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航“风雷”飞行表演队武直-10直升机在天津直博会上进行单机特技表演。
武直-10宣传画
武直-10在天津直博会上进行单机特技表演。
印度“北极星”直升机
美国“泥鳅”直升机
英国“山猫”直升机
俄罗斯“雌鹿”直升机
近日,在第二届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陆航“风雷”直升机飞行表演队驾驶国产直-10武装直升机献艺蓝天,进行组建以来的首次飞行表演。不同于珠海航展的简单飞行展示,此次长达25分钟的飞行表演中,武直-10大“秀”飞行绝技,16个单机、双机和多机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精湛的特技动作,展示了武直-10的哪些优异性能?考验了飞行员的何种高超技艺?
稿件来源:解放军报
特技一:钟摆飞行
绿蜻蜓玩起“荡秋千”
【观赏指数】★★☆☆☆
【难度系数】★★★☆☆
【现场目击】左摆30°,右摆30°;前摆30°,后摆30°……飞行弧线平缓圆滑,起落间顿挫分明。秋日的晴空下,偌大的武直-10就像一只调皮的绿蜻蜓,拽着天空中两根无形的丝线玩起了“荡秋千”,体态轻盈,自然飘逸。
【飞行员说】一级飞行员金江成: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则对直升机和飞行员来说都是考验。在钟摆顶点处的停顿和转向,需要直升机有足够的功率作为支撑。摆动中,飞行员不仅要能够准确判断两个顶点的高度是否一致,还要能够平缓地同时做垂直和水平位移以保证飞行曲线圆滑,这些都需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做后退钟摆时往往是最无助的时刻,这时,你完全看不到地面,全凭感觉飞行,判断稍有偏差就可能会坠落触地。
特技二:螺旋升降
冲上云霄 跌落谷底
【观赏指数】★★★☆☆
【难度系数】★★★☆☆
【现场目击】此时,直升机的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侠小说里常见的一种功夫:旱地拔葱。只不过,这棵“葱”拔得又快又酷——短短数秒就打着转冲上了百米高空;落得又稳又准——慢悠悠螺旋降落后,直升机准确悬停在起飞位的正上方,机头正对着观众席。
【飞行员说】一级飞行员冯斌:快速螺旋升降对直升机进行战场侦察很有实战意义。不过,这一升一降之间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升的时候,直升机功率全开,旋转着咆哮而上,有冲上云霄的快感;降的时候,得紧握操纵杆匀速旋转、下落,一旦下降速度超过3米/秒,就可能进入容易导致机毁人亡的“涡环”,必须小心翼翼不可。
特技三:半滚倒转
千钧一发 地转天旋
【观赏指数】★★★☆☆
【难度系数】★★★★☆
【现场目击】一架武直-10从视野的左侧急速飞来,反射着日光的旋翼如同明晃晃的刀片。渐渐地,直升机的机头开始向上拉升,直到机翼向下、机腹朝天。与此同时,直升机“翻身”做180°滚转,恢复成正飞姿态,向左缓缓飞出视野……
【飞行员说】特级飞行员赵建彬:对固定翼战机来说,半滚倒转是空战时常用的战术动作。可是,直升机要完成这个动作却比较困难。向上拉升至最高点时,速度低于60公里/小时就可能坠毁,这对直升机的输出功率和机体强度都要求极高。与此同时,飞行员还需要准确掌握稍纵即逝的翻转时机,翻早了,直升机可能失速跌落,翻晚了,飞行员视线对着地面又可能失去方向感。
特技四:斜筋斗
顶尖绝技 “直十”拥有
【观赏指数】★★★★☆
【难度系数】★★★★★
【现场目击】拖着红色的尾烟,一架武直-10开足马力呼啸着加速飞来,飞过视野的中心,机头开始迅速拉起向天空爬升。30°……60°……90°……机身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直到整个直升机完全倾斜着倒扣过来。随即,在空中翻了个“筋斗”的直升机开始下落,已倒转在下的机头再次缓缓拉起,恢复成平飞状态潇洒远去……
