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华侨工业园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高铁英德西站的建成使英德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经济圈。
经过连续多年的发展,英德已成为广东省旅游强市。
区域中心城市现场会。
今年7月15日,清远市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现场会在英德召开,按照清远“一心两核”发展布局,部署推进英德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工作。
会上,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强调,英德虽然区位不是中心城区,但要有向中心城区看齐的胆量,与中心城区竞赛的勇气,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初步建成辐射英德全市、带动周边县区、与中心城区和连阳地区并驾齐驱的区域中心城市,甚至与韶关这个粤北中心城市并驾齐驱,成为清远乃至粤北山区新一轮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增长极。
要成为粤北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树立中等规模城市的发展意识,因此,英德在产业布局、发展理念、干部观念等方面,按照中等规模城市的概念去调整和完善思路,积极主动发展。
作为清远“一心两核”中的“一核”、清远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承接珠三角高端产业的新高地,英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明显的区位优势、较强的综合实力、充足的发展空间,以及较好的城镇化基础。
但英德市也清楚认识到,目前该市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集中精力突破制约英德发展的关键节点,并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围绕区域发展定位,英德全面铺开了经济、交通、民生等方面的加速发展工作。
城市规划
“四镇合一”建大市区
按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及“三规合一、多规衔接”的要求,英德结合省和清远市的主体功能定位,凭借本地特有优势,以高标准规划城市和产业发展,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根据清远市赋予英德实施“桥头堡”战略主阵地、清远市工业发展主战场、珠三角产业转移为“两核”之一的区域中心城市定位,英德市聘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圳分院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新的城市规划中,该市围绕“建设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目标,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
程,提升中心城区宜居宜业宜商水平,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对优质产业、人才的吸引力。
该市决定将大站、英红、望埠、英城“四镇合一”,形成新的大市区,对“四镇”的道路交通网络重新规划,沿城市外围规划建设东环、西环、南环和北环四条环城快速路,将大市区各组团与产业园区连接成一个整体,构建联系紧密、快速便捷的半小时交通圈,促进资源共享、产城融合。同时,将“两德”经济合作区、英红园纳入市区规划范围,力争到2020年,市区人口达到7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
此外,该市明确了“一核、两心、四轴”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并明确按照县城的标准
规划建设东华、浛洸两个副中心城市,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产城融合的理念,完善清华园、英红园以及“两德”合作区各项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园城同建,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城市聚集,打造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产城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新城。
同时,不断完善园区产业规划,使市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产业发展政策,提升园区营商环境,增强园区对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吸引力。加快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与园区产业化互促互动,逐步将东华、英红等镇打造成园区的生活娱乐服务中心。
区域交通
努力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经济圈
英德作为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硬件水平充足。英德位于清远中部,是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是珠三角重要的经济腹地,也是清远中部和北部最强的县域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交通条件上看,北江、武广高铁、京广线、广乐高速把清远、英德、韶关串联起来,清远主城偏珠三角,韶关主城偏北,英德刚好在两者之间,距清远、韶关城区均是90多公里,可谓粤北中心。此外,英德水路、公路、铁路齐全,交通优势明显。目前该市正全力推动城市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如北江航道千吨级改造、广乐高速、汕昆高速、连佛高速
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银英公路改造、英城至望埠路面大修等工程,特别是武广高铁英德西客运站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将英德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经济圈,大大缩短了与武汉等北部大城市的时空距离。而贯穿英德城区的广乐高速明年国庆前将建成通车,英德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区域优势将愈发凸显。
路通财通,交通便利成为不少企业选址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因此,英德市在推进产城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针对发展势头强劲的园区道路建设,也做了不少“文章”,使得园区内外结成一条四通八达、密不可分
的交通网。如观音山大道、迎宾大道与英红大道、旅游大道直接相通,使“两德”合作区、英红园与中心城区连为一体,特别是“两德”经济合作区正在推进的广乐南延线客运大道、货运大道等四条主干道建成后,将与规划建设的环城快速路、广乐高速公路形成快速路网,加快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
清华园自下放英德管理后,英德市已投入6亿元推进省道252线、347线园区段扩建工程、中区路网建设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两个出口的改造整治,保证园区内外运输的畅通无阻。
产业基础
促进工业多元化发展
英德经济腹地大、区位优势好、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从发展前景看,潜力无限。2012年,该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4.31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36亿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7亿元,增长5%。另外,英德水泥行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因此,英德在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产业支撑体系中,着眼“一心两核”大局,积极探索电子、电器、机械装备、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力促主导产业从“两水一矿”(水
泥、水电、矿产)向“两电一机”(电子、电器、机械装备制造)转变,提出做强做优水泥、电力等核心产业,加快推进陶瓷、浮法玻璃、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改造提升以矿产资源、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层次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工业格局。
另一方面,为工业园发展提速。要提速工业发展势头,须加快园区建设,壮大产业集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德三大工业园发展后劲十足。今年上半年,清华园和英红园新增
投试产项目5个,目前在建项目83个;“两德”合作区万家乐厨房科技产业园等3个项目动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容声电器产业链项目、投资超100亿元的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骨干项目正在积极策划筹建。
而作为飞地经济的“两德”经济合作区,重点发展顺德区的家电、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及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成为英德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摆脱依赖资源型工业的新希望,势必成为拉动该市乃至整个清远的强力引擎。
本版图文:焦莹 黄振生 石建华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