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加拿大“道歉”也入法

2013年11月09日13:59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加拿大“道歉”也入法

  2008年,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向历史上旨在同化土著居民的寄宿学校受害者正式道歉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塔斯基吉梅毒实验的黑人受害者正式道歉。1932年起,美国公共卫生部以400名非洲裔黑人男子为试验品秘密研究梅毒对人体的危害,隐瞒当事人长达40年,使大批受害人及其亲属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上世纪70年代东窗事发后,美政府下令彻查事件和对受害者给予赔偿,并于1997年向受害者正式道歉

  东张

  西望

  □唐若水

  最近,“道歉”成了热门话题。陈毅之子陈小鲁向八中“文革”中受冲击的老师道歉,被大量网民赞扬;而菲律宾政府至今仍不肯就香港人质事件道歉,则被各界谴责甚至面临制裁。

  其实,道歉是解决纠纷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加拿大在这方面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

  一、源于粤语的道歉词“不好意思”流传全国

  早在语言诞生之前,人类就开始学会道歉了——那时的原始人类用点点头,歪歪嘴,笑一笑,或轻拍对方肩膀等肢体动作,为自家可能踩到别人脚、挡了别人路而赔不是。由此可见,人类的“道歉史”比人类的“语言史”或“文明史”更为久长。

  我国是“礼仪之邦”,认定“失礼”了就理应道歉。“负荆请罪”等以道歉为主题的历史故事流行了几千年并一直传为美谈即是例证。

  “对不住”、“请原谅”、“很抱歉”、“打扰了”、“给您添麻烦了”等在词典里可以轻而易找到的日常用语,以及从粤语起源、后流传至大江南北的“不好意思”等等习语,表达的都是程度不等的歉意。

  上述词语该是孩提时代就必须学会的基础礼仪用词,体现的是一种文明行为,映照的是一种普世认同的社交原则:有错,或冒犯别人,或仅仅给别人带来少许不便,就得自觉、主动道歉。

  社会心理学家戈夫曼指出,构成道歉的有效因素至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自己冒犯别人的负罪感;二是对背离正确行为、违反社会规则的反思。从心理学层面分析,说一声“道歉”,可能伴随了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其中包括反省、惭愧,因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不安甚至痛苦所产生的一种或轻或重的负疚感,乃至触及自家灵魂的痛心疾首。

  而一旦当道歉从范围有限的个人行为扩大到社会层面,即成为个人、团体甚至政府向公众或特定人群公开或半公开的道歉,这就成了所谓的“公共道歉”了。自然,比起“私人道歉”来,“公共道歉”涉及的人员更多,范围更广,对社会的影响也更为持久且深远。

  二、20世纪是“道歉之世纪”

  有人将已经过去的20世纪形容为“道歉之世纪”。一些国家的政府、社会团体或公共组织对于自己过往历史中的错误,纷纷以“公共道歉”方式表达其经过“拨乱反正”后重新认定的是非观或价值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首推德国:数任德国总理曾经对当年的纳粹德国在二战时犯下的灭绝人类罪道歉,甚至以双膝下跪的方式恳求受难者或受难者子孙的宽恕,特别对受难最深的犹太人的道歉更是发自肺腑,而且次数也最多。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在1993年曾对新西兰毛利人作出正式道歉。新西兰政府在1996年对当地的土著居民也作出了“公共道歉”。

  美国克林顿政府对当年的美国政府在1883年推翻夏威夷王国的行动也发布官方道歉,并郑重记载在美国国会文件中。

  而最引起华人世界注目的是,加拿大政府以及总理对历史上各届、各级政府对华裔和原住地居民犯下的种种历史过错(其中包括对华人强行征收入头税的歧视性政策、对原住地居民住宿学校实施的不公正政策等历史错误),都全面、诚心、公开地一一表示了深深歉意,以求得受害者子孙后代的谅解。

  三、加拿大《道歉法案》责成政府以道歉方式化解官民纠纷

  “道歉”表面上看仅仅属于“生活琐事”或“私人行为”,似乎难登法律的“大雅之堂”,但加拿大在西方各国中,却率先通过了较为完善的道歉立法。这与加拿大钟爱和平(包括世界和平和国内众多种族之间的团结和谐)的国策以及独立的民族精神也许是分不开的。

  正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道歉立法讨论稿”中指出的:道歉有助于避免诉讼,是一种节约时间和金钱的解决纠纷的方式;道歉使得遭受伤害的当事人也能够在接受道歉后以自然开放、心平气和的方式与对方对话;道歉鼓励伤害方通过道歉采取道德和人道的行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加拿大的《道歉法案》还强调责成政府机构以道歉方式化解众多官民纠纷,最终帮助实现社会和谐进步。

  不过,加拿大刚刚开始酝酿道歉入法时,考虑较多的只是为帮助包括政府在内的某些机构解决一些历史上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如加拿大的多个团体长期以来一直因为坚决拒绝就有毒物质泄漏、运输事故、历史错误以及其他悲剧和灾难表示道歉而遭到公众猛烈抨击,此外加拿大华人多年来一直就一个世纪以前对华人移民征收的所谓“人头税”要求加拿大政府道歉,但政府却因为担心无法支付随之而来的巨额赔偿而不置可否。

  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通过的一个法案,允许个人和团体就自己的“历史上的错误行为”道歉而不用担心因此承担赔偿。换句话说,“分清是非”才是第一位的,从中体现一种政治文明才是最重要的。

