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2
朱晓平 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颈椎病经络按摩操
对于脊髓型、食道型的颈椎病,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只有通过手术治疗。幸好,在所有颈椎病患者中,只有5%左右需要手术,其他的,都没有必要。
我最喜欢的疗法是针灸。
先说一下我常用的取穴:
风池: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夹脊穴,尤其是退变椎间盘旁的夹脊穴:位于每个颈椎棘突两侧各旁开0.5寸处。如何定位退变椎间盘旁的夹脊穴呢?如果能做颈椎的MRI、CT那是最好的,一目了然。如果没做,一般也容易找到,从上往下,一个个夹脊穴按压,一般来说按压最痛的那个就是退变椎间盘旁的夹脊穴。
肩中腧: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天宗:位于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常用的穴位是以上这些,但针对各个类型的颈椎病,使用起来又有所区别。
颈型颈椎病:这一型可以采用自己按摩穴位的方法,所有穴位都要按顺序按摩到,我将此称为“颈椎病经络按摩操”,具体是这样的:
首先以拇指按压两个风池穴,重按3~4下。
然后在最上面的颈夹脊穴到最后一个颈夹脊穴连成的线上,用拇指进行反复的滑动,按压5次。
接着重按两个肩中腧穴,每穴按5次。
再重按两个肩井穴,同样是5次。
最后按压两个天宗穴,次数一样。
这样一套动作下来,就叫做“颈椎病经络按摩操”了。从中医的角度说,这样做能够疏通颈肩部的经络,使气血通畅,解决“不通则痛”的故障,疼痛自然就会消失。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解释,由于颈型颈椎病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颈肩部肌肉长时间收缩,而按压以上穴位,可以使肌肉迅速得到舒缓、放松,并且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得局部积累的乳酸等致痛物质尽快运走,如此就可以迅速地使疼痛症状消除。如果你的颈痛只是最近才出现,那么只要按摩按摩,就可以完全搞定。
椎动脉型颈椎病:重点选风池,以及上面三个颈椎夹脊穴。
为什么呢?因为根据临床经验,椎动脉引起的头晕主要是由最上面那几个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所以它们就是治疗的重点。
举一个典型的病例吧。曾经有个病人来看我的门诊,他是看胃病的,我给他开了药后,他从治疗床上坐起来,突然感到头晕,天旋地转,而且一转脖子就晕得更厉害,完全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
当时我马上把他扶到治疗床上躺下,然后在上面讲的几个穴位处扎上针,再接上电针机。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敢睁开眼睛,因为一睁开眼就天旋地转,实在难受。但治疗了大概几分钟后,病人感到自己的头晕症状慢慢减轻,眼睛也可以慢慢睁开了,过了二十分钟,病人的头晕已经完全消失了。
还有一个病人,因为住院,和我混熟了,问我要了手机号。一天晚上他忽然打电话给我,说突然感到头很晕,着急地问我该怎么办。我在电话里问了一下,初步判断是典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于是我让他把电话给他夫人,接着,我告诉他的夫人,赶快让病人躺好,然后按压上面讲的穴位。
过了半个小时,那病人打回电话来说,头晕已经缓解了。
对这些穴位进行治疗为什么能够治疗头晕?椎动脉型颈椎病往往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使得椎动脉收缩变窄,对穴位进行刺激后,通过神经感受器传入的信号能够干扰、阻断突出的椎间骨、骨刺等对交感神经的刺激,这样一来,椎动脉即可重新扩张开来。
我上大学时一位老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科研课题,如果有头晕发作的病人来就诊,先给他做TCD,如果可以看到椎动脉变窄的表现,就给他进行针刺,治疗后马上再做TCD,结果发现治疗后的椎动脉比治疗前要明显扩张开来。
不过要说明的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起来,并不是只靠针灸、按摩,其他什么都不做的,为了尽快解除病人的眩晕症状,往往还会配合药物,使椎动脉尽快扩张开来,让椎动脉的供血尽快改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选夹脊穴,而且是压痛最明显的那个夹脊穴。
此外,还得沿着疼痛放射的方向选择相应经络上的穴位。比如疼痛如果放射到大拇指上,就应该沿着手太阴肺经选择相关穴位;如果疼痛放射到小拇指处,就应该在小肠经上选择一些穴位。
神经根型颈椎病我不建议读者自己来进行处理,因为这种病疼痛比较剧烈,光靠自我按摩穴位并不足够,还需要进行针刺,甚至还需要配合其他一些治疗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还是去医院让医生帮你治疗比较好。
由于疼痛的原因是神经根受压迫后引起局部炎症水肿,所以治疗的目的就是消炎镇痛,按摩穴位虽然也有这样的效果,但力度不够,必须要针刺才能达到那种程度。
症状严重的神经根型病人,光靠针刺可能也还不够,往往还需要配合服用一些消炎镇痛药物,以使病人尽快地消除疼痛。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