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高考神话下的弑师案

2013年09月24日07:16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高考神话下的弑师案

临川二中旁的“陪读村”。

在上晚自习的临川二中高三(30)班。

抚州随处可见“一切为了孩子成绩”的标语。

孙老师研究生毕业照(来自网络)。

  高中的体育课上,雷明(化名)“躲”在操场的一角,静静地看着篮球场上的同学,运球、投篮、欢呼,眼神平静。等到同学们都散去,他才会拾起场上留下的篮球,运球或者投篮。

  这就是同班同学眼中的雷明,不爱说话,但也不是个坏学生,总结起来,就是“不大熟”。

  临川二中的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雷明会在高三刚刚开学,就做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弑师”。

  事件后,雷明就被网友赋予了新的名字,“二中周克华”或“雷兽”。

  文/图 本报记者 张丹

  扫二维码,听记者采访雷明同学的音频。

  2008年,27岁的孙平(化名)从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大学七年的努力,让他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在省重点中学临川二中当化学老师。

  “专业对口”、“省重点中学”等名头,让这位在大学期间就名列前茅的好学生,有了个近乎完美的毕业去向。

  孙平的大学同学邱老师告诉记者,在大学期间,每次的考试,孙平都是全年级130多名学生中的前三名,来自吉安吉水农村的孙平,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大学时,孙平从来不喝酒、不抽烟,只有每天晚上的自习成了唯一的“嗜好”。如所有同学预计的一样,孙平被保送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三年学习后,顺利毕业工作。

  2011年,孙平在二中当老师的第三年,雷明从江西余干县的一所中学毕业。

  如省内许多考入临川二中的非本地学生一样,雷明带着初中的“荣耀”,进入了一所圈内著名的“超级高中”。进入这所高中,就如同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大学的校门。

  但雷明并没有分到被称为“变态”班级的“零班”,而是进到了“快班”。据介绍,“零班”学生的高考目标至少为211高校,争取985高校;“快班”的学生高考至少能上二本的学校,一个班会有二三十人上一本;“普通班”的学生则以二本为目标,一般会有两三个考上一本。

  从高二开始,孙平便成了这个班的班主任。至此,两人的生命中有了真正的交集。

  而令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今后,会因为这段交集给自己带来灾祸。

  “名校加工厂”聚集众学子

  2008年,临川二中三十年校庆,教育部办公厅与江西省教育厅共同发来“贺信”,足见这座省重点高中已在教育圈内“久负盛名”。

  而随着每年临川二中贴出的“清华”、“北大”考生的增加,这所高中成了家长们心中类似于“名校加工厂”的存在。

  今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姚,便是这所“名校加工厂”的“产品”。但不同的是,与其他考上北大、清华的考生相比,他则是属于“次品”。

  “当年也是家里人非让上,还交了1.6万块钱。”小姚告诉记者,他属于抚州本地人,中考的分数并不算高,按照他的那个分数段,想上二中,就要看比二中的分数线差几分,相差一分,就要交1000元。

  尽管交了足够的钱,但是,小姚也只能在普通班内“混迹”。那些从外地招收来的优等生,如果成绩够好,学校说不定还会补助一些钱。至于那些高考落榜的“状元苗子”,学校就是花大价钱也会揽入其中。

  他告诉记者,这种一个交钱、一个补钱,给他的感觉,就是自己的钱全部补给了那些好学生。

  而这也是学校所希望的。因为能够给学校带来荣誉的,就是那些优等生,“又有谁会关心那些落榜的或考得不好的考生呢?”

  与那些上“名校榜”的“主角”相比,有更多的学生成为“配角”。

  而身在“快班”,但是成绩处于下游的雷明,也成为了“配角”之一。

  母亲专职当姐弟陪读

  在学校外,雷明似乎也成为了一个“配角”——家庭中的“配角”。

  2011年,雷明考上了临川二中,更像是成为姐姐的“陪读”。雷明的姐姐成绩相对较好,也就更加受到家里的重视。

  为了能够高考顺利,去年,他们的母亲成为了姐姐高三的“陪读”。一起住在学校旁的“陪读村”。

  9月20日,在临川二中的北门旁,章家村内异常热闹。这里正是一个著名的“陪读村”,村子里不但有着高中生模样的少年,也有老人和小孩。

  年近40的梁姨正在村子里的一个水井旁,用压上来的地下水刷鞋。她的儿子在二中上高三,她决定今年过来“陪读”一年。

  “他当年就怪过我,说就差四五分就能上‘零班’了,就是因为我当时没专门照顾他。”梁姨说,他们来自抚州下面的一个县,儿子的学习成绩很好,是考上的二中,“没花钱”。

  梁姨告诉记者,唯一让她省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我当时就告诉儿子,我们苦着几年没事,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就得苦一辈子。”儿子也显然明白这点,学习一点不用催。

  尽管如此,梁姨还是觉得孩子和他们疏远,“他跟我说,把钱准备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管”。有时候,梁姨会到学校里去看看孩子,向老师了解下情况,却得到儿子冷冷的催促,“你来干什么?学习的事你又不懂!”

