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收入归陈坤,部分用于公益

2013年09月18日07:17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收入归陈坤,部分用于公益

成为会员,能看到这样的私房照。

本报14日率先报道陈坤成为微信收费明星第一人。

  创微信会员制传一天收700万元引央视质疑

  继本报14日率先以《陈坤,微信称王》报道陈坤成为微信收费明星第一人,仅一天即传收入700万元后,昨日清晨,央视二套“第一时间”栏目以《名人微信吸金术》为题,花费近7分钟报道此事,报道援引腾讯内部工作人员消息称,目前微信公众号的所有收入归陈坤个人所有。同时央视采访业内人士,质疑陈坤微信营销收益是否上税、经营是否合法等问题。对此,陈坤粉丝纷纷觉得委屈,“新事物难免有争议,但这件事涉及各个行业,难道指望陈坤一个人解决?难道是他一个人掀起的风浪?”

  记者数次短信、致电陈坤经纪人,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陈坤团队始终缄默不语,不作回应。

  文/本报记者 李渊航

  央视三大炮:

  税收、经营合法性、社会责任

  央视采访了诸多业内人士。传媒界人士和IT界专家皆对陈坤微信号持赞赏、中立态度。而传统媒体观点则多为质疑、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称:“虽然基于社交平台形成的自媒体现象比较时髦,但在媒介发展史上也不是新鲜事。自媒体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杂志领域就已出现个人杂志,知名人士、演艺明星用个人名字或风格命名媒介,这种媒介能使某些文化聚合,形成独特的圈子文化。”他认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透过品牌,转化成传播产业中的利润回报,这是可以肯定的。

  互联网专家王冠雄则称:“自媒体并非是媒体人士、IT人士的专利,自媒体英文为wemedia,意思是人人都是媒体,从这个角度说,明星本身是超级自媒体,通过内容制造影响力,并形成商业链条,成功获益。”

  央视同时援引《每日新报》,质疑“微信会员营销谁来管”,称这种类似出版的行为,由谁来把关?微信营销成了一种经营行为,陈坤团队是否具备经营的资质?获取的收入是否需要缴税?如何收税?都需要探讨。

  《齐鲁晚报》则认为,微信营销是眼球经济,这种营销是种创新。但要想在虚拟世界赚取真金白银仅靠名气是不够的,不仅要提供优质内容,而且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微信营销的前景不容乐观,用钱买来的偶像是易碎的,基于此的经营也是脆弱的。

  理论:

  拥有一千名铁杆粉丝,明星即可糊口

  央视报道援引美国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一千铁杆粉丝理论。记者查阅该理论原文,称:“创作者,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家——换言之,也就是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这里,铁杆粉丝是指,无论你创造出什么作品,他(她)都愿意付费购买。”

  央视报道称微信出现后,该理论被很多人认为是自媒体生存的基础。而陈坤的微信公众号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业内人士:

  微信不分成,收入归陈坤

  互联网公司丁香园技术负责人冯大辉爆料称,代运营陈坤等明星微信账号的是深圳比特海信息技术公司。“据说和菜头是这家公司的法人”。和菜头是网络名人。冯大辉称:“和菜头与腾讯渊源颇深,当初他写张小龙(微信缔造者),号称价值上亿的公关费都比不上他的一篇文章。”

  关于陈坤会员制微信被传一天收入700万元,微信官方表示,目前明星会员制模式还属于试运营期,因此现阶段免费提供服务给第三方运营者,暂不涉及任何分成。想要获得支付接口合作的明星账号必须有合法合规的公司来运营,目前只针对合法企业进行开放,而不针对个人。腾讯官方未透露陈坤微信号的收入状况。

  陈坤团队:

  大家一起玩,部分收入用于公益

  陈坤微信号推出不久,即在“会员讨论区”发布《致陈坤微世界的朋友们》,称开通此微世界在于希望和大家一起玩,并称部分收入将用于慈善公益活动。

  文章称:“作为一个喜欢尝试并挑战新鲜事物的水瓶座怪蜀黍,陈坤和团队创造了这个崭新的‘微世界’。使用原本的明星微信公众平台时,总缺少与大家的直接互动。‘我希望和大家一起玩’。”

  文章称:“会员费除了支付平台的开发和日常运营维护外,还将用于支持帮助我们关注的弱势群体的慈善公益活动。”

  陈坤微信用户: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陈坤微信公众这两天一片喧腾。用户“没办法的我”称:“现在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关于陈坤应不应该缴税,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新运营平台、新收费模式、税收监管漏洞的新事物。现在它已发生,发生就要面对,有问题就解决,税法有漏洞就完善。涉及各个行业的影响,难道指望陈坤一个人解决?难道是他一个人掀起的风浪?新事物有争议再正常不过,是骡子是马遛过才知道,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一些“腹黑”网友也七嘴八舌。“孤帆远影”称:“陈坤微信号会员费的支付是用微信支付完成的,非常方便,输几组号码,点击几下就OK。腾讯肯定不缺钱,不参与陈坤的分成,一估计是要推广明星会员制模式,二估计是要推广微信的支付功能。”“mam”称:“加了坤哥的微信,我的微博就荒芜了。陈坤其实是腾讯的卧底吧。”

  本报记者最新使用体验:

  有惊艳也有不那么鲜美

  陈坤微信号推出后不久即同步推出使用指南。指南称“作为初尝果子的那么几个先行者,或者它出入口的滋味并不那么鲜美惊艳”。而这也是记者再一次体验公众号的体会,有初尝果子的惊艳,但也有生涩和不那么鲜美。

  指南中直言不讳,非苹果、安卓用户看写真区图片时,可能会看到变形的图片。除了苹果用户,其他用户暂时还不能在讨论区发图片。记者进入会员讨论区,左上方和左下方各有一个“返回”键,点击左上方的是回微信主页,点击左下方是回到讨论区主页。两个“返回”长相过于相似,偶尔会点错。

  有用户提出希望在讨论区增加改名字和搜索功能,目前还没有落实。而陈坤在讨论区发言字体与用户别无二致,有时候会忽略掉他的发言,有用户提出希望他的话题字体要特别显示。记者进入讨论区发现,没有“新信息提示”功能,意思就是说,你发了一个帖子,如果有用户跟帖,你很难第一时间发觉。需要在“个人中心”翻阅“我的消息”,稍显麻烦。账号的互动功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