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治疗孩子近视有了新突破

2013年09月26日12:26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治疗孩子近视有了新突破

  人眼是怎么看清 远近物体的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同时牵引晶状体使之变厚,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故近处物体看清楚了;反之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同时牵引晶状体使之变薄,物体在视网膜上也能成像,故远处物体也就看清楚了。

  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造成孩子近视可归纳为两种因素,一种是遗传因素,父母双方近视均在600度以上,则孩子100%会遗传近视,这种因素仅占一小部分;其实大多数近视是长期看近所造成的,譬如孩子坐姿不正确,扒着、躺着、在颠簸的车上看书以及长时间玩电脑、玩游戏、看电视、长时间看书写作业等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长期近距离视物,导致睫状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致使其发生痉挛调节功能下降,当远距离视物时,睫状肌放松不了,造成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在视网膜之前成像,这就是常说的“近视”,近视的症状——看近清晰,看远模糊。通俗讲就像我们常人盘腿坐久了,腿会发麻、痉挛,此时需要站起来活动活动,腿部痉挛状态就会改善。当我们近距离视物时,睫状肌收缩恰似把腿盘起,看近物时间久了,睫状肌也同样会发生痉挛,此时在看远时睫状肌因痉挛却不能放松、打开,睫状肌僵住了,看远时就模糊看不清,从而形成了近视。所以近视的根本原因是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下降所导致的,睫状肌就像弹簧,若按压弹簧使之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则这个弹簧弹性就会下降,即便不再按压,也反弹不上来了,从而就失去了弹性,睫状肌也一样,长期处于收缩状态,也就没了弹性,看远时放松不了,远处的物体当然也就看不清了。

  孩子得了近视,家长配镜是误区

  孩子得了近视,大多数家长采取的办法就是给孩子配镜,殊不知,眼镜只是物理的光学矫正,并起不到治疗作用。从医学角度讲,戴上眼镜等于骗了“大脑”,看远时大脑本应该下指令给睫状肌使之放松,但佩戴眼镜后,视力暂时得到了矫正,看远时看清楚了,大脑就会以为不再需要下指令给睫状肌使之放松了,反而掩盖了孩子原来视力看远看不清的信息,大脑得不到这种信息,就无法下指令让睫状肌放松,从导致睫状肌总处在紧张痉挛状态,睫状肌功能不断下降,度数也随之越来越深。

  我国著名眼科专家、教育部全国防近专家指导组徐广第教授指出:“患有近视的少儿不宜过早戴眼镜。青少年儿童的眼球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修复能力,如果过早戴上眼镜,尽管视力得到矫正,但会破坏眼球的自我修复能力,使近视成为永久性视力缺陷。”

  治疗近视,中科院专家坚持26年终于有了新突破

  近视的问题根本上可以说是睫状肌的问题,因此治疗近视的根本在于就是要增强睫状肌的调节功能,睫状肌和全身所有的肌肉一样,通过科学训练是完全可以能够提高其自身功能的。

  北京OO眼保仪厂家科研团队,以中科院高级工程师苏洪泉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26年长期致力于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专门针对睫状肌潜能开发的科学训练方法,在调神和调息的基础上,训练脑支配睫状肌的灵敏度和强度,使睫状肌运动灵活、肌力增强,提高对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使视力逐渐恢复正常,起到预防和康复中小学生近视的作用。并在此方法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苏洪泉教授发明了锻炼睫状肌的专用训练设备——欧欧(OO)眼保仪,用仪器实现睫状肌潜能训练法,仪器根据人体视觉生理原理设置了多幅由微电脑驱动的目标图像,按周期前后往返有节律的慢速移动,当人眼观察图像时,模拟一种看近看远景物的环境,迫使人的眼睛随之作对焦调整,睫状肌就做忽张忽弛的锻炼,这样就可以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使调节恢复正常,并能增强调节储备能力,既可治疗假性近视,又能消除混合近视的假性近视部分,从而减轻近视度数,防止向真性高度近视发展。

  北京同仁医院原康复中心主任赵文汝教授通过OO眼保仪睫状肌潜能训练法干预治疗中小学生近视,在全国6个省市的七个学校创办了“无眼镜学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治疗近视的总有效率高达95.72%。赵文汝教授亲自对数据全程追踪、最后形成论文,该论文已发表在2007年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上。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