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白堤·苏堤·范公堤(金台随感)

2013年10月07日05: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白堤·苏堤·范公堤(金台随感)

  白堤、苏堤、范公堤,是流芳千年的几道长堤,巡湖捍海,治水利民,馈人以美景与遐思。

  白堤和苏堤都在杭州。白堤得名于唐朝。原名白沙堤,长约公里许,西接孤山,东至断桥,横穿西湖,绿杨成荫。公元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赋诗《钱塘湖春行》称赞:“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来,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也为了纪念白居易在杭州的功劳,就叫它“白堤”。

  苏堤得名于宋代。公元1089年(元祐四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六里许竖贯西湖,南至南屏山,北接岳庙,堤中建桥六座,堤旁夹种柳桃,形成“六桥烟柳”、“苏堤春晓”的景致,人们称该堤为“苏堤”。其实,苏东坡修堤,白居易在杭州时也早已修过。《白居易年谱》说,“长庆四年甲辰,在杭州刺史任,修筑钱塘湖堤,可灌田千顷。又浚城中李泌六井,以供饮用。”

  白居易“浚西湖水入漕河”,苏东坡跟随其后浚茅山、盐桥二河入漕,都是兴修水利惠及于民的好事。苏东坡又在堤成后,“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更是优化环境的美事。人们用白、苏二姓来冠名二堤,足见这两位地方官在百姓中的口碑。

  由此,想到另一处以姓氏命名的长堤——范公堤。范公堤的前身,是唐大历年间淮南节度判官李承奏请修筑的常丰堰。1021年,范仲淹到西溪(今江苏东台)任盐仓监官,见常丰堰失修旷久,海潮泛滥淹没盐灶农田,于天圣元年(1023年)向上司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建议重修捍海堰,张纶支持并“上表三请”。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兴化县令,调集通泰楚海四州4万余民工,开工修筑捍海堰。不期大潮袭来淹死百余人,朝中责难纷纷。朝廷令淮南转运使胡令仪究其可否,胡令仪急驰至海边,察看后力主修堤。张纶则自请兼知泰州组织保障。天圣四年(1026年)八月,大堤复工。范仲淹因母亲去世离职丁忧,张纶接手直接指挥。至1028年,全长150里的捍海堰筑成,2600多户难民返乡复业,堤区盐业农业重兴。范仲淹去世后,人们称此堰为“范公堤”。

  人们尊称范公堤时,并没有忘记支持和完成修堤的胡令仪和张纶。“淮南中十场”盐场之一的安丰建了“三贤祠”,以祀彰胡张范三位接力修堤的爱民情怀。范仲淹勘选堤址时,沿着李承修建的常丰堰旧址择潮而建,显创业不必自我开始之豁达;回家居丧离任时写信给张纶交接堤务,有只望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而张纶接手负责修堤,胡令仪支持保护,继续苦干三年竣工后,但呼捍海堰,不署堤之名,更是以民利为先、天下为度,功成不计个人名利,可敬可佩。

  民生民利民福,是白堤、苏堤、范公堤流芳千年的芬芳之源。利及生民,则树无穷之名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