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阳西沙扒:“山海湖岛湾泉”齐聚一域

2013年10月13日08:22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阳西沙扒:“山海湖岛湾泉”齐聚一域

沙扒镇月亮湾处处充满着热带风貌,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度假。 肖雄 摄

沐浴在晨光中的阳西县沙扒镇。

  肖雄 摄

  洁白如玉的细沙海滩,碧波粼粼的天然浴场,水产丰饶的无人小岛,宁静古朴的粤西渔村,再加上“走公”、神水节、“斗歌”等原汁原味的疍家民俗……但凡到过沙扒镇的人,无不为这里的旖旎风光和质朴民风所感染,流连忘返。

  位于阳江市阳西县西南部的沙扒镇,陆路与325国道、沈海高速阳茂段相连,距离广州大约3小时车程,水路则可以直通湛江、澳门和香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里具有独特的山、海、湖、岛、湾、泉皆具的原生态滨海风光,去年全镇接待游客数量超过65万人次。

  日游海湾长滩,夜观青洲渔火

  汽车从阳西儒洞出口驶下高速公路,沿325国道走到儒洞加油站,再转入一条沥青县道直行15公里,一片象牙色的沙滩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在眼前铺开。

  “很多游客把我们这里叫做中国的‘马尔代夫’。”俯身抓起一把晶莹闪烁的沙粒,沙扒镇委书记谢湘渝对笔者自豪地说。站在2公里长的沙扒湾海滩上,背后是风光秀丽的北额岭,眼前是碧波粼粼的南海,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海水浴场中游乐嬉戏,五彩缤纷的泳衣为平静的海面增添了几分活力。沙滩旁,一大片马尾松林郁郁葱葱、绿树成荫,据称面积有7万多平方米。谢湘渝告诉笔者,这里的海滩不收门票,距离镇中心步行只需15分钟,住在镇上的游客换上泳衣,穿双拖鞋就可以直接来到海边游泳。

  在沙扒湾东侧,还有一片长约7公里的海滩——月亮湾,比阳江闸坡赫赫有名的十里银滩还长上2公里。整条海滩没有一块石头,坡度平缓,开阔而纯净。海滩前的南山海海水清洁度达到A级,风平浪静,有着海边平底游泳池的美誉。

  在沙扒湾对开的广阔海域内,点缀着青洲、横洲、白洲、竹洲、牛鼻等5个小岛。其中青洲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岛上除了一座灯塔外,再没有其他建筑物。不时有载着游客的快艇从沙扒湾出发,大概10分钟就可以抵达青洲岛。谢湘渝介绍说,由于无人定居,青洲岛的自然生态保存得非常好,游客们可以在海岛周边海域浮潜,抓海胆、海参,还可以捡一些五彩鹅卵石,体验一下无人海岛的原始环境。

  傍晚时分,青洲岛附近海面聚集了不少渔船,船上闪烁的灯火与晴空繁星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奇景。谢湘渝告诉笔者,这是渔船在利用趋光性捕鱼,鱿鱼等趋光鱼类会纷纷聚集到灯光周围,打鱼人轻易就能将它们网上来,幸运的话一晚就可以捕到一两百斤鱼。每年春秋季夜晚,沙扒总能看到这样的一幕,当地人称之为“青洲渔火”。“青洲渔火是阳西八景之一。”

  谢湘渝说:“我们民间流传着一首诗,就是专门说这一奇景的。‘汪洋一片望无边,月黑青湾景更妍。渔火星罗迷醉眼,错将大海作蓝天’。”

  千亩滨海盐田成为特色景点

  除了海、湾、岛之外,沙扒镇还拥有山、湖、泉的丰厚资源。

  沿着蜿蜒山路登上沙扒湾背后的北额岭,走到山腰便可俯瞰镇圩,山上树林密布、怪石嶙峋。再往上是一峰更比一峰高。到达最顶峰时,整个沙扒一览无余,浩瀚南海就在脚下。紧邻沙扒渔港的海仔湖,是渔船避风休整的优良场所,目前沙扒镇正在规划建设环海仔湖商住区,定位为集居住、商业购物、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滨海旅游城镇新区。沙扒的天然咸水矿温泉资源,也吸引了旅游公司开发,计划建设温泉度假酒店。

  “能在一个镇的范围内,聚集山、海、湖、岛、湾、泉等景观资源,整个中国都少有。”谢湘渝对笔者说。为此,阳江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作出决定,将沙扒建设成为“旅游强镇”。

  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滨海旅游资源外,沙扒一些新的特色景点也被陆续开发出来,1300多亩的沙扒盐田就是其中之一。

  盐田负责人吴昌文告诉笔者,从海里抽上来的海水灌入盐田后,经过太阳暴晒蒸发,海水就会结晶,氯化镁等有害物质会自然蒸发掉,剩下的白色结晶盐,就可以直接食用了。每到产盐时节,沙扒盐田里就会堆起一个个洁白的盐堆,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

  盐工们说,海水的盐度通常为1.5度,冬天可达到2.5度,经过太阳暴晒后待海水盐度达到24度时就会结晶,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20多分钟。沙扒盐场每年生产6000吨—10000吨日晒盐,主要供应阳江、云浮、肇庆、江门等地。

  如今,观赏难得一见的盐田风光,探索神秘陌生的食盐制作工艺,已经成为沙扒独有的旅游景观。“经常有游客来我们盐田参观、拍照,甚至还有游客会带点刚刚生产出来的盐回去。”吴昌文对笔者说。

  “走公”、“斗歌”让人倍感新奇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外,淳朴、热情的民风以及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渔家文化,也是沙扒吸引八方游客的重要因素。

  走进沙扒镇上的书村,一片青砖灰瓦、合院式布局的旧民居引起了笔者注意。走入院落,一道天井连着一道天井、一条回廊通向一条回廊,绕过三四个门洞,笔者已经有些分不清方向。村民告诉笔者,这片院落叫做“弄子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庭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大小天井有20多个,呈“国”字形分布,是沙扒镇上最有特色的老建筑之一。

  几位坐在弄子屋门口的老人热情招呼笔者一起喝茶。“你要早来2个月,就可以看到‘走公’了。”一位村民遗憾地对笔者说。据介绍,“走公”是书村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传统庙会。活动中村民不但要抬着菩萨神像全村巡游,祈愿风调雨顺、渔获丰收,还要举行年轻人手持神像的接力赛跑。今年的“走公”比赛,就有4支队伍参加,每支队伍由男16人、女12人组成。“这种民俗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也是教育年轻人牢记先辈的艰苦。”谢湘渝说。

  除了“走公”之外,在沙扒人生活中保存下来的传统习俗还有很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天后诞,各村都要舞狮舞龙;七月初七神水节,渔民们要在清晨鸡鸣时打井水贮存,中午时分举家到海边泡海水;年轻男女婚嫁,除了常见的“哭嫁”外还要“斗歌”,男女双方各请来歌手隔海对唱,你来我往难解难分,水上、岸上喝彩声不断……这些习俗大都具有浓郁的粤西疍家色彩,让外来游客倍感新奇。

  谢湘渝告诉笔者,沙扒镇目前正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文化体育广场、绿道等基础设施,打造渔家风情、自然风光、海上运动、海湾度假、创意休闲和农耕生态等六大旅游产品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 袁丁 毕式明

  通讯员 张文秀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