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梦起漠江:万里重阳登高处 千年风筝一线牵

2013年10月14日14:40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梦起漠江:万里重阳登高处 千年风筝一线牵

{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宋) 王令 《纸鸢》}

  北有潍坊,南有阳江,万里重阳登高处,千年风筝一线牵。秋高气爽,南国风筝场上,漫天飞舞的风筝,摇曳多姿,轻声唤醒了人们童年的梦想。在岭南粤西,风筝,是多少阳江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10月13日——10月16日,2013广东(阳江)风筝文化节与您相约,带您参加一场与风筝有关的狂欢:放风筝、展书画、敬老人、睇晚会、看漆艺------无论您是外来宾客还是本地市民,在漠江边上,可尽情享受这一文化大餐。

  今日推出文化专题,希望读者通过我们的文字、图片,带您走进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阳江。也让您更加了解阳江的民俗,喜爱阳江风筝,让阳江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文/图 罗坪 黄娟娟、李向东

  ■首届广东风筝锦标赛阳江开幕

  ■走,睇2013年阳江“风筝文化节”去

  南派

  阳江风筝的前世今生

  北潍坊,南阳江。风筝,既是人类童年的回忆,也承载了人类最早的飞行梦想,而中国的风筝,也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在风筝千年的延续之中,中国形成了风筝的“五大流派”,其中阳江、潍坊代表着中国南北风筝实力最强者,也是最有可比性的两个流派,于是中国风筝行业便有了“南有阳江,北有潍坊”的共识。

  风筝何时传至阳江,又是如何经受住时间的洗礼传承至今的?在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和对阳江风筝颇多研究的阳江民俗学者冯峥看来,阳江风筝至今应有1300至1400余年历史。而阳江风筝的传播,与岭南巾帼英雄冼太夫人有着重要联系。关于中国风筝起源,已无确切的史料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风筝的起源与古代战争有关。

  据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研究,早于南朝至隋时期的岭南巾帼英雄冼太夫人于阳江治所时,城池曾为叛军所围,冼太夫人命人扎放风筝(纸鸢)于高空,传递危情搬取援兵。城池围困解除后,民间百姓遂将冼夫人开创的扎制放鸢作为习俗延续至今。

  据冯峥《云上精灵》著述,公元551年冼夫人与陈霸先会师时,陈霸先提到梁武帝放风筝求救一事,引起了冼夫人的兴趣。她以一大袋行军必备的春砂仁,从陈霸先处换取了数架风筝。回到高州后,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叫上能工巧匠,依样扎了一大批风筝,分别送给下属的杜陵、宋康、永宁、阳春等县郡,并教会他们扎放风筝,约定风筝传送文书的做法。

  为了确保文书传送的准确性,冯宝想了个办法,规定风向对时,每隔三天放一次风筝,风向不对时,改天补上。每个县郡还选一个高地,派专人监看接收风筝。此后,随着冼夫人弃陈迎隋,促成国家统一,风筝进一步在高凉大地传播,阳江周围百姓也学会了扎放风筝。自此,南派风筝便在广东阳江,扎下了根。

  传承

  阳江是

  古代海上丝路中转港

  中国风筝五大流派中,广东灵芝风筝出自阳江。在地理环境上,阳江最靠南,在传播时间上晚于其它流派的代表城市。阳江风筝传统何以保持上千年历久不衰,与潍坊风筝并驾齐驱?冯峥认为,这与阳江作为南“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港和补给港,以及古代的劳务输出基地有重大的关系。

  据《梁书》记载,“天载初……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容易”。文中的生口,不是如今的牲口,而是人口,此处是指向外国贩卖人口。1983年4月9日的《北京晚报》,发表了一则在非洲刚果黑角市郊发现一中国古墓群的消息,“其中竟还有一张女碑,上写“阳江县黄门陈氏”,足见阳江人足迹之广。

  冯峥说,那时阳江人离开阳江时,大多都是乘船从海上走的,科学知识有限的人们便以为远离的亲人就在大海“那边”。交通落后、通讯困难、没法与亲人联系,阳江人便想起了可以在天空遨游的纸鹞。而阳江背山面海,旷野辽阔的地理环境,使得到处都是天然的放飞场。于是乎,每到秋高气爽时,扎个纸鹞,在鹞上给亲人写些问候语。

  所幸的是,人口贩卖后来被当地政府所制止,而风筝则作为一种习俗保存了下来。慢慢地,风筝也从幽怨的符号变成了欢乐的象征。载满了风筝文化的阳江,也变成可与潍坊匹敌的“纸鹞城”。阳江风筝最显著的特点是纯手工制作,制作技艺古朴精湛,种类繁多,题材多以花、鸟、虫、鱼、兽等动物及以神话、故事、戏曲、小说中的人物为主,绘画风格以写意中国画为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契机

  办风筝文化节

  更好保护文化品牌

  据阳江市文广新局不完全统计,自1986年我国恢复风筝比赛以来,阳江风筝队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及国际比赛,获得的金牌数超百枚,团体总分居第一的有10余次,是全国获奖最多的一个团队,这也让阳江风筝品牌享誉国内外。

