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北京俄式餐厅“老莫”在记忆与创新中迎来59岁生日

2013年10月03日09:4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俄式餐厅“老莫”在记忆与创新中迎来59岁生日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陈畅 高春霄)在北京展览馆正门西侧有一条绿荫遮蔽的小街,深处是名噪京城的莫斯科餐厅,北京人亲切地称其为“老莫”。在“十一”假日期间,“老莫”迎来了59岁生日。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座历经风雨的餐厅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不断创新,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莫斯科餐厅作为北京展览馆建筑群的一部分于1954年建成,当年10月2日正式开张,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第一座西餐厅。

  走进餐厅的大门,让人有置身异国之感。宽敞明亮的大厅,十几米高的雕花屋顶,巨大的被帷幔遮挡的落地玻璃窗,矗立在大厅中央的四个有浮雕的巨大罗马柱……苏式建筑恢弘的气势和富丽堂皇在半个多世纪过后依然令人赞叹。

  “北京展览馆建筑群是前苏联专家设计的苏式建筑,这使得莫斯科餐厅成为餐饮市场中独具特色的餐饮品牌。”莫斯科餐厅经理张春燕告诉记者。

  在开业初期,精美的菜肴、优雅的环境、主要就餐人员的特殊性——苏联专家、政要和归国知识分子,使能够来这里就餐成为普通人的梦想和荣耀。即便中苏关系几经沉浮,莫斯科餐厅始终是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它的历史珍藏在中俄两国几代人的记忆深处。

  对于老北京人和有留苏、留俄经历的人来说,莫斯科餐厅是一份亲切的回忆。在前厅的台阶前,经常能看到餐厅服务员帮助一些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拾阶而上,他们的人生都与前苏联或俄罗斯有关。有的是为庆祝纪念日,有的是与老友共同回忆往事,还有些是为了现场听一听俄罗斯歌曲。

  一对曾在中共中央编译局工作的老夫妻坐在餐厅大堂的东北角静静地享受着他们的午餐。“五、六十年代在‘老莫’就餐是非常体面的。当时有亲朋好友来北京,我们就请他们到这里来吃饭。”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对记者回忆道。

  莫斯科餐厅的政治光环半个多世纪后逐渐褪去,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走向了市场。面对新的挑战,莫斯科餐厅选择了在坚守中开拓未来。餐厅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努力适应市场和客户要求,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续写着自己的传奇。

  近几年,莫斯科餐厅内外重新进行了装修和装饰,突出了历史和时尚元素。如今,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大厅顶部的雪花图案、墙壁上的油画、大厅正前方的欧式喷泉,还可以聆听悠扬的俄罗斯民歌和中国流行音乐。

  据张春燕介绍,这里的俄罗斯元素近几年显著增加。例如,餐厅里很多摆件都是直接从俄罗斯进口,窗帘仿照克里姆林宫的设计,餐厅中的壁画带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展示柜里的展品、餐厅的吊灯、餐具、包房里增加的俄罗斯传统音乐等,这些细节无一不体现出俄式风格。

  正如它的民间称呼“老莫”一样,餐厅逐渐成为了普通百姓的老朋友,很多人选择在这个优雅庄重的地方与朋友和家人分享美好时光。当前莫斯科餐厅以家庭和朋友聚餐为主,客户主要以40岁左右的人群为代表。

  张春燕坦言,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莫斯科餐厅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定位较为单一化,受众群年龄偏大,缺少年轻人喜爱的西餐类产品等。

  29岁的尼古拉是俄罗斯人,现在北京工作。他微笑着说,以前很少听过北京莫斯科餐厅的故事,是第一次到餐厅吃饭。但是,这里俄式气氛浓厚,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希望俄罗斯红菜汤不要做得这么甜,另外,要多放一些酸奶油才更好吃。”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餐厅计划在开业的第60个年头——2014年“十一”前推出一家新餐厅,针对30岁左右的目标客户群,定位为时尚、青春。新餐厅的菜品将会是欧亚时尚菜,并结合婚礼草坪与宴会厅的模式。

  “莫斯科餐厅将会保持传统,将浓郁的俄式风格坚持下去。目前我们在努力加强莫斯科餐厅的俄式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时尚元素,同时对餐厅外部环境进行打造。”张春燕说,“餐厅只有具备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场生存。”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