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采访坦赞铁路负责人。
列车的车厢。
列车班次少,火车站上显得比较冷清,一名乘客跳下铁轨,要去站台对面。
坦赞铁路车站大堂。
坦赞铁路的火车车头。
候车的人们。
本报记者探访坦赞铁路
亏2.6亿美元 坦赞铁路局欲投2.2亿美元重振
作为中国援外的标志性工程和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友谊的丰碑,坦赞铁路的意义不言而喻。
本报记者近日实地造访坦赞铁路时发现,因年久失修,坦赞铁路甚至至今仍在使用37年前中国援建的设备,铁路时速只有30公里,管理不善则使其巨亏2.6亿美元。坦赞铁路局官员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坦桑尼亚正在执行一项金额2.2亿美元的五年规划,有望让坦赞铁路摆脱破产边缘。
文、图 本报记者肖欢欢、杜安娜
37年前铁轨机车仍在使用
说起坦赞铁路,中国人总有股复杂的情愫。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在自身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中国还是为这条连接非洲中、西、南的大动脉提供了近10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先后派遣工程人员5.6万人次,高峰时期中国在场工程人员有2万人,有近60名中国援建人员在极其恶劣的建设条件下长眠非洲,约有30%牺牲在工地,30%因恶性疟疾等疾病死去。
听说有中国记者造访,坦赞铁路局的官员们十分热情。公共关系事务官雷吉纳女士指着办公大楼和车站告诉记者,这些建筑都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专家组在这里建的,虽然经历了近40年风雨,但依然十分结实,足见中国当时建筑的质量很好。
在坦赞铁路局一楼大厅,毛主席的照片和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的照片悬挂在大厅当中,铁路局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的领导人都十分熟悉。
晚点30小时内算正常
但相比30多年前开通时的荣光,今日的坦赞铁路更像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浑身是病。除了铁轨锈迹斑斑外,轨道的枕木也已呈深黑色,显然是有些年头了。记者登上列车发现,列车的车座已经露出里面的海绵,看起来像“老古董”。
列车司机凯文是一名40多岁的坦桑尼亚人,担任列车司机已有十个年头,原定上午发车,因前方事故,发车时间被推迟9个小时,但他似乎已习以为常。“晚点在30小时以内都已经算好的了。”他说,火车现在最快时速是75公里/小时,而且该铁路全线有22处慢行地点,分别限速30公里,甚至10公里/小时,多数情况下时速都在40公里左右。
凯文说,以他的经验,晚点最主要的原因是沿途发生事故,道路抢修不通畅。只要铁轨发生故障,列车必定要晚点,并且晚点几十个小时。而至今坦赞铁路所用的铁轨,很多还是中国当时建设的铁轨,30多年来都没有更换过,零部件锈蚀。因年久失修,地面沉降凹陷突出。
更为可怕的是,该火车与周围其他火车之间的电话完全中断,司机经常与车站联系不上,控制室与司机之间的调度竟然是通过手机,有时在开阔地带手机没有信号,火车便与调度室完全失去联系。这时火车的安全就只有司机凭经验和运气了。
小修小补已无济于事
坦赞铁路局对本报的这次采访非常重视,该局高级官员,经营、规划与合作事务官Musowoya向记者介绍了坦赞铁路的经营情况。
他解释说,坦赞铁路的轨道基础设施和机车都年久失修,零部件老化。30年来,全线都未进行过系统大修,只是日常的小修小补。虽然中国也给了支持,如提供枕木、扣件、铁轨等,但也于事无补。
Musowoya承认,由于机车严重老化,故障不断,他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如今能投入运营的机车严重不足,在20辆以下,而高峰时期能用的机车数量则有45辆。
“我们也曾考虑过更换铁路基础设施,但经过测算,每公里需要20万美元,实在太贵了,只能放弃这个想法。”他说,由于设备严重老化,火车的速度根本提不起来,现在最快的速度也只有70公里/小时。