  阳江灵芝风筝,1990年获得“世界十绝风筝”称号,曾连续5年夺取全国风筝比赛板子类冠军;1991年阳江举办了全国首届风筝比赛,并获得了“广东风筝之乡”称号;1993年获得“中国风筝之乡”称号;2005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阳江风筝屡获殊荣的同时,其传承和发展步伐却略显缓慢。阳江有名的风筝制作一条街龙津路,在2000年前,还有60多户人家是靠制作风筝来维系生活的专业户,每年风筝的生产量约在1万只左右。时至今日,人们扶老携幼,摩肩接踵,喜气洋洋地购买风筝的场景早已不见,制作风筝的作坊不过两三家。

  和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国粹一样,“阳江风筝”的命运,也逐渐成了老年人的专利。风筝传承人梁汝兴说,全市还健在的老艺人只剩下一二十人了,年龄大都在七八十岁。阳江风筝产业与山东风筝产业相比较发展不快,民间工艺风筝面临失传,风筝老艺人后继无人……这些不足,已成为阳江风筝人对现状的共同评价。

  阳江市南天风筝协会会长陈龙,在表达类似担忧的同时,却对阳江风筝未来发展仍充满了信心,他认为2013年阳江风筝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陈龙称今年阳江把风筝竞赛活动,提升为阳江风筝文化节品牌,有利于扩大完善市级竞赛品牌。而广东省风筝协会落户阳江,有利于提高阳江风筝队伍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挖掘风筝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参与

  广东21个地级市

  派28支专业队伍角逐

  10月13日,2013年广东阳江风筝文化节开幕,作为风筝文化节的一项主打活动——首届广东风筝锦标赛也拉开序幕。笔者从阳江市文广新局了解到,近日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积极响应,共派出28支代表队参与角逐。

  据阳江市文广新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首届广东风筝锦标赛分专业组和公开组两个组别举行,专业组是省内各市代表队比赛,公开组是市内队伍比赛。目前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专业组有28支代表队报名,其中,阳江市5支,珠海和深圳各2支,公开组有25支代表队报名。

  从比赛报名的对象来看,专业组年龄跨度比较大,既有珠海市老年风筝队,也有青年人主打的深圳女子特技风筝队,而公开组的对象也很广,有本地企事业单位,有风筝俱乐部,也有外地商会、企业。如佛山阳江商会就专门组织了一支专业风筝队回乡比赛。

  广东省风筝协会,是全省唯一一个在地级市成立的省级体育协会,自今年5月落户阳江后,该项赛事是它举办的首次正规竞技比赛。据介绍,开幕式当天将有精彩的风筝放飞表演,除龙、灵芝等阳江传统风筝外,市民还可一睹由60人共同放飞的世界最大风筝。这是一个软体章鱼风筝,重达200公斤,面积达1500平方米。

  笔者获悉风筝节开幕前后,将有一系列文化活动依次上演。除了首届广东风筝锦标赛之外,开幕当天还有风筝放飞表演、风筝制作展示、重阳敬老活动、书法家现场挥毫等活动。期间阳江市各县(市、区)也将积极联动,推出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从12至15日晚上,市人民广场将连续上演精彩节目,如排舞展演、曲艺展演、歌舞晚会等。

  阳江风筝特点

  阳江风筝经过140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阳江风筝制作有四艺:扎、糊、绘、试。扎指制作风筝骨架的过程;糊指风筝骨架制作完成后,进行风筝黏糊的过程;绘指对糊好的风筝进行彩绘美化的过程。试指将制作完成的风筝进行放飞调试的过程。

  在《云上精灵——阳江风筝》一书中,总结起来就是“造型美观,形神兼备;选料严格,工艺精巧;色彩鲜艳,绘制精美;放飞容易,平稳高远”32个字。

  造型美观,形神兼备——强调形似还要兼顾民俗审美。比如蛇,不是人见人怕的毒蛇,而是活泼可爱的“小青龙”。

  选料严格,工艺精巧——阳江风筝艺人对制作风筝的原料挑选十分严格。按照不同类型风筝,使用不同要求竹料、纸张、甚至放飞用的丝线。

  色彩鲜艳,绘制精美——阳江风筝讲究上色。风筝作坊一般都有专职或兼职画师,给风筝上色。

  放飞容易,平稳高远——阳江风筝可依风向风力调节,在恶劣自然环境中能放飞。对应部位篾条甚至胡裱料,都要用衡器来称过,以保证平衡。有这些保证,阳江风筝才能放得又高又远。

  知识小卡片

  阳江风筝的种类

  ■ 串式类

  也叫龙类,是把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风筝连成一串,在一根或几根线上放飞的风筝。如蜈蚣(百足)、龙脷、崖鹰仔等。其长度可达千余米。■ 板子类

  平面风筝,从结构和外形看,主体就是升力片。没有突起结构,四边有篾条支撑,如八角风筝、文字筝。又可以再分为“软板”和“硬板”。这类风筝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放飞性能稳定。

  ■ 软翅类

  即一般常见的禽鸟类风筝。它的升力片(翅)由一根主翅条构成,翅膀后半部是软性的,没有骨架依附。主体骨架多做成浮雕式,有单层、双层、多层,造型多为花、鸟、雨、虫等。这类风筝翅膀做成可折叠的活翅膀,携带方便。

  ■ 硬翅类

  平面看似元宝状,又叫“元宝翅风筝”。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骨架,两侧边缘高,中间略凹,形成三角风兜,翅膀端部向右倾,使风从翅膀的端部泄出,有较好的起飞性能和稳定的放飞效果。硬翅风筝的硬翅是固定形式,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可随内容题材变化,做成鸳鸯、喜鹊、鹦鹉等。

  ■ 筒子类

  又叫桶式或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桶装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