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崔与之13次拒皇帝封官

2013年09月11日09:58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崔与之13次拒皇帝封官

崔府街周边有多所学校文化味浓。

崔府街内绿化良好。

  南宋宰相唔愿做 退居故里广州朝天路

  广州有段古

  文、图/记者廖靖文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路有一条崔府街,这里曾经是南宋一代名臣崔与之的府邸。67岁那年,崔与之辞官回到故里广州,然而,退隐的生活却是波澜重重,当朝皇帝宋理宗不断下诏召崔与之回京赴任,崔与之多次上书力辞,连宰相都不肯当。崔与之还奠定了岭南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由太学中进士岭南第一人

  崔与之,号菊坡,谥清献,是增城中新镇崔屋村人,家境清贫,他少年有大志,立志救国济民,刻苦读书,钻研经史。然而,青年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他都没有中榜。

  32岁那年,他得到增江书友林仲介等人的慷慨资助,崔与之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到当时中央最高学府——临安太学读书。他向亲友表示,决心三年学成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他学得满腹经纶,果然高中一甲进士,成为岭南第一个由太学考中进士的人,从此步入仕途。

  此后,他辗转各地为官,直到67岁辞官归故里才再一次踏足故土。但崔与之对广州士子的影响深远,诗书礼乐之风渐浓。文天祥后来在崔屋村崔太师祠题下了“菊坡翁盛德清风跨映一代”的句子。

  “菊坡翁盛德清风跨映一代”

  ——文天祥

  30年为官造福地方百姓

  在30多年中,崔与之为官刚正不阿,关心民生疾苦,奖廉劾贪,政声卓著。崔与之在淮西任职时期,翻阅卷宗发现了一件陈年积案,老吏劝说这个案子不同一般,是当朝枢密使的儿子霸占民田的事,让他最好也不要过问。崔与之巧妙地一边审理案子,强令枢密使的儿子退还民田,一边给枢密使写信说明原委,委婉地劝说枢密使不要放纵子女为害乡里。后来崔与之出任广西提点刑狱,当时海南岛的老百姓还处在刀耕火种时期,生活贫困,但地方官却和其它地方一样征收税负,崔与之派人将各种税收严加核实,并张榜公布废除贪官污吏巧立名目强加给老百姓的税目。

  13次拒皇帝诏命 千古第一人

  67岁那年,崔与之辞官回到阔别30多年的故乡广州,定居在崔府街。然而,登基不久的宋理宗对其十分倚重,此后十年之间,不断下诏许以高位召其回京赴任,崔与之每一次都上书力辞。

  1235年,宋理宗再授崔与之广东经略安抚使一职。这一次,还没有等崔与之辞官,就发生了广州叛军兵变围城一事。崔与之只好以77岁高龄,临危受命。史料记载,崔与之一出现在城头,城外的喧嚣便顿时寂然。经他一番劝导,未动一兵一卒,叛军就纷纷弃械投降。

  宋理宗更加坚定了请崔与之出山的决心,不断升任崔与之为礼部尚书、右丞相,一拨又一拨的说客,从临安来到崔府街催行……但崔与之之后连续多次上书力辞,怎么也不愿意离开“晚菊堂”。力辞皇帝宰相的任务,崔与之被时人惊呼为“千古第一人”。最后,宋理宗不得不妥协,嘉熙三年(1239年)六月,下诏特授他“观文殿大学士”,批准他依丞相的待遇退休。

  开创岭南“菊坡学派”影响深远

  崔与之倡导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在岭南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他在文学上也有成就,尤以写词著名,开创了以雅健为宗的岭南词风,被誉为“粤词之祖”。他的著作后人辑为《崔清献公集》5卷。广州人对崔与之十分推崇。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清代,广州各地建有多处崔与之祠,越秀山麓还曾建有命名菊坡精舍的学府,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崔与之。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