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旗:飘扬的“图腾”

2013年08月28日01:11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旗:飘扬的“图腾”

  旗帜,是几乎每个人都十分熟悉的一件物品。人们常常使用旗帜作为某种标志,也常常使用旗帜作为某种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旗帜是一种崇高的象征,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但它有时也会被邪恶势力篡用而受玷污,有的因助纣为虐而遭到人们鄙视。不久前,又引起不小风波的“旭日旗”,在正义的亚洲人民心目中就是很不光彩的……

  旗帜最早出现在战场

  人类对于旗帜最古老的记忆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老的史前壁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图腾形象。在一些反映狩猎或战斗的壁画场景中,会出现手持图腾或其他象征物的巫师或首领形象,这被认为是旗帜及其使用的源头。

  我们现在所说的旗帜,至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旗杆和旗子。换句话说,就是一块固定在旗杆上的织物。这种旗帜也被形象的叫做“穿杆旗”。据说,早在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在华夏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这种形制的旗帜。后来,随着丝绸的西传,通过商业贸易,这种织物旗帜流传到了中东,乃至更远的地中海沿岸地区。

  据德国沙夫尼茨勒等所著的《旗帜巡礼》一书介绍,从公元前12世纪开始,古埃及的法老和将领们就学会了使用各种带有不同动物标识的旗帜来指挥士兵作战。如此一来,士兵只要随时跟随本阵的旗帜前进,就不会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迷失方向。同时,旗帜上的图案也起到了保护神和祈求胜利的作用。自此之后,“斩将夺旗”自然也就成了获取战争胜利的关键。

  到了公元前400年左右,古罗马军团也出现了与古埃及类似的军旗。这种旗子通常是被染成紫色的结实织物,直接挂在一根固定在竖杆的横梁上,整体上看有点类似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幡儿。后来,很多罗马军旗的顶上又被装饰上了象征力量和胜利的雄鹰雕塑。这个传统被后来的日耳曼人所继承,在他们的旗帜中经常出现金色背景下的单头或双头鹰的形象。

  公元11世纪开始,罗马教廷多次号召欧洲诸国组成十字军东征,最终目标是收复被“异教徒”占据的圣城耶路撒冷。由于组成十字军的骑士们来自欧洲各地,语言不通服饰各异,为了区分敌我,骑士们便在长矛或标枪的尖端,穿上一面彩色三角旗。后来,在与阿拉伯人的战斗中,欧洲的骑士们从他们的对手那里学到了单侧悬挂的矩形旗帜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与古罗马的幡形旗相比,这种矩形旗帜更适合在骑兵作战中使用。

  由此可见,自旗帜诞生伊始,它便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与战争、族群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欧洲早期旗帜用羊毛

  毫无疑问,旗面是一面旗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重中之重便是材质。如今看着一面面旗帜随风飘扬,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顺理成章的一件事了。可对于古人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旗帜都是用羊毛制成的——有过穿羊毛衫不慎淋雨经验的朋友应该会有切身体会,这种材质的织物遇水后,外观会出现褶皱变形,而且难以恢复。直到丝绸传入了欧洲后,用丝绸做旗面的旗帜才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样,能够迎风飘扬。

  然而,丝绸这种来自东方的织物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过于昂贵了。因而,用丝绸做旗面的旗帜只能是奢侈品。在中世纪时,人们往往用绘有图案的皮革和珍珠装饰旗面。在贵重的旗帜边缘,人们甚至还要用金线或银线包边。而对于那些经常使用、损耗率比较高的军旗以及在军舰或商船上使用的旗帜来说,使用普通但耐磨的亚麻布制作就可以了。

  现如今,制作旗面的材料通常使用聚酯纤维材料或羊毛和人造纤维的混合物制造。这种材料的特点就是轻柔结实、不易褪色。从而能够保证旗帜很容易飘扬起来,同时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长期使用,甚至在雨中都可以迎风飞舞。

  在工业革命之前,旗面上的图案都是通过缝制、镶嵌、刺绣等手工方式制作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旗帜制作者大概就是贝茜·罗斯。据说,当美利坚合众国于1776年宣布独立时,她亲手为这个年轻的国家缝制了第一面国旗。至于罗斯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或许并不因为她的手艺多么的精湛,而只是因为她正好住在“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隔壁。

