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广东爬行动物 新发现四成员

2013年11月09日07:11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广东爬行动物 新发现四成员

科研人员两年内八次在韶关车八岭保护区进行调查

  文/图 记者卜瑜

  通讯员张应明、张亮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昨日对外通报,车八岭与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合作,在2年的时间内先后8次对车八岭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经过阶段性的汇总调查结果归纳分析、研究后发现,被誉为“物种宝库”的车八岭又发现了41个保护区新物种,其中有4种新记录的爬行动物为广东首现。

  我们四个也住在广东!

  福清白环蛇:

  这种蛇喜欢“潜伏”在无毒蛇或黑背白环蛇中生活,虽然无毒但是却比毒蛇还凶残,饥饿时甚至会吞吃同类充饥。

  海南棱蜥:

  依据海南五指山标本命名,它浑身红得像大枣,头部长得像蛇,眼睛很亮,爪子细得跟丝线一样。此前,已知分布于国内海南、江西、广西、湖南四省(区)。

  白头蝰蛇:

  稀有蛇种,是中国最毒的毒蛇之一。它在研究管牙类毒蛇的起源与演化上占有重要位置,此前以极少的数量分布于我国中西部海拔100米至1600米的丘陵山区。1998年,它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种。

  双全白环蛇:

  生活于海拔1100~1700米山间,常常栖于灌木树上,喜夜晚活动,主食捕食蜥蜴、蛇。它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发现:

  极危蛇类现身车八岭

  据悉,此次野外调查时间跨度长达13个月,从2011年4月开始一直至2012年5月先后分8次进行。调查点选择了车八岭的两栖爬行动物典型生存环境,包括林地、山谷溪流、村落、农田、晒场、水利设施等。

  调查结束后,科研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经鉴定,车八岭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76种,占广东省总物种数220种的34.5%。调查中发现了四种广东省新记录的爬行动物:白头蝰、双全白环蛇、福清白环蛇、海南棱蜥。其中白头蝰蛇属危种。

  保护区新发现41个新物种。保护区新记录的两栖动物有崇安髭蟾、中华蟾蜍、竹叶臭蛙等11种。新记录的爬行动物有双带蚺、南滑蜥、海南闪鳞蛇等30种。

  价值:

  表明生物资源渐增

  调查表明,车八岭自200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来,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生物资源数量逐年增加。

  不过,调查也发现,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猎捕野生蛇类、蛙类的活动时有发生。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等污染物也可以直接杀死两栖类动物,或通过影响其行为降低出生率、阻断内分泌等影响两栖类动物的种群数量。

  建议:.

  为动物开专用道

  学者建议车八岭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极佳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是许多两栖爬行类动物得以栖息和繁殖的原因。因此应对两栖动物经常出没的关键水域减少农药使用,对山间溪流与水潭严禁电鱼。”

  学者们还建议,改造保护区现有路下涵洞,使其更适合作为两栖爬行类动物的活动通道。当道路经过生物主要栖息地或者自然保护区时,可建设动物廊道来解决。如德国勃兰登堡州就专门为蛙类迁移而修筑了涵洞。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