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大商人

2013年09月25日14:42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大商人

  “情商”虽是外来概念,但中国传统自古就十分重视。在书中,作者沿文化脉络,对情商做出全新的阐释:提醒人们应该保持情感和利益的平衡,成全利益和情义。作者揭示了情商的两条运作规则——不平等产生情感和不公平产生情绪。这两条规则渗入人的意识,支配人的心态和行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均可见其作用的轨迹。

  范蠡

  这是个传奇式的人物,搞政治厉害,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敢于放弃分享胜利的果实,功成身退。

  范蠡做买卖,眼光精准,迅速累积起巨量的财富,人们尊称他为陶朱公。司马迁说范蠡的经营特点是“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什么意思呢?《孙子兵法·任势篇》中有句话“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择于人”,与范蠡相通。只是一个用于经商,一个用于打仗。它背后的哲学基础就是后来黄老道家的“因循”思想。简单来说,做小买卖靠个人的辛劳努力,做大生意则不然,要观察和掌握时势的变迁。如果能预测到经济周期的变化脉络,踩准发展的节点,其收益是惊人的。

  《货殖列传》里还提到与范蠡并驾齐驱的计然,关于此人的来历,众说纷纭。通行的说法把他认作范蠡的老师。他富有经济头脑,提出一个命题“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认识到货币流通的重要性。明代小说《金瓶梅》,主角西门庆也是个商人,他对货币的个性也有同样的认识:“兀那东西是好动不好静的,肯埋没在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因此积下财宝,极有罪的。”积财,反倒有罪,这是个新鲜而又深刻的说法。货币的价值就是在流通中增值,这是货币作为货币的天性,阻碍货币的流通,当然是有罪的了。

  子贡

  孔子的高徒子贡,小孔子三十一岁。从《论语》里看得出孔子非常喜欢子贡。第一,小伙子头脑灵活,老人家挺中意的;第二,小伙子不是只会啃书本的呆子,办外交是把好手,还能经商赚钱。

  孔子带着一大帮子学生周游列国,一路上的花费定然不少,我猜想——当然没有史实根据——懂经营的子贡大概为老师及同门师兄弟这个志在接管哪个国家的权力的团队动过脑筋、付过账。所以,子贡是孔子团队里难得的干实事的人。如果要说儒商,那子贡才是最早的、最正牌的儒商。

  孔子评价这位高徒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贡大名是端木赐,不受命,是说他不接受既定的命运的安排,很活跃,不爱守本分;亿是臆测的意思,子贡做起生意来,对经济周期,预测精准,很少落空。他可谓生财有道了。

  白圭

  司马迁说他“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很明显他富于智慧。类似如今的炒股票,低位买进,高位卖出。

  白圭挺自负,他说:“我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经商所需要的素质,诸如智慧、勇决、仁厚、强韧等,与从政和打仗别无二致。

  特别要提“仁不能以取予”这句话,在白圭看来,所谓仁爱,就在取予之际。一般人多认为,在商言商,无关乎情感,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掺杂进情感,取予不分明,是笔糊涂账。

  白圭的看法要比常人更深一层:商业里不是不能有仁爱的情谊,问题是怎样把情谊恰当地体现出来。白圭的意思是:给予就是获取,让利就是受益,退后就是前进,为人才是真正地为己。即,给人的“物”越多,自己所收获的“情”更多。

  9

  大文化 泛管理

  本期登场:《情商中国》 复旦大学出版社 徐彦平 著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