  最令人生畏的旗帜——海盗旗

  正如我们文章开始时讲到的,旗帜可以代表崇高,也可以代表邪恶。而历史上最赤裸代表邪恶的旗帜,还得要算海盗旗。

  在古罗马时代,海盗很乐意用一根缠绕着两条蛇的权杖图案来装饰自己的船帆。罗马人信奉脱胎自古希腊的多神教,这根权杖是罗马的贸易神墨丘利的标志物,他是机灵鬼、骗子和贼的庇护神。当然,对于海盗这种在风口浪尖上过着刀头舔血日子的人们来说,仅仅有墨丘利的保佑还是不够,于是雅典娜的猫头鹰、宙斯的鹰、狄安娜的鹿都成为了罗马海盗船帆上的常客。

  11世纪时,丹麦海盗用绣品来做自己的旗子,绣的图案是一只展开翅膀和张着喙的黑乌鸦。同一时期,法国诺曼底公爵、后来成为英王的征服者威廉的旗舰“莫拉号”的桅杆上有画着十字架的纹章,而艉柱上则有吹号角的天使形象。

  到17世纪后,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出没的海盗们大都开始使用象征杀戮的红色旗帜。多数情况下,海盗在追逐猎物时,升起白色旗帜,表明身份——有时猎物会因此降下船旗以示屈服;如果猎物拒绝投降,则升起黑白两色旗帜,表明进攻意图;而若猎物继续逃窜,或是海盗船长过于残暴的话,红色旗帜会在桅顶飘扬,意思是一旦捕获猎物,绝不留任何活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的海盗旗开始逐渐地让位于黑色的骷髅海盗旗——“快乐的罗杰”(Jolly Rouge),这个名字的来历已经无从考证,不过这面旗帜的形象是我们熟知的——一个白色骷髅头加上两根交叉白色骨头的黑色旗帜。不过,与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同,这面骷髅海盗旗其实直到18世纪才出现在加勒比海上。

  当然,并没有一个规定说,海盗旗必须是同一款式的,所以历史上还有很多不同款式的海盗旗:有的海盗旗上是以交叉长刀代替白骨,有的海盗旗上还绘有沙漏,提醒猎物时间不多最好尽快投降,另外一些海盗旗的白色骷髅头上戴着眼罩或缠着头饰等等。不过,或许是“快乐的罗杰”太过招摇的缘故,在当时英美国家的习惯法中,无论是否有海盗行为,只要船上悬挂海盗旗,一律按海盗罪论处,当事者将被处以缳首绞刑!

  国旗产生原本出于航海需要

  当然,今天我们最熟知也最重要的旗帜,还是各个国家的国旗。而国旗的产生是相当晚近的事情。

  今天我们提到国旗的时候,往往会自然而然把它跟国家、荣誉、尊严这些词汇连接在一起。其实,一开始,人们之所以会选择用特定图案的旗帜来作为国家的象征,完全是出于方便识别的考虑。

  在欧洲,从不晚于12世纪开始,各主要国家的王室和贵族家庭便开始使用纹章来作为家族的标志。当这些纹章被绘制到旗帜上的时候,也就成了某个国家或贵族领地的象征。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独立城市、行会甚至教会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旗帜。这些大小不同、形制迥异的旗帜,便是今天各国国旗的滥觞。

  不过,真正把旗与国联系在一起却是从欧洲中世纪后期开始日趋频繁的航海活动。

  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航海者便会在船帆上绘制保护神的画像或者符号,以此祈求神灵的庇佑。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的欧洲。起初,人们是通过船帆上的巨大标识,来区分船只的所属国家和航行的目的地。而在船只的主桅杆上,则会悬挂绘有船只所在国王室或对其提供保护的封建领主家族纹章的旗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航海中使用的旗帜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象征归属的船旗外,还出现了各种信号旗。于是,要从船上悬挂的五颜六色的旗帜中判断出船只的归属,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3世纪开始,北欧国家的主要贸易城市间往返的商船开始遵循固定的旗帜悬挂规则,而象征着船只归属国的船旗也不再使用复杂的纹章图案,而是代之以简单、标准化的符号和颜色。同时,为了适应在海况极具变化时,迅速降旗的需要。传统的穿杆旗被穿绳旗所取代,旗子不再直接穿在旗杆上,而是穿在一条绳子上,绳子通过固定在旗杆顶的一个滑轮或杆洞,由人力拉动来实现旗帜的升降。

