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复杂性高热惊厥 易转为癫痫

2013年08月28日08:32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复杂性高热惊厥 易转为癫痫

  小儿热性惊厥,就是在孩子突然发烧的最初24小时里,意外发生的一种全身性抽搐,情况危急。一旦孩子出现热性惊厥就会让家长惊恐万分、措手不及。这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大的孩子,发病率3-5%。其中,复杂性热惊厥容易多次发作并且易于转化成为癫痫,影响脑部功能造成脑损伤。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往往与幼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有关,也与遗传基因有关。小儿专家指出,预防的办法是常备退热止抽药物,发现发热应及时降温,采取如温水浴、降温贴外敷、避免焐热、室内通风降温、口服退热药物等措施。

  多发于半岁-3岁儿童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陈光福介绍,小儿热性惊厥常见于6个月到3岁的儿童,临床表现为在发热的最初24小时内,多发生于12小时内,突然出现全身性抽搐发作,伴有意识不清,四肢节律性抽动或强直,双眼凝视或上翻,口吐白沫,有的还出现尿便失禁。一般持续数秒-10分钟自然缓解,少见持续10分钟以上,一般只发作一次。抽后精神和神志即可恢复。

  在临床上,通常把小儿热性惊厥分为典型(单纯性)热性惊厥和非典型(复杂性)热性惊厥两种。典型热性惊厥发作年龄在6个月至3岁间,发作呈全身性,持续时间小于10分钟,在发热的最初24小时之内发生抽搐,病程中仅此一次,一般孩子到了6岁左右就会自动停止不再发生。

  而复杂性热惊厥表现则不同,首次发病年龄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还有发热抽搐发生,首次发热抽搐就是持续状态的或者一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一次发热过程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抽搐,发热性抽搐已经反复发生5次以上;体温不到38℃或逐渐低热甚或不热也抽,发热抽搐伴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变等情况的都属于复杂性热惊厥。陈光福说,复杂性热惊厥容易多次发作并且易于转化成为癫痫,影响脑部功能造成脑损伤。

  治疗要分四步走

  那么小儿热性惊厥该如何防治呢?陈光福说,热性惊厥的治疗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要控制惊厥。大多数热性惊厥都是发生在家里或是托儿所。紧急情况下,家长可将患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然后立即用指甲按掐人中穴或合谷穴。“注意不要过分与孩子抽动的四肢对抗,以免造成骨折。”一般情况下数分钟后孩子就可自动缓解。为防止再次抽搐和尽快明确病因,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第二步是要降低体温。热性惊厥顾名思义,有热才发生的,如果控制体温不超过惊厥阈值(一般在38℃),就不会再抽搐。所以,在家时只要孩子清醒就可以给予退热剂口服,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以。同时多喝温开水,通过发汗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第三步就是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常见的发热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咽峡炎;口腔疱疹、牙龈炎等。婴幼儿还可有中耳炎、淋巴结炎、腮腺炎、泌尿道炎、阑尾炎等。下呼吸道的支气管炎、肺炎更是冬春季节常见的发热原因。夏季的各种肠道炎症、病毒疹、各类传染性疾病等,但以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多见。因此,控制惊厥后需要继续治疗原发疾病。

  第四步就是查明抽搐的病因。发热抽搐可能是预后较好的热性惊厥,也可能是脑炎或是脑膜炎、脑病,那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检查来一一排除。“比如做脑电图可以排除是否有癫痫发作,头部CT可以排除脑的先天发育异常、脑出血、脑肿瘤、脑积水等。”陈光福说,必要时还要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化验脑脊液,以排除是否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陈光福还特别提醒,家族中尤其是父母有抽搐病史的孩子,都是热性惊厥的高危患者,特别是有过热性惊厥发作史的孩子,一旦发热就有可能再发生抽搐。预防的办法是常备退热止抽药物,发现发热应及时降温,采取如温水浴、降温贴外敷、避免焐热、室内通风降温、口服退热药物等措施。但最根本的预防是要增强孩子的体质,按时预防接种,防病于未然,不感染,就降低了发热的风险。

  (健康指导: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陈光福)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向雨航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