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期我们刊发了《网络炫耀是秀还是伤》一文,许多网友纷纷写来邮件,发表了他们对网络炫耀的看法。随着通讯的发达,有相当一批人喜欢在微博、微信上晒自己的生活,美食、美衣、名牌包包、旅行图片、宝宝秀、宠物秀等等,这种行为在媒体总结的N大讨厌行为中名列前茅。讨厌此行为的人认为晒行为就是一种炫耀、一种虚荣。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导张景焕认为,晒行为不能武断地贴上炫耀的标签,但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反映了一种缺失或心理需求。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采访了身边、博客、微信圈的一些朋友,究竟是怎样的心理动机让一些人愿意晒自己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想法让另一些人讨厌别人的晒行为呢?
笔者,女,45岁,心理咨询师,苹果4s手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己的小狗。
虽然下载微信两年多了,但之前的手机因为配置问题,看不到朋友圈。后来换了酷派手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朋友圈,通过朋友们晒的照片和心情了解了他们当下的所思所想和基本的生活状态,有种非常亲切的感觉,立刻爱上了微信的晒功能。年初换了苹果4s手机,功能更加强大,微信晒功能也更加方便快捷,于是经常把自己的爱犬照片晒一晒,偶尔做道美食也晒晒,添件新衣也晒晒,旅游的照片更会选几张喜欢的晒一晒。说到炫耀,其实还真没有,因为晒的这些内容并不值得炫耀,一款静心泡的观音、一件束河古城相遇的棉布长裙、一帧小狗张着小嘴露着小舌头的萌照有什么好炫耀呢?更多是喜悦而已。
对于我,晒行为是记录生活,也是和朋友们沟通的方式。微信朋友圈里大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平日没有时间见面聊天,通过晒晒自己的生活,彼此能知道对方在快乐地生活着,我想这是我也是大部分人晒行为的心理动机。如果真要炫耀,那我晒晒自己的浪琴手表、雷达手表、LV包包、金首饰才应该。我在想,为什么有些人一定要把别人的晒行为定义成炫耀呢?为什么不试着理解成分享?国庆节,我们全家去新加坡旅游,之所以去新加坡就是因为看到一女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的新加坡旅游照片,真心感恩她的分享,无论美景还是美食都让我深受感染,于是国庆长假直奔而去。
笑影,女,35岁,高中教师,诺基亚手机,很少晒生活。
我很少晒生活,因为工作太忙,而且我的手机配置比较低,流量也很少,上网晒照片的花费太大了。但我不反对晒生活,这纯粹是个人的喜好而已。有的人心思重,隐私观念强,不愿意让大家多了解自己的生活,那就不晒好了。有些人喜欢拍照,喜欢用照片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喜欢和大家分享、交流自己的生活,愿怎么晒就怎么晒,完全是个人自由,别人无权干涉的。如果你不愿意看,不看就是了。看到别人的晒幸福,为什么会反感?我想更应该问问自己,到底别人的幸福激发了你内心的什么?如果是欣慰,那绝不会反感,只有嫉妒才会激发反感的。有些人看不得别人的好,人家晒美食,他嫉妒;人家晒海边度假照,他嫉妒;人家晒新入手的COCO香水,他也嫉妒。其实,如果能怀有一颗慈悲的心,就会快乐着别人的快乐,不会产生反感之情。记得今年夏天酷暑时,媒体有一则关于晒行为的报道,有个女孩说,“最讨厌好友晒她的海滨度假照,我还在水深火热中苦苦工作啊。”呵呵,这就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呀。为什么不为好友感到开心呢?为什么看到别人的幸福自己会不舒服呢?还是先处理好自己的小我之心,再对别人的晒行为做评判吧。
芝麻,男,27岁,博士生,拒绝晒行为。
我女朋友喜欢晒各种照片,我们的自拍照,她自己的自拍照,我为她买的礼物,哪怕小到一个发卡,她也得晒一晒,更有意思的是,她感冒发烧也不忘晒一晒自己一脸倦容的样子,让我哭笑不得。我觉得这个上升不到道德人品的高度,纯属个人性格不同,就像有些人不爱吃羊肉一样,有些人对晒行为也一点不感兴趣。我承认,有些人的确有虚荣炫耀之心,唯恐在别人跟前黯然无光,所以靠晒幸福来满足自己。张爱玲不是说了嘛,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我对各种晒行为,基本持淡然一笑的包容,不喜欢就不看,又没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看。对别人的晒行为说三道四其实是很不礼貌的,说到底是心理不平衡吧。但晒行为要学会保护自己,毕竟这世间有险恶的人心。我常嘱咐女友,不要晒过于贵重的东西,当然她也没有什么贵重之物,也不要晒自己的住址,以防不怀好意的人跟踪发坏。最重要的是,微信朋友圈要设置权限,不熟悉的人不要加入朋友圈。说到底,晒行为就是一个娱乐,开心就好,炫耀啊、空虚啊、无聊啊、暴露狂啊,这些负性标签我觉得最好不要加,这个社会需要宽容,需要学会欣赏和祝贺别人的幸福。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晒行为,我在微信圈里只转发一些美文和美图,但我不干涉、不限制、不批评别人的晒行为,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生活还是轻松简单点好。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