  继2006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议会通过了《道歉法案》后,2007年萨斯喀温省也在新制定的《证据修订法案》中就道歉的效力作专条立法。加拿大两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改革与民事审判实践,成功地专门就道歉的效力立法,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推动纠纷解决,排除纠纷解决过程中制约当事人积极和解的障碍。

  此外加拿大立法者们还酝酿通过一部《统一道歉法案》,以期适用全加的民事法领域,并鼓励政府、官员、公众大行道歉之风,让整个社会树立“以道歉为荣”的新道德观。

  一位到加拿大不久的中国人,就领略过加拿大的《道歉法案》,她在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去加拿大不久,我就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匆匆赶去上班的路上,当我与一个中年男人擦肩而过时,不慎用肩膀撞了男人一下,中年男人打了一个趔趄后很快站稳了。急着赶路的我顾不得说话,继续往前走。

  可没走几步,我就被一个警察拦住了,他严肃地说:‘你刚才撞了别人却没道歉,这是不对的,你务必向被撞的人道歉。’

  道歉?我只是用肩膀撞了中年男人一下而已,而那男人毫发未损,我这一道歉,他说不定讹上我呢。想到这里,我拒绝道歉。

  见我无动于衷,那警察火了,他说:‘撞了别人,不道歉,你将面临被监禁的危险。但如果你道歉,取得他人的谅解,你就会没事的。’听警察如此说,我觉得事情闹大了,于是,我走近中年男人诚恳地向他道歉:‘刚才我撞了您,实在是对不起,请您原谅。’

  男人说:‘没关系的,我已原谅你了。’

  听了我们的对话,警察这才放我走,但临走前,他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加拿大的法律,特别是《道歉法》。”

  四、美参众两院就百年前的《排华法案》正式道歉

  继加拿大之后,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先后经表决一致通过一项议案,就100多年前颁布的《排华法案》正式公开道歉。

  《排华法案》于1882年获得通过,曾创造过两项美国纪录:首次立法禁止一个种族进入美国,首次立法排斥一个种族加入美国国籍。

  该充满种族歧视的法案明文规定:10年内禁止华工进入美国,包括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和矿工;非劳工华人入境,须持有中国政府颁发之英文护照,内载本人详细信息,并经美国驻华领事查验和签名盖章,但美国税关人员有权在海关检查并拒绝持证人入境;不准中国人取得美国国籍,美国新制定的法律不得与此冲突;非法入境之中国人,都应被驱逐出境。这等于将华裔定居者的移民和入籍程序冻结10年,而且该法案晚至1943年才被废除。

  据了解,19世纪初约有10万华人先后从中国来到美国充当苦力,从事的是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如矿工和铺铁路等。不料为美国的西部开发立下汗马功劳的早期中国移民,到头来却备受歧视甚至迫害。这段苦难的血泪史在几代美国华人心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屈辱。

  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参众两院少见的“一致行动”体现了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美国曾经歧视华人的做法致歉。至此,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针对某一族裔移民出台的歧视性法案被彻底推翻终结。

  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茜对此发表评论说:“如果美国还想讲道德和平等,就不能避而不谈历史上自己对美国华人的歧视和迫害。诚然,这次迟到的道歉不能抹去美国政府犯下的历史错误,然而可以让我们在现在和未来明白:坚持种族平等的现代文明该有多么重要。”

  即使排华法案早在70年前已被废止,但是对华人,特别是美国华人而言,这段屈辱的历史一直是遗留在心头的伤痕。而对当代美国华人来说,许多人对这段屈辱历史浑然不知。道歉议案的通过,正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祖先历史的一个难得机会。

  作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发展成就与包括华人在内的美国各族裔人民的共同奋斗与合作密不可分。华人的历史功绩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应有的尊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曾表示,中国对美国众议院就《排华法案》正式道歉的举措表示肯定。

  此外,2009年12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向美洲土著居民道歉的决议案。这项决议案“以美国人民的名义,为美利坚合众国公民在很多情况下所发生的那些对土著居民造成暴力、虐待和忽视的行为,向所有土著居民道歉”,并且要求有关各州与本州的印第安部落努力实现和解。

  五、美国出台《道歉法案》鼓励医生为自己的过失道歉

  近些年来,美国发生的医患纠纷也有增无减,由此美国医疗界开展了一项“道歉运动”,具体来说,即是鼓励或要求医务人员在出现医疗事故时,及时、主动、全面地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属并为此道歉,目的是希望以“道歉之水”来浇灭“纠纷之火”。

  美国道歉法的出台正是缘于道歉的这种“灭火”功能。自2001年以来,密歇根大学医疗卫生系统就开始对医疗事故采取新的解决办法。

  首先,他们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展开内部调查,如发现医方存在失误,便会组织道歉并进行赔偿。在整个过程中,医卫系统会组织医护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患者及家属一起开会,直到事件彻底解决。研究人员分析了措施实施前后医院受起诉的情况,最后发现:说清楚真相并及时主动道歉的做法不但没有导致出现更多的法律诉讼,反而减少了至少五成的患方诉讼量,而且处理诉讼索赔事件的时间也比以往大为缩短。

  为了鼓励医生为自己的过失道歉以缓解纠纷,同时也为解除医方可能遭受患方侵害的后顾之忧,美国的道歉法便渐渐浮出了水面。迄今为止,全美共有36个州业已通过了《道歉法案》,以支持医疗界发动的“道歉运动”。

  美国医学学会透露,尽管各州通过的法案文字叙述上不尽相同,但中心意思大同小异:对于预料不到的负面手术结果,医生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向患者道歉或表示同情,而不必担心这么做会成为未来可能对簿公堂时对方的法庭证据。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