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眼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周边的惠州西湖等多个景区竟然有这么多“蹩脚”的英文提示语。这些让自己人看不太懂、让外国人搞不明白的中式英语,貌似问题很小、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我们都知道,景区和公共场所,是一个城市的门面,也是外来游客了解这座城市的最重要窗口。这些地方给外人特别是国外游客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直接、最深刻。若连基本的指引和提示都做不好,不仅有碍观瞻、直接影响外国游客的感官体验,也会对这座城市的口碑造成负面效果。
当然,网友反映的这几个景区的翻译不规范,可能与标识牌修建和翻新年份有很大关系,而且其他很多城市也存在类似问题。然而,这并不是能够让我们自己及众多游客足以信服的理由。正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蹩脚英语问题虽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不仅可以折射出相关景区专业水准的欠缺,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景区管理者服务工作和意识的不到位。
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要创建5A级风景区、打造更加宜居的国际化城市,就不得不考虑到这些看似无关痛痒实则至关重要的方面。不单单是景区,还有其他公共场所的相关英文提示,如道路指引、到站播报、酒店介绍等。作为配套公共设施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一座城市的整体“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
英文提示规范不只是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便民利客的重要服务举措。要吸引外国游客,景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服务必须跟得上节奏。这也是惠州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有鉴于此,希望有相关部门能尽快牵头,针对重要的道路、地名等,制定公共信息标识统一翻译标准,使之规范化、文明化。毕竟,这也是承载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同时,市民也不妨多有一点这种“找茬”和“较劲”的精神,及时反映所见所闻,帮助政府部门全面了解存在的问题,以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形象。周欢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