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无保障
我们丰台区花乡六圈村(原北京市丰台区黄土岗公社六圈大队)原有土地5000余亩,这些年土地陆续被征占了。
被占地的村民为供应首都市民吃菜当了一辈子的菜农。现在,有的拿着少得可怜的生活补助费,有的被安排当了临时工,有的自谋职业,生活没有保证,日子过得很苦,比征地之前的生活水平降低太多,长远生计更没有保障。怎么办?
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六圈村
常桂元 田俊声 何友金
薛玉明 周殿堂 林元忠等
调查
9月13日上午,我们坐地铁换乘9号线,在终点站——郭公庄站出口见到给本报来信反映情况的六圈村村民代表。
昔日京城“菜园子”
城镇化中“作贡献”
如今,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田园风光不再,繁华景色满目。这就是位于北京西南四环外的丰台区花乡六圈村。10多年前,六圈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菜,每家每年的种菜收入少的四五万元,多的八九万元。家里有人在乡办、村办企业上班的,或者有多余的房屋出租的,或者家住马路边开个小商铺、做点小生意。那时,六圈村民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大多数村民的生活水平已步入小康。
今年70岁的常桂元曾任六圈村治保主任,他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初,六圈大队社员手拉肩扛,对土地进行大平整,又搞了黄土压沙,改良土壤来种菜。从南至北、从东至西设立了几条田间道,道路两旁都栽了加拿大杨树。“这些树木长得又高又大,不仅起到防风作用,也利于改良土壤。当时不仅种菜,还有千亩果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曾有代表来六圈大队参观学习。”常桂元不胜感慨地说。
紧邻世界公园西侧,穿过一条林荫小道,有一个高尔夫球场。护网内,绿茵如织的草坪蜿蜒起伏,不时有戴着白帽、白袖套的球童进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村民说,这个高尔夫练习场占用了六圈村的部分土地。
据村民介绍,六圈村共有四五千亩土地,这10年来,除了世界公园、总部基地和高尔夫练习场占用了部分土地外,剩下的土地也陆续被征占搞开发了。我们在该村范围内看到一片长满荒草的地,有上百亩。村民说,这块地是六圈村1队的,不知被谁征用了,荒了很多年了。
每月补助千余元
不够水电买菜钱
六圈村原有800多户、2902人,当时劳动人口1853名。按照《征用土地协议书》规定,1184人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居民户口,其中“农转工”758人,由“丰科建”负责安置,“不再发给土地补偿和生活安置费”。
陈春荣今年64岁,10年前征地时,因为超过了村里规定的男60周岁、女49周岁“农转工”的年龄杠杠,属于“超转”对象。当时她每月只拿290元生活补助费,后来每年增长10%,现在每月1300多元。她的儿子、儿媳都转为工作人员,由“丰科建”安排在总部基地上班,儿子当保安,儿媳卖早点,最初每月工资都是400多元,现在每月基本工资五六百元,加上各种绩效奖金也就2000元左右。
陈春荣家原有3亩菜地,每年纯收入七八万元,吃菜基本不用花钱;3间北房,加上东西房,共190多平方米,东西房可以出租,日子过得挺舒坦。2003年征地时,3亩地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共补了5万元;房屋拆迁补了60多万元,买村里建的一套90多平方米的“小产权房”花去40多万元。陈春荣说,“现在,一斤菜要好几块钱,吃的、喝的、用的,水电、煤气、物业,样样都得花钱,也没房子可以出租了,这点儿钱哪够用?连水果都不敢买啊!”
同是“超转”的王秀荣,曾当过六圈村1队生产队长。她说:“我家生活水平下降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现在一家人过得很惨淡。”2010年,她家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被征占,要建汽车博览城。此前,她在自家承包地上办过幼儿园,开办过废品回收公司,每年收入五六十万元。现在,她每月只能领到1300元生活补助费;儿子在村里浴池干活,每月工资1800元。
“孙子已经5岁了,就读村里办的南极星幼儿园,每月还要花1500元。”王秀荣说。
日子虽苦还有梦
亟须正视送春风
今年67岁的田俊声属于六圈村少数尚未“转居”的村民之一,至今没交户口本。他的理由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应归耕种土地的村民所有,但六圈村的征地补偿费没有发给村民。他只能靠每月1700多元的村民退休费维持生活。
如今,田俊声、他的前妻带着孩子、还有他的妹妹,三家5口人挤住在一套两居室的临时周转房里,他妹妹住客厅。原来,田俊声的老房子在未谈妥拆迁补偿的情况下,于2009年4月被丰台区有关方面强拆。田俊声起诉到丰台区法院,4年半过去了,丰台区有关方面相互“踢皮球”,至今未给他“一个满意的说法”。
田俊声很留恋过去六圈村的田园生活:大路两旁高大的杨树,千亩果园的芳香,承包地里的人们有说有笑,学校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电机井抽上来的地下水是那么清澈甘甜……
六圈村村民的“城市梦”何处安放?今年72岁的蔡菊芳老人和陈春荣坦言,城镇化的浪潮“挡是挡不住的”。其实,她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超转”居民要求并不离谱:只要有关方面真正重视起来,生活补助标准适当提高一些,如能达到每月2200元—2500元,逢年过节发点儿福利什么的,过日子不用再发愁,她们就很知足了。
如何让进城农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尤其是帮助失地农民增强就业本领,尽快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政府应当拿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