  “好像我给他丢人了,唉。”梁姨说,孩子还不懂赚钱的辛苦,等到他自己赚钱的时候就知道了。

  9月17日,正值下午放学,临川二中的学生如同潮水般涌上玉茗路。如梁姨所形容的,像极了“游行示威”。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则涌入了章家村中。

  记者在村内看到,几乎每个路口都贴满了这种“招租学生”的小广告,而当地的房客更习惯地将这些房子成为“高考房”。

  梁姨说,像她这种直接母亲过来陪读照顾孩子的,其实也不在少数。

  记者走访村内发现,村子几乎被“陪读”的家长和学生全部占满。有些学生刚刚才上高一,便开始在外租房学习。而雷明的“陪读”母亲,自然也就成为了“陪读村”中的一员。而今年,当雷明升上高三之后,雷明的母亲却选择了离开。

  据雷明的同学描述,雷明住在学校南端的另外一个“陪读村”——熊斯。

  记者来到熊斯,发现在二中教学楼的背面,有着一座金华庙,供奉着文昌帝君,掌管着士人的功名禄位,俗称“文曲星”。

  手机成了矛盾导火索

  据抚州市委宣传部提供的事件通稿,雷明自称是因为上课玩手机、迟到等被班主任孙老师批评,不满其严格管理,而心生怨恨。

  一切皆因“手机”而起?记者了解到,学生因手机而与老师产生的“矛盾”,在这个手机普及的年代,已经由来已久。

  临川二中毕业的小姚介绍说,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手机,只是看他用不用了。在他班上,就有学生因为老师没收手机,和老师起了冲突,有时老师会在通知家长后还给学生,也有时候,老师会直接将手机扔水里或摔碎,让学生断了玩手机的念头。

  小姚说,对于学生来讲,手机其实就不单单是手机了,而是和外面沟通的唯一工具。对于学生来讲,动辄上千或几千的手机,明显成为了学生最珍贵的“私物”。

  一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一次考试中,雷明用手机作弊,监考老师发现后要收缴他的手机。随即他就与监考老师发生了冲突。“他一手抢手机,另一手抡起凳子就要砸过去。”监考老师无奈地把手机还给了雷明。

  临川二中校办公室主任熊海水称,9月13日,雷明在课堂玩手机被班主任收走,孙平要求他叫来家长,将手机直接交给家长。

  案发当日8时左右,雷明曾到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办公室反映和班主任孙平的矛盾。随后,该副校长将孙平一起叫来协调,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的说服教育,其间两人平静,未出现激烈争吵。

  “办公室出事了!”

  9月14日,雷明始终没有出现在高三(30)班教室。雷明的同班同学告诉记者,当天整个上午,雷明都没在教室出现。而在前两天,除了班主任因为收手机和雷明出现了点矛盾外,他始终都没有其他反常的表现。

  而班主任孙平在上午时,还来到了教室,检查班里的上课纪律。

  上午11时26分前后,孙平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作业。而在办公室的另一角落,余老师正在上网,高高叠起的教科书遮挡了他的视线。

  3个小时前,曾在副校长室与孙平相见的雷明,此刻出现在办公室的门口。同校一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雷明在行凶前,曾在办公室来回进出多次。

  “啊!”孙平的惨叫惊动了上网中的余老师,他看到倒在地上的孙平,脖子处血流不止。

  随后,余老师冲到旁边班级的门口,向还在上课的老师大喊,“办公室出事了!”

  后经证实,雷明用刀割破了孙平颈部的大动脉,当救护车赶到时,孙平已经不治身亡。

  孙平的同学告诉记者,孙平结婚还不到2年,女儿仅9个月大。今年的教师节,“一个年级100多个老师,评9个优秀教师,孙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9月16日7时左右,经劝说,已经逃到上海的雷明向当地公安部门投案自首。事发第二天,临川二中恢复正常教学。

  “一切为了孩子的成绩”

  “我们只管读自己的书,不管其他人。”弑师学生雷明的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及雷明的同学,雷明平时的成绩和表现如何时,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不清楚”、“不熟悉”。在一个70多人的班中,似乎每个人都成为了熟悉的“陌生人”。

  在这些学生的“字典”中,“学习”承担了或替代了太多的意义。“学习”似乎也成为了冷漠的合理理由或借口。

  当梁姨谈及自己的儿子,她告诉记者,儿子除了“学习”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更关心的事情。而父母对于子女而言,似乎也只是成为了“钱包”的代名词。

  记者看着梁姨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出现在同一个水井旁,或给儿子刷鞋,或给儿子洗衣服,感受到了她倾诉时心中的疼痛。孩子的“冷漠”,让她既觉得合理,又感到痛心。

  “高考房”的价格高低不一,有的人只能像梁姨一样,住着1800元一年的普通单间,也有人住着600元每月的“豪华”套房。但他们都周而复始地继续着前人的“陪读”生活。

  记者随机采访的众多学生中,大多只是行色匆匆地告诉记者,“不知道。”

  记者行走在抚州市,“一切为了孩子的成绩!”的标语几乎随处可见。尽管只相差几个字,但这已经与宋庆龄所说的“一切为了孩子”有了本质的区别。

  心理专家:他精神上在“裸奔”

  针对临川少年弑师的行为,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神医学会委员甘露春认为,由于少年当时实际上是精神上在“裸奔”,他的精神世界里只有“手机”这一个重要的事情,才导致他情绪会出现失控。

  他分析说,少年弑师的起因看似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老师没收他的手机。但是,实际上,少年上课只关注玩弄手机,正是他已经厌学厌到了极致的表现,由于没有办法直接离开教室,只能通过玩手机来精神上逃避学习。

  而对于少年家人没有继续“陪读”高三,他认为,可能也是引起少年情绪失控的原因之一。他解释说,实际上少年已经有了成年人的思考,知道考试是他自己的责任,但是,当家人选择无缘无故地离去,没有和他讲任何理由,让他有了其他的猜测。

  他建议说,高中学生的家人应当将孩子看做是一个成年人,去解释、去劝说等,而不是将其当做一个孩子,不告诉他们任何理由。同样,学校和控制力比较好的同学,对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应当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服务。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