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引客入粤”尚无成效?

2013年10月16日08:31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引客入粤”尚无成效?

菲律宾佬沃海边的风车。

  孔剑锋 摄

  近日,全国各省市公布了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其中广东接待游客34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95%,旅游总收入为243亿元,同比增长22.88%,位居全国第三。不过傲人的数据背后,却有来自业界质疑的声音。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省外客、境外客入粤旅游的?广东从客源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型进展如何?引客入粤有无成效?记者日前展开调查。

  243亿元中,省外游客贡献多少?

  日前,各省份公布了2013年国庆黄金周的接待情况。记者从广东省旅游局获悉,国庆黄金周期间,广东接待游客34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95%,其中过夜游客1009.2万人次,增12.09%,旅游总收入为243亿元,同比增长22.88%,按旅游收入进行排名,广东则在山东和江苏之后,排在全国第三。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243亿元究竟有多少是来自省外游客的贡献?这在数据中难以体现。广东省旅游局规划统计处相关业务人员介绍,每年黄金周各省都会根据国家旅游局所要求的统一口径进行统计,由于省内各个地区发展不均衡,接待游客中省内游客、省外游客、境外游客的比重,全省范围很难统计出准确的数据。不过根据广州市的调查来看,来穗旅游的国内游客中,65.29%是来自广东省内的游客。其余占比较重的是来自湖南、广西、湖北、江西、四川、河南的游客,他们分别占被调查游客量的8.40%、5.39%、5.07%、3.33%、2.22%、2.22%。记者从省内部分热门旅游景点了解到,到访游客中,依然是省内及周边自驾游客所占比重最大。

  “广东作为经济强省旅游大省,旅游收入数额庞大,但往往这个数字的光环下,业界就容易忽视其中的问题,比如接待游客中,有多少是真正来广东旅游的,旅游收入中,有多少是境外和国内游客的贡献?”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进茂直言,由于广东毗邻港澳,外省游客到港澳旅游经过深圳、珠海口岸过关,也同样算入广东接待游客量,且所占比重不小,但实际上这部分人并非真正来广东旅游的游客。真正将广东作为目的地前来旅游的游客有多少,官方的数据并未真正体现出来。

  粤旅游业界缺乏自我认同感

  广东旅游并不乏外界的关注与期待。最近,一位台湾旅游业界人士告诉记者,他很看好广东的滨海和温泉资源,并且希望带团入粤旅游。对广东旅游资源感兴趣的不只是台湾同胞,随着广州直飞黔江航线开通,广州前往重庆、湖北一带的交通成本大大降低,重庆旅行社洞察到了未来渝、粤旅游往来的商机,希望在大量广东游客赴渝旅游的同时,也将促成大量的重庆、四川的客人到广东旅游。

  广东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一些不了解广东的外地游客经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也是广东旅游业界时常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要说名山大川,广东的确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但它的知名度能和峨眉山相比吗?要说历史资源,能和南京、西安相比吗?滨海旅游的发展,能和海南比吗?”当被问及广东旅游资源究竟有何亮点时,广东省旅行社地区协会会长、中国国旅广东公司董事总经理谷训才反问道。他坦言,多年以来广东一直都是最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地之一,但作为旅游目的地,广东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知名度,远远不及许多热门旅游目的地。东莞国旅市场策划部负责人杜妙珍告诉记者,东莞虽不乏南社古村、松山湖等不错的旅游资源,但仍然不具有足够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她并不认为,对于那些需要花一笔不小费用来到东莞的省外观光游客,会在此逗留超过两天。

  “对自身旅游资源的认同感极低,这种意识已经在广东旅游业界人士的脑海中扎根多年。”资深旅游策划专家劳毅波表示,这种认识往往片面而刻板,也对引客入粤构成阻碍。在他看来,广东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如广州现有49间博物馆、纪念馆,这些旅游资源讲述的是关于近代中国的鲜活历史,旅游价值值得开发挖掘。如果旅游系统积极与文博系统对接,使博物馆成为中国近代史旅游的主要吸引物,外地游客在穗停留的天数或许能有所延长。广州要发展为“博物馆之城”,博物馆资源应该得到业界的更多重视和关注。“但是我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业界的广泛支持,一些业界同仁对广州博物馆这块旅游资源就不看好,对自身旅游资源价值的认同度不高。”劳毅波颇为无奈地表示,广州乃至广东并非没有值得推介值得包装的资源,但广东旅游业界仍然缺乏一种自我发现的眼光。

