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学习与赚钱两不误 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2013年09月05日10:40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学习与赚钱两不误 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绘图:杨佳

  近期正值新学期开学,大学生开支的问题惹来网络一阵热议。不少人感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大学生活开支越来越高,让许多家庭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花钱之外,还要学会如何“赚钱”。

  大学课余赚钱的途径有很多,有人喜欢疯狂打工,有人喜欢开淘宝创业,也有人喜欢做校园代理赚点生活费。近日,笔者就接触了3名曾在大学时期尝试投资的市民,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些投资思路。

  而中山证券执业顾问吴仍强则建议,大学生实践理财是接触并提前预演融入社会的重要环节,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认真考量的重要课题,但也有几点建议需要提醒:一是结合自身专业与兴趣,选择合适的理财渠道;二是尽可能有自己的特色,突出差异化,即便是练摊也要注意把身边的资源转化为营销优势,避免过分同质化竞争。

  陈彧

  炒股“炒”成证券投资顾问

  大学时期由于空余时间比较多,所以阿坚一直喜欢听一些学校里的讲座,当时学校里组织比较多的是经济类的讲座,这让阿坚对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9年暑假,阿坚通过打工积累了一笔钱,准备买一部新手机。一位跟阿坚关系不错的老师知道后,建议他:“有钱不如做一些股市投资。”

  听了老师的建议,阿坚心动了,跟家里“申请”了一万多的“炒股基金”,加上阿坚自己的积蓄后大概有2万元左右。入市后,阿坚第一时间买了一只汽车股,6元多买入,看着涨到8元左右就卖掉了。

  “这只股票后来升到了10元左右。当时股票炒得很菜,看了跌就跑,看着升了一点点也跑,所以折腾来折腾去只是打了个平手。”发现操作方法不对之后,阿坚开始研究经济动态,看一些财经报纸杂志,也跟身边炒股的朋友和老师交流信息经验,慢慢赚了不少钱。据阿坚透露,他赚得最多的一笔是3000多元,当时投资1万左右。

  股票投资一直持续到阿坚毕业,“算是赚了一点吧,可惜后来股市下行的时候退得不够及时,不然还能赚得更多。”阿坚告诉笔者,“其实大学生对股票了解比较浅,也比较主观,所以要投资股票要多关注经济动向,多跟身边的老股迷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

  毕业之后,阿坚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现在在中山一家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相关工作。而阿坚也坦言,大学炒股票这段经历,对他未来人生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专家点评:阿坚的经历对大学生们而言,更多的意义在于明确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同时在哪怕比较简单细小的投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经验,毕竟,最终能让兴趣转化为职业甚至成为事业的前提,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才能打下坚实的根基。

  卡学费上缴限期“融资”做生意

  每年开学都是新生入学需要大批采购生活用品的时候,不少学长学姐们都会乘此机会批发一些生活用品赚取一些生活费。那时候阿烨刚升上大二,由于开学离真正交学费的期限还有一段时间,所以阿烨和一位师兄就大胆地拿出两人的学费,并鼓动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入股,一次性“融资”了两万元,做起了新生的日用品生意。

  “我们在当时学校的所有‘同行’里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家,甚至还跟学校借用了实训室来存货。”阿烨说。而投入资金后,阿烨也没停止运转其“生意头脑”,他利用了自己担任学生干部的时候积累的人脉关系,组建了一个营销小团队,让团队里同学朋友在开学迎接新生的时候,顺便推销下这些日用品,阿烨也会给他们一些相应的提成,这样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动力。

  虽然进的货比较多,但由于营销策略得当,开学迎新的第一天,当其他“同行”们大多一半都没卖完的时候,阿烨的货就卖了九成。最终这笔生意除去成本和提成,赚了七八千元,他自己也分了一半的提成。

  “其实我们也有估算过风险的,因为这些日用品都是刚需品,每逢新生入学的时候需求量是最大,所以即使亏本,最多也只是亏一小部分,还是在可承受范围的。”阿烨说。

  专家点评:该同学能够提前预判市场需求,并发挥人脉优势转化为营销优势,值得赞许,但透支学费勇气可嘉却不值得提倡。

  “练摊”不赚钱赚回生意经

  石岐人小郑曾就读于山西太原某所高校毕业,平时喜欢网购的她大学4年“屯下”了不少私家“藏品”。2011年毕业的时候,小郑准备回到中山发展,但是路途遥远,总不能全部带回家吧。经过再三筛选后,小郑打算把剩下的东西与朋友的旧货一起打包,拿到学校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旧货集市里去卖。

  “但是光买旧货似乎比较单调,而且大家都是这样卖,我们有什么优势呢?”对此,小郑的宿友跟她提议,不如在卖掉旧货的基础上,大家再拿出一笔资金出来,通过网络批发一些其余的商品来销售,这样不仅能增加摊位的人气,也可以增加多一些摆摊收入。

  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了小郑和其他宿友的响应,由于手头上资金并不多,所以小郑跟宿友几个人合资到淘宝上进了2000元货,比如钱包、围巾、装饰品等女生小玩意,便在集市里练起了摊。但是由于集市里竞争大,小郑的摊位优势并不大。

  几天下来,无论是旧货还是新批发回来的东西,小郑他们都卖剩了不少,到最后虽然把2000元赚回来了,但实际上也只能算是不赚不亏。

  “确实一开始想得有点简单,摊位间的竞争很大,但实际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结果一轮下来算是瞎折腾了吧。”但现在回想起来,小郑也觉得这段练摊的经历还是很有意思的。

  专家点评: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是他们勇于尝试,但在采购与库存管理方面以及营销手法方面也都存在很多不足,对很多有练摊兴趣的同学们而言,也是很好的经验。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