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褚韵
IFC登高赛蓄势待发,选手们即将于11月3日挑战广州“天空的高度”。在赛前采访中,不少人都表示,比赛最吸引他们的,正是能够向广州IFC冲刺的快乐。
此次比赛的地点是广州西塔,总高度440.75米,跻身世界十大建筑之列,是广州CBD珠江新城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从去年9月份正式对外开业以来,出租率平均达到七至八成,四季酒店也是一房难求。最高租金达到320元/平方米。
这座直达广州天际的建筑,建设中究竟有哪些“秘辛”?投入使用一年多来,业主方又是如何发挥其“绿色环保”的建筑魅力呢?为此,羊城晚报记者特地邀请现任广州市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为西塔的建设投入巨大心血的黄维纲来为读者进行西塔的首次对外“权威解读”。
建西塔如同手艺人编箩筐
“高度不是难度。”黄维纲第一句话,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他笑着解释,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就传统结构而言,想要挑战高度,在施工工艺和技术上总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而对于西塔的建设来说,最大的难度出现在结构层面。
西塔的神奇之处在于,其没有一条结构柱是笔直的,均呈一定角度倾斜。不仅如此,它还突破传统的钢斜撑框架柱设计,采用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筒中筒结构体系。这种体系下,所有的柱子均轴向受力,因此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遭遇撞击和爆炸等突发事件,只会局部破坏,不致引起连锁反应而倒塌,结构整体安全度高。这种结构体系是目前世界超高层建筑中唯一采用的结构体系。
“2004年计划兴建时,就有许多人问我,西塔这么高,万一真的发生‘9·11’那样的紧急情况,怎么办?我们想到了这一点,西塔每十五层,就是一个避难层,平时是做消防和设备转换之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结构加强层。世贸大楼是全钢筋结构,楼板一层层往下砸,重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动能也越来越大。只要上面的建筑砸到了第一层楼板,就预示着整栋大楼必定要完全倒塌。但西塔不是这样,他的加强层,保护它不会发生这样的‘连锁反应’。我们还专门自主研发出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保证了斜交网格的密实可靠。”黄维纲还用了“编箩筐”来形容西塔的建设,箩筐的抗压能力强,但在制作过程中,也需要“手艺人”的高超技艺,来保证其不会“半途而废”。
“绿色建筑”有助登高赛
不少上过西塔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70层以上的四季酒店中庭直通天窗,它使得自然光通过中庭菱形幕墙的反射进入酒店大堂,每个人都有如置身室外的感觉。
可别小看这个中庭,除了因其专设获得国家设计专利的特殊钢节点构造,玻璃幕墙的功劳也不小。西塔的幕墙面积多达13万平方,最大高度434米,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全隐框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是现代建筑的标志,也以其美观、通透的特点广受好评,但问题也是明显的,光污染和碎裂风险,都是绕不开的话题。”黄维纲说,因此西塔的幕墙,采用了可见光放射率只有8%双银中空LOW-E玻璃,有效阻挡红外线,减少了光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了多项新的技术,使窗墙比达91%的外墙满足了国家最新节能标准的要求。
其实,不仅仅是玻璃幕墙系统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最新科技,整个西塔的建设和使用,都强调“四节一保”——节地、节材、节水、节能及环保。作为超高建筑,节地自不在话下,容积率达到10以上的西塔,现有“常住人口”就达到两万人,还充分发挥了地下空间,建设了四层地下室。节材则是在建筑施工中,自主研发新型高强钢、混凝土等材料。
“节水和节能,这两个其实很好理解,超高层建筑,只要有一点能节省的地方,都是一大笔资源。”黄维纲说,越秀地产充分运用了早年在住宅中对“绿色建筑”的项目实践,特别是结合广州本地的气候特色进行宜居绿色建筑的探索。
仅以空调系统一项为例,西塔采用VAV中央空调系统,并有效过滤99%以上的PM2.5颗粒,主控制中心在机房,一个电脑按键,就可控制全楼每一个房间的温度。由国内团队独立打造完成的过滤消毒的含菌量、粉尘量的实现标准,也被一向苛刻的“四季酒店”集团所认可。楼层内装有通风器,在春秋季节直接与室外换气,减少了制冷的使用消耗。就连空调的冷凝水,“吝啬”的西塔人也不愿放过,冷凝水集中收集处理后回用于补充空调水系统,热水系统则利用热回收型冷冻机组提供的免费余热来预加热冷水。
“就拿这次的登高赛来说,楼梯间的面积是经过专门设计,登高比赛时,将会启动消防应急机制,加压顺风系统能够保证参赛者的呼吸顺畅,同时也保证楼内的通风,减少制冷消耗,当然,这也算是‘无心插柳’,应急机制在赛道上‘大显身手’。”黄维纲说,在重视节能环保的同时,西塔也保证了使用者的舒适度。电动遮阳,减少能耗又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热水支管循环,年节水量达到3500立方之余,保证了酒店的客人一扭水龙头就是热水,无需等待。照明、消防……种种细微之处,都是可省之机,“绿色建筑”的理念,被贯彻到底。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