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书摘
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引发文学热潮,《跟莫言学写作》一书以莫言的经典作品为例,寻找通往写作之道的门径,给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的人们以启发和借鉴。
第一章:用勤奋筑起云梯
读罢《三家巷》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和冬妮娅,肮脏的烧锅炉小工与穿着水兵服的林务官的女儿的迷人的初恋,实在是让我梦绕魂牵,跟得了相思病差不多。
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保尔在水边钓鱼,冬妮娅坐在水边树杈上读书……哎,哎,咬钩了,咬钩了……鱼并没咬钩。冬妮娅为什么要逗这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浑身煤灰的穷小子呢?冬妮娅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保尔发了怒,冬妮娅向保尔道歉……从冬妮娅向保尔真诚道歉那一刻起,童年的小门关闭,青春的大门猛然敞开了,一个美丽的、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我想,如果冬妮娅不向保尔道歉呢?如果冬妮娅摆出贵族小姐的架子痛骂穷小子呢?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没有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莫言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这是莫言叙述自己童年读书经历时的一个小小的片段,类似这样读书的片段还有很多。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世界都在瞩目。很多人只看到了莫言的天赋,比如说他汹涌澎湃的想象力、他讲述故事的能力等。
诚然,莫言在写小说方面的确有常人不能比的天赋,但天赋并不是成就莫言的唯一原因。
追寻莫言的成长经历,你会深深地感觉到,在莫言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他用执著和坚韧,用多少年如一日的勤奋筑起了一道通往世界文学殿堂的云梯。
童年的莫言几乎看遍了村子里流传的所有经典
小时候的莫言,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物质最贫乏的年代,童年的莫言感受最深的除了饥饿,就是孤独,而书籍成了慰藉他精神的最好伙伴。
在他生活过的那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书籍是罕见的奢侈品,方圆几十里谁家有什么书,莫言基本上了如指掌,为了得到阅读这些书的权利,莫言经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干活。
他们邻村一个石匠家有一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为了阅读这套书,他给石匠家拉磨磨面,磨一上午,可以阅读这套书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道里读。
不仅如此,小时候的莫言还会在帮母亲推磨的时候,把借来的书放在磨盘上,一边推磨一边歪着头看书。
莫言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说吧,莫言》(海天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当享受完读书快乐的莫言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时,已是红日西沉。这时羊因为饥饿在圈里狂叫,小小的莫言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他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也没打,只是让他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莫言飞快地跑出院门,心情好得要命,那时的他可真是感受到了幸福。
后来,实在找不到书读后,莫言就读大哥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等把该读的书都读完之后,一本《新华词典》就成了他抚慰精神苦闷的最好伙伴。就是凭着这样快乐和勤奋的阅读,小时候的莫言把《封神演义》、《红岩》、《红旗谱》、《林海雪原》、《保卫延安》、《三家巷》等方圆十几个村子里能借到的书全借来看了。
酷爱读书,奠定了莫言走上文学道路的最初的宽广基石。而当莫言真正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后,摆在他面前的这条路却并不是一马平川、坦荡如砥,而是充斥着写作的艰辛与不易,当然,还有遭遇到的一些坎坷和曲折。
■美文点击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
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
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
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绝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莫言《童年读书》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