至于火车晚点,他解释说,轨道和车辆老化,所以故障非常多,这是其一。其二则是沿途会经过弯曲和起伏地带,这样的弯曲地带起码有十多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根本不可能裁弯取直,所以火车根本跑不快,跑快了就会脱轨。其三,铁路运营30多年还对沿线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初步统计,大约有50公里路基出现下陷或磨损,已经有小石块滚进了下陷的洞里。
相比设备上的老化,坦赞铁路在管理上的问题更为严重。
Musowoya说,坦赞铁路现有3000名职工,但赞比亚方面还有1200名员工。他说,十分怀念中国专家组,以前在的时候给他们培训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熟工,但随着工人们的老去,如今,铁路的熟手工人十分稀缺,青黄不接。
记者获悉,自坦赞铁路1976年移交以来,中国政府累计向坦赞铁路派出2815人的专家组。从第四期技术合作开始,中方人员开始逐步缩减,完全由坦赞两国独立经营管理。
真正能赚钱的是货运
Musowoya表示,坦赞铁路从运营至今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运行头7年,亏损5500万美元。由于近年来管理不善和运营成本的增加,比如员工工资的增加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前的最低工资可能10万坦先令(折合人民币约400元),现在可能要14万先令,燃料、铁路维修费用也都差不多翻倍。
他向记者展示的一份成本和运营清单显示,在扣除各项支出后,截至去年7月,坦赞铁路还亏损2.6亿美元,相比之前坦赞铁路约3.5亿美元的市场估值,其负债率已超过70%。从2010年开始,就陆续有消息说坦赞铁路面临破产。
坦赞铁路的管理体制有些像中国传统的国企管理体制, 连工人们吃饭、住院都要由公司来承包,Musowoya对此也十分无奈。他说,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现在铁路客运完全是亏本买卖,每名乘客的票价约90美元,由于列车经常不能满座,造成极大浪费。现在真正能赚钱的是货运。“现在开客运专线纯粹是亏钱,是在尽社会义务。如果对设备进行改造,单纯搞货运,我们还是有机会扭亏为盈的。”
但做起来却并非这么容易,Musowoya说,坦赞铁路的所有者是两国政府,所以,董事会作出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两国政府之间协商,因此效率低下。他坦承,此前坦方也曾考虑过引入民营公司,或干脆将铁路股权卖给私企。但由于两国之间意见不一致,一直未能实现。
5至10年如何扭亏为盈?
中国自1976年后,共向坦赞铁路派遣了14期专家组,苗忠目前担任14期专家组组长,对于坦赞铁路的情况他了如指掌。他说,坦赞铁路的设计运输能力为200万吨,而目前运力只有六七十万吨。现在坦赞铁路的管理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运能不足-运量下滑-利润减少-投入减少-运能继续下滑-运量继续下滑。坦赞铁路由过去辉煌的时期走向了现在“能力的衰退”。
坦赞铁路为何突然没了生意了呢?作为世界第三大铜矿出口国,赞比亚的铜矿以前都通过坦赞铁路运往坦桑尼亚的港口再出口。
一方面,近年来赞比亚铜矿产量锐减,产量由50万吨锐减至10万吨,另一方面,由于赞比亚国内铁路系统目前已经私有化了,从铜矿到新卡皮里姆波希车站(坦赞铁路赞比亚起点站)这一段由于缺乏协议,坦赞铁路无法与赞比亚国内铁路对接,只能用汽车将铜拉至坦赞铁路火车站,这也影响了坦赞铁路作用的发挥。目前,赞比亚国内铁路系统主要对接并通向南非的德班港。
但相比之下,坦赞铁路还是有优势。首先,铜矿走坦赞铁路比从南非中转近1000公里,距离短;其次,火车载货量大,成本低。
即便如此,苗忠还是认为坦赞铁路有可能走上良性循环。根据测算,坦赞铁路未来的年运输量只要达到80万吨,就可以不亏损,达到84.5万吨运量,就可实现微利。
而坦桑尼亚也正雄心勃勃的启动振兴坦赞铁路的规划。Musowoya说,坦赞铁路局正在执行一项金额达到2.2亿美元的5年规划,首要的就是让火车快起来,并提高运力。一是通过建隧道或桥梁的方式将沿途的曲线地带尽快拉直,减少火车限速点。二是对现有铁轨进行改造。目前,他们正研究将铁轨轨宽拓至1435毫米,这也是当前国际通行的标准。“现在的窄轨,速度稍快便晃动得厉害,好像要脱轨,太吓人了。”他说。
三是对沿线下陷的土壤结构进行修复。他说,在运力提高和火车速度提高后,坦赞铁路有望在未来5~10年内扭亏为盈。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