  整体包装和营销不成熟

  自2008年起,广东推出了“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旅游品牌。业界人士表示,广东旅游走出去的历史才不过五年时间,旅游营销尚处于初级阶段。

  滨海旅游资源向来是广东旅游的优势之一,但事实是,广东省内优质海滩、滨海旅游景区,仍以接待省内客为主,省外游客比例仅占小部分。劳毅波表示,问题的关键并非在旅游资源上,而是在于对外旅游营销方面。他举例道,不少景区和旅行社对广东滨海旅游的营销仅停留在每年7月至10月,而实际上广东气候宜人,安全有条件做反季节旅游,对于内陆城市的游客而言,这种看海景吃海鲜的反季节旅游更具吸引力。他强调,广东并不是没有美丽的海滩和优质的海岸线,而是有却未充分利用,加以包装。

  “至今广东仍未有一条将经典优质旅游产品串起来的金牌线路。”广东开平碉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洽强最近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不乏世界自然遗产、5A级景区,但对外推广时,景区大多单打独斗,各自进行推广促销,因此给游客的印象多是零散的,旅游体验短暂,很难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推广不到位,也源自业界对本地旅游文化的研究欠深入。李进茂表示,单单从广州近现代革命历史这一方面,就能做出很多文章。然而事实是,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的旅游资源被破坏了,而对现有历史文化景点的重新整合和包装又未到位。谷训才同样认为,广东旅游的区域营销十分落后。在他看来,没有大旅游的营销概念,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区域营销符号,广东旅游依然很难给人以深刻的记忆点,景点很分散,亮点难突出。

  地接业务常年坐冷板凳

  据周洽强介绍道,在刚过去不久的国庆黄金周里,开平碉楼所接待的游客以自驾车游客为主,团队游客所占比例不多,而来自省外的旅游团更是屈指可数。经验告诉他,营销并不能完全依赖旅行社的渠道,事实证明,更多的客源来自散客市场而非团队市场。也正因为如此,开平碉楼在网络营销方面下的功夫更大,以期收获更多对碉楼文化和乡村休闲生活感兴趣的散客。

  实际上,省内景区削弱在旅行社这一渠道的投放量,只是造成省内旅行社做地接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之所以广东具有出境游、国内游组团资质的大型旅行社不愿意在地接上下功夫,关键则在于地接业务的收益远远不及组团业务的收益,而且投入的各方面成本却更大。

  “这一部分取决于市场。”杜妙珍告诉记者,东莞国旅每年所接待的省外游客,一般以会议小包团为主,但规模和数量均上不去,因此该社并不会成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地接工作。而地接业务,常年也处于坐冷板凳的状态。和东莞的情况类似,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的大型旅行社更看重的是如何在国内游、出境游市场上捞金。相较而言,做地接则显得有些吃力不讨好。

  大旅行社基本不做地接

  记者调查发现,广东作为最大旅游客源地之一的身份,让旅行社通过组团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以广州市旅行社为例,根据广州市假日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日期间广州地区纳入统计范围的22家主要旅行社共收客20.84万人次,其中省外游3.01万人次,出境游3.84万人次。长线游人数约占旅行社接待人次数的三分之一,明显高于平时的比例。长线游和出境游的大热也带动了旅行社收入的提高,统计口径内22家主要旅行社国庆黄金周经营总收入达2.37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业界人士坦言,如果做地接,一方面旅行社要在国内其他客源地投入更多推广费用,另一方面,广东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还尚未成熟,线路产品的吸引力不够,如果收不足客,旅行社或将面临收不抵支的风险。

  据谷训才透露,目前全省内具有出境游、国内游的组团大社,基本上很少在做地接业务。一般只有小型旅行社愿意做地接,并且以“零负团费”的形式,靠低价吸引客源。然而随着市场进一步的净化与规范,“零负团费”要冒法律风险,做地接要如何盈利,则是这些小型旅行社伤脑筋的问题。谷训才直言,省内旅行社对做地接缺乏积极性,这对广东旅游的自身发展本身就很有局限。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