罗斯柴尔德”。这个家族有着肖邦和罗西尼为其谱写的乐曲,还有巴尔扎克和海涅为其撰写的书籍。

  走进罗氏家族的北京办事处,首先进入视线的便是从地角顶到天线的高高书架,书架上摆放着的都是与这个家族有关的传记,“罗斯柴尔德”这个姓氏,被翻译成不同的文字印刷在各式装帧精美的书本上。这个家族对中国并不陌生,早在100多年前他们就来到了大清帝国的紫禁城。书架的显眼位置,当年清朝重臣李鸿章写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封字迹工整的亲笔信,如同文物般珍贵。

  虽然这个犹太家族与中国的渊源已久,但最终引发中国公众对它产生强烈兴趣的,则是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畅销书。第一章的标题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与大卫·罗斯柴尔德的对话现场,我问出了无数网友在我的博客里提到的热点问题:“你们家族究竟有多少钱?”“我觉得我不告诉你这个答案你也不会惊讶的,我们从来不对外公布。”这位年过六旬的家族掌门人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问题,开诚布公的回答却将秘密掩盖得滴水不漏。“我们的祖先250多年前创建了企业,到了今天,我们罗斯柴尔德家族如果再去成天数钱,已经不是什么很有意思的事情了。”身为“富六代”的大卫早已远离了对于数字的追逐,更为看重的是触碰不到的影响力。他对我说,他知道我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想这可能跟一本在中国出版的畅销书有关,但是这本书和我们家族的真实情况还是有差距的”。

  差距在哪里?大卫·罗斯柴尔德特意嘱咐栏目组,自己无意和这本书的作者宋鸿兵见面,但我的同事们还是以《对话》的解读方式制作了一份精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档案。当我将这份档案交给大卫爵士的时候,内心忐忑,不知道我们的解读在他看来又将如何,教养良好的爵士抚摸着质地精良的页面留下了一句出乎意料的感叹:你们的做工太细致了!只是感叹归感叹,成长于欧洲的爵士依旧保持着自己特有的傲慢,关于罗氏家族发迹的历史细节,他没有任何与外界分享的欲望。同样身处节目现场的里特尔咨询公司中国总裁托马斯·席勒透露,历史悠久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与各国政府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来自政府。

  “说到这个家族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依靠250多年延续下来的声望和影响力,只和政府做一些很大的生意。你觉得这样的描述准确吗?”我和大卫进一步确认。“是的,我们确实有很多政府的业务。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一个祖训:‘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这个祖训更将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的生态系统推向迷宫,未知的财富数量、远离大众市场的政府交易,却又在冥冥中左右着每一个平民的生活和命运。大卫似乎很愿意聊一聊“命运”这个神秘的词汇,对我说人人都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掌控命运的能力却是有限的。“我们法语有一句俗话,胃口再大也不可能吃下所有东西。”这个热爱美食的法国人将慢慢消化的道理运用于家族业务中,相信每年10%—15%的增长已经能够让生意越做越兴旺,“做得太大,你可能会丧失掉你的灵魂。”这或许就是灵魂不死的罗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

  (摘自《惊鸿一瞥》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年10月版)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