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挖华山道教文化内涵,保存最完整的的道教资料,为华山旅游发展提供全面的文化理论。华山景区依据景区景点特色,组织员工分组专人实地走访考察,通过咨询道长、实地收集内容等方式,将华山道教文化做系统全面的补充和完备。
10月26日,景区员工走访了“自古华山一条路”,从西山门开始直至华山北峰。将期间所经过的道观、石洞景点一一进行考察,并最终汇聚成最详细、真实的华山道教文化资料。华山是道教有名的 “洞天福地”,为道教“第四洞天”,历来是道教徒向往的修炼之地。历代道教徒修真养性的遗址和文物遍布山中,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些人的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五代道教学者陈抟。由于他久居华山,并对中国哲学思想和道教都有较大影响,使华山在道教中的地位更为重要。而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就为纪念陈抟而建。
华山道教文化:
1、紫薇洞:在北斗坪,是一孔依崖凿刻的人工石洞。洞坐西向东,高10余米,面积约40平方米,为华山第一大洞。洞内供奉道教神四御中的中天紫薇北极大帝,两侧文拥武护,造型生动形象。今洞内塑像已经毁之大半。从洞外崖壁上明清题刻分析,该洞开凿的年代至少在元代以前。洞的周围还有三元洞、斗姥洞、老君洞等十余处人工开凿的石洞。
2、朝元洞:在华山有两处,一处在华山玉泉院西称全真观,一处在华山南天门内叫大朝元洞。道侣解释:“朝元,即朝拜元始天尊,元即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一即元,故在乾而物资始,在坤而物资生,天所以天,地所以地,人所以人,物所以物,莫非元也,莫非一也。”
3、希夷洞:即陈抟老祖的睡洞,位于玉泉院山荪亭下,为一孔在岩石上雕凿的石洞。洞面积约四平方米,洞外依崖构筑小殿,造型别致。洞内供奉雕工精细的陈希夷卧像,浓睡正酣,神态安详。当地人传说患病的只要焚香祈祷,手痛抚摸石像之手,腰痛抚摸石像之腰,就可消痛苦,并能得到沉疴痊愈的神效。洞前香火甚盛,每逢三元八节,尤其是每年三月华山古会时,洞内外香烟缭绕,祈祷声、鞭炮声不绝于耳,洞的周围挂满善男信女“有求必应”之类匾额。石像由于长期被抚摸,周身油黑光亮,状如墨玉。古代文人墨客颂咏希夷祠、希夷洞的诗文很多。康有为在诗中这样写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匼树无忧;泉声岳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
4、斗姥洞:在北斗坪,为人工开凿石洞,因供奉北斗众星之母而开凿。斗姥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敬奉斗姥能够祈恩除罪,降福灭灾。
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又称斗姆。传说,她原来是龙汉年间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一个春天她在花园游玩有感悟,生下九个儿子。大儿子后来成为天皇大帝,又被称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二儿子长大后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出生时,并非胎形,而是七颗明星,生落地来,即自动排为斗勺之状,柄指一方。排列成形后,方才化为胎儿的模样,周御王为他们分别取名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他们长大了以后,修成正果,才回归星位成为了天上的北斗七星君。
5、云台宫:初名为真武宫,始建于北周武帝时,文革中毁于大火,今宫为1988年重建,改为云台宫。云台宫所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据说,真武大帝是玉皇大帝的化生。真武大帝又称为玄武大帝,玄武指北方,因此他是执掌北方天界的一位主神。北方在五色中属于黑色,又称玄帝。真武大帝的诞辰日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人们供奉他可以避魔驱邪,健康长寿!
6、好汉洞:位于莎萝坪。
7、祖师洞:共三处,分别位于大上方、北斗坪、云台峰。
8、药王洞:共三处,分别位于莎萝坪、北斗坪、莲花峰。药王孙思邈,生于唐代(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能治百病,发现了很多药材,著有《千金方》一书,后人称他为药王。他曾常来华山采药,故此药王洞供奉的就是他。
9、三元洞:共四处,分别位于五里关、大上方、北斗坪、王母宫旁。
(来源:新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