  自1500年起,欧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地理大发现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贸易、工业革命和对广大亚非拉美地区的全面殖民化。在这个过程中,来自西方世界的帆船乃至其后的蒸汽船抵达了世界各地,而飘扬在这些船只上的船旗逐渐成为了他们各自国家的象征。最能体现这种船旗与国旗之间关系的或许就是英国国旗“米”字旗,在英语中叫做“Union Jack”,其中的Jack本意就是“舰艏旗”,可见英国国旗最早的用途是挂在船头标识国籍。

  到了18世纪,这种以旗帜作为国家象征的方法,被从船上搬到了陆地上。国旗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随着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不断发展完善,国旗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文化意涵。

  延伸阅读

  国旗面面观

  每一国国旗的设计,都会以一个国家的独特历史为基础。因而,同一地区或相同文化背景国家的国旗设计上便会呈现出某些相似性。欧洲国家的蓝、白、红三种颜色非常常见,这主要是由于欧洲国家共同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以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遗风。而红、黄、绿三种颜色较多的出现在非洲国家的国旗中,象征着自由与统一。中东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很多使用绿色为国旗的底色,而一些亚洲国家则把象征着佛教的橙色用在国旗上。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升降旗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是日出时升起,日落时降下。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在夜间继续悬挂国旗时,应用灯光照亮旗帜。同一根旗杆上不能悬挂两面旗帜。需要同时升挂本国国旗和外国国旗时,应先升本国旗,降旗时亦然。

  在遭遇重要人物去世或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时,可以降半旗,以示哀悼。但所谓“半旗”并不是把国旗降到旗杆的一半,而是首先将国旗升到顶端,然后再降到旗杆三分之二的高度上。

  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国旗产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下面我们不妨试举几例做简单介绍。

  英国米字旗

  1908年才正式宣布为国旗

  英国的米字旗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旗之一。其实,“米字旗”只是华人世界约定俗成的一个叫法。在英语中这面旗应该叫做“联合王国旗”。它是由象征英格兰的圣乔治白底红十字旗、象征苏格兰的圣安德烈蓝底叉十字旗和象征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白底红叉十字旗组合而成的。

  有趣的是,虽然米字旗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就是大不列颠王国的象征,并插遍了整个日不落殖民帝国的疆域。但直到1908年,米字旗才被正式宣布为英国国旗。

  美国星条旗

  最早只有十三颗星

  今天,人们一提到美利坚合众国就会想到象征它的那面星条旗。这面旗帜最早于1777年6月14日被当时的大陆会议批准为美国的国旗。当时星条旗的式样是由红白相间的十三条彩条象征美国独立时的十三个州。左上角为蓝底十三星图案,蓝底象征自由,十三星同样代表十三个州。随后,随着美国版图的扩展,十三星逐渐变成了五十星,象征着美国现有的五十个州。

  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部邦联曾经使用联盟旗等多面旗帜。但这些旗帜并没有因为南方的战败而消失。直到二战时,一些主要兵源来自南方各州的部队还在使用联盟旗作为自己的军旗。

  法国三色旗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

  从16世纪开始,法国一直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并以象征王室的鸢尾花旗(白旗)作为国旗。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被送上断头台。作为大革命的成果之一,法国废除鸢尾花旗,改用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红白蓝三色旗作为国旗。

  当拿破仑兵败被俘、波旁王朝复辟后,鸢尾花旗再度成为法国国旗。但复辟的波旁王朝不得人心,终于酿成了“七月革命”。此后,虽然法国历史仍然在共和与复辟之间来回摇摆,但三色旗作为法国国旗的地位再未动摇过。

  二战时期,由于纳粹德国对法国的侵占,亲纳粹的维希政府和主张坚决抵抗的自由法国,各自在三色旗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旗帜。二战结束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恢复了三色旗的国旗地位。

  中国最早的国旗

  满清政府的“黄龙旗”

  旗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国旗,直到19世纪中叶才产生。1866年,清政府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当时执政的慈禧太后报送了一个“黄龙旗”图样,希望以此作为正在筹建的新式海军的军旗。该旗选用正黄色羽纱制作,旗上画有“飞龙戏珠”的图案,龙为青色,五爪,昂首向上,珠为赤色。慈禧看后,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请。后来,这面旗帜也被当做清朝的国旗和商船旗使用。这就是近代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五色旗作为国旗,象征着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汉(红色)、满(黄色)、蒙(蓝色)、回(白色)、藏(黑色)“五族共和”。

  北伐战争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将原为民国海军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定为国旗。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召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社会贤达等在北京召开新政协会议。会上通过决议,以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从此,五星红旗成为无数中国人骄傲与自豪的源头。

  (本版图片来自昵图网)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