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传奇“波波沙”:屡建奇功的二战名枪

2013年09月19日15:18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传奇“波波沙”:屡建奇功的二战名枪

  安然

  在世界各地保留的二战苏联红军纪念碑上,总会有一位手持弹鼓供弹冲锋枪的苏联军人,该枪成为苏联打败纳粹德国的胜利标志。最近,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撰文披露了这款经典冲锋枪的问世过程。

  “贵族枪”战场显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近距离战斗中,密集火力比精确射击更重要。于是,各国武器专家开始研制兼具步枪与机枪性能的枪械,其中俄国军队于1916年就开始装备由工程师弗拉基米尔·费多洛夫研制的6.5毫米口径冲锋枪,但因该枪存在缺陷,到1925年时只生产了3200支,1928年便退出现役。

  从1936年起,苏军开始装备西蒙诺夫SVT-1938自动步枪,1940年又推出改进型SVT-1940,但这种枪支生产工艺复杂,且每支SVT-1938的生产成本高达2000卢布,而每挺马克沁机枪只需1760卢布。当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红军需要数千万支枪械,这种“贵族枪”令国家无力承担,被迫于1942年10月停产。不过SVT-1938/1940步枪一大优点是射击精度高,战争中,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巴弗柳琴科曾用该枪消灭309名德军士兵,德军也对该枪情有独钟,允许部队继续使用缴获的SVT系列步枪。

  二战后,苏联海军陆战队仍在很长时间里使用SVT-1940步枪,而比利时人塞弗则在该枪基础上研制出FNFAL自动步枪,它成为上世纪50年代北约国家的标准步枪。

  “转盘枪”成为象征

  为了满足作战需要,苏联轻武器设计师什帕金于1940年推出波波沙冲锋枪(PPSh-41),该枪采用7.62毫米口径,于1941年正式配发苏军。因采用弹鼓供弹,该枪也被称为“转盘枪”。

  PPSh-41大部分零部件都是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而成,可以在民间企业生产。它配有35发容量的弧形弹夹和71发容量的圆形弹鼓,理论射速和射击精度都很高。斯大林对该枪十分喜爱,命令装备全军。在斯大林的亲自督促下,仅1941年苏联军工部门就生产出8万多支PPSh-41,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PPSh-41的产量超过500万支,成为二战中产量最高的苏制枪械。

  在战争中,与纳粹德军装备的MP40冲锋枪相比,PPSh-41的机械性能比MP40更可靠,射速更高,弹药威力也更大,装填的弹药数量更是MP40的两倍,因此德军士兵经常用缴获的PPSh-41冲锋枪作战。苏联元帅朱可夫承认,正是PPSh-41及时服役,使得在战争初期屡遭败绩的苏联红军重新找回自信。在1945年以后所举行的历次红场阅兵式上,身挎PPSh-41冲锋枪的方队总是必不可少的。

  有意思的是,PPSh-41冲锋枪在二战后依然威风不减。中国于1950年开始仿制PPSh-41,并命名为50式冲锋枪。1951年6月,首批50式冲锋枪被送到正在朝鲜战场作战的志愿军手中,到1953年朝鲜停战,中国共生产了35.8万支50式冲锋枪,这些冲锋枪大大提高了志愿军的战斗力。据统计,冷战期间,世界各国共仿造出约1000万支PPSh-41冲锋枪,一些热点地区至今仍能看到它的身影。 安然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