【飞行员说】特级飞行员李魁元:由于斜筋斗对战机的抗过载能力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要求极高,在国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武装直升机和极少的飞行员能完成这一动作,每飞一次斜筋斗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不过,能够驾驶国产武装直升机完成这一顶级难度动作,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特技五:双机跃升倒转
你大胆飞 我小心追
【观赏指数】★★★★☆
【难度系数】★★★☆☆
【现场目击】这是一幕武直-10双机追逐的“浪漫”场景。首先,两机通场之后同向高高跃升,在直升机仰角达到60°时同步掉转机头,结伴俯冲而下。紧接着,两机反向、分道扬镳,沿着各自的方向再次跃升倒转,最后在空中交会,两条红色烟雾在空中交织,一个漂亮的“心”形跃入眼帘。
【飞行员说】特级飞行员赵德荣:这的确是一场空中追逐的“游戏”,不过对飞行员来说,这“游戏”不仅不浪漫而且很危险。跃升倒转在国外又被称作“莱维斯曼”,是极具风险性的直升机飞行动作。要双机同向同步完成这一动作而不发生碰撞,长机要相信同伴、大胆地飞;而僚机则既要紧紧尾随又要保持间隔不变,集中精力、小心追随。
特技六:四机开花
聚得惊险 散得华丽
【观赏指数】★★★★★
【难度系数】★★★★☆
【现场目击】当4架武直-10组成密集菱形编队气势汹汹扑面而来时,现场所有人都知道,大场景即将出现。果然,菱形很快开始上翘,进而弯折。一齐跃升至顶点后,4架战机同时朝四个方向散开,机尾四色的烟雾如一朵美丽的鲜花绽放,把如洗的碧空装扮得格外绚烂。
【飞行员说】一级飞行员张志敏:这是我国武装直升机飞行员首次表演4机空中开花动作。“花儿”开得是否漂亮,全在一聚一散间。聚的时候,编队要始终呈稳定的密集菱形,战机之间的距离稍有改变就可能导致事故;散的时候,所有直升机必须同时转向,最后一架直升机还得在前三架直升机的空隙里完成翻转,如果战机没有“手到姿态就到”的良好跟随性,如果队友们没有高度的默契和过硬的驾驶技能,这朵“花”很可能未开先败。
各国飞行表演直升机
英国:“山猫”咆哮变赛车
1982年,7架“山猫”直升机为庆祝英陆军航空兵成立25周年表演助兴,并正式组建世界第一支直升机飞行表演队——“蓝鹰”。“山猫”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特技飞行直升机。1972年,一架“山猫”以321.7公里的时速打破了两项世界直升机飞行速度纪录。飞行员们说,咆哮起来的“山猫”简直就是一辆空中赛车。然而,随着2010年“蓝鹰”表演队暂停飞行,“山猫”的“赛车”旅程也戛然而止。
俄罗斯:“雌鹿”很彪悍
被北约称作“雌鹿”的“米-24”武装直升机是世界上第一支武装直升机飞行表演队——俄罗斯“金雕”早期使用的机型。
“米-24”是前苏联设计的第一种武装直升机,其宽大的机身可容纳8名步兵,双发动机和双重系统设计更能使其中弹后仍可安全返回。
不过,彪悍有余的“雌鹿”毕竟灵巧不足。后来,它就逐渐被“卡-50”和“米-35”等新型直升机取代。
美国:“泥鳅”闹翻天
上世纪70年代,美军为便于征募飞行员,决定组建“银鹰”直升机飞行表演队。选择表演机型时,“银鹰”叼中了绰号“泥鳅”的轻型侦察直升机OH-6A。
“泥鳅”采用水滴形座舱设计,结构紧凑结实,最大爬升率10米/秒。“泥鳅”还曾在不同等级的10次飞行中创下了23项世界纪录。不过,优秀的“泥鳅”没能摆脱“兔死狗烹”的命运。飞行员紧缺的矛盾缓解后,1976年,“银鹰”解散,“泥鳅”结束了最后一次表演飞行。
印度:“北极星”扮孔雀
孔雀是印度的国鸟,美丽、聪敏、机警,印军以此来命名其直升机飞行表演队,正是看中其美好寓意。
谁能表达这样的寓意?印度人选中了其国产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北极星”。“北极星”采用了大量复合材料,重量比同类型的直升机减轻了一半,10.3米/秒的爬升率更是使其如孔雀般敏捷。为增强视觉效果,表演队还给所有“北极星”漆上了孔雀图案,并在其机侧加装了白色烟雾发生器。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