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医院+中医院: 先行者的6年整合路--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沙头医院+中医院: 先行者的6年整合路

2013年08月16日08:34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沙头医院+中医院: 先行者的6年整合路

不少社区医院和镇医院都进入公立医院集团化运营,统一管理方便市民就医。

本周三,南海正式启动公立医院集团运营。

  本周三,南海正式启动公立医院集团运营,由区一级统管办医,管理局也正式挂牌成立。南海区人民医院和南海区中医院两大三甲医院还将牵头,联合各镇街医院,分别组建两大医疗集团。南海方面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关键环节,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既可抱团发展,也能平衡南海区东强西弱的医疗资源结构,同时缓解病人过度集中大医院的情况,解决市民看病难等问题。

  不过,南海有15家公立医院,体量大,三甲牵手二甲医院探索集团化运营,还需破解几道难题:管办分开、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机构协作分工。前者是指公立医院集团的外部管理体制,后两者则涉及集团及成员医院内部的管理运营。

  “这些关卡也都是此次医改中有待突破的难点。”南海中医院沙头分院院长崔汉琦说。早在200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即南海中医院)就与九江镇沙头医院合并,实际上,三甲医院与镇街医院整合联网的模式,此前已在南海区有相对成熟的探索。

  样本

  三甲、二甲整合“两级管理”

  2007年,沙头医院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中医院)合并,南海中医院副院长、沙头医院院长崔汉琦介绍,当时合并后,“法人”结构也相应改变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法人,沙头医院作为二级法人,财务和人事等都由中医院管理。

  他介绍,整合至今近7年,医院有几方面得到了改革和提升。一是医疗技术提升,几年来沙头医院的医务人员不断地向中医院输送,进行技术、业务交流培训;中医院把科室专家、全国名中医、省名中医派至沙头医院坐诊;师傅传帮带,中医院的师傅都带沙头医院的徒弟,为期两年,手把手教。

  二是病患得到了实惠,例如周一到周六都有专家下基层坐诊,都是按镇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收费。三是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中医院的综合服务理念延伸至沙头医院;中医院派中层人员进驻到沙头医院,例如科室主任、职能科主任等,一个常务副院长也派至沙头医院做管理。

  “整合之后,这几年沙头医院无论是整体业务还是专科建设,都提升很大。”崔汉琦说,合并之后,沙头分院门诊量由原来的3—4万,提升到目前的60多万。整个住院病房由原来的几十个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专科建设也大幅度提升,例如康复科,获评为全国农村康复针灸理疗建设单位,这块牌子在农村很难拿到。

  一体化运营是方向

  经过6年多的整合探索,两家医院一度算得上是三甲医院与镇街医院整合联网模式的相对成熟范例。

  实践经验让崔汉琦认为,未来南海医院要彻底实现集团化运营,最好就设一个集团“法人”,或者先试行由下面的医院设二级法人。“如果两个医院有各自的法人代表的话,各自为政,管理方面存在着难度,主体医院很难支配下级医院。这方面是很难推进的,但是是一个方向,如果成功,对于医疗卫生发展和市民受惠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

  在他看来,集团化运营除了要理顺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相关配套,虽然医院整合后效益和建设都日趋提速,但是近几年政策的配套是滞后于医院发展的,这是其中一大难点。

  “例如医保等相关政策,如何合并改革是今后需要去研究推进的。政策配套承认它是一个集团,但是实施单位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社保方面,南海都是包干的社保。例如镇的医院有三甲的专家下来坐诊时,费用是很大的,不能够按照原来基层医院的补贴制度,这一块的支出是很大的。我多做一点,可能亏损就更大。”

  对于公立医院集团化运营改革,南海方面表示,将按照“小步推开,试点扩大”的方法,先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中医院)整合桂城医院为试点,随后逐步做到真正的一体化运营。

  据悉,桂城医院试点整合是紧密型的,整合后医院的人、财、物、事将统一管理。其他医院则暂时是一个由三甲医院牵头的相对松散型的集团,会通过理事会管理,医院一些重要事务如医院建设、药品、设备的购置等则先在集团内统一决策。

  “镇医院会保留独立法人资格,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一个集团法人。”南海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常务副局长潘永桐说,这个相对松散的集团只是一个过渡期,最终要实现一体化运营。

  焦点话题

  医管委和医管局是“分”是“合”?

  “南海希望实现‘一级办医、管办分离’,把所有公立医院都集中到区一级,由区来办、管。”潘永桐说。

  据他介绍,南海区1993年之前是一级办医,1993年为了推动各医院的发展,发挥各镇街办医的积极性,把镇街医院下放归镇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原来的乡镇卫生院都打造成了二级甲等医院,也同时遇到了发展壮大的瓶颈:十多家镇级二甲医院各自为政、同质竞争、资源浪费,现在应该走一条抱团发展、错位竞争、资源共享的路。

  这次改革创新希望实现“管办分离”,由区一级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办医职能统筹管理,下设一个行政机关——“医管局”,挂靠卫生局,负责日常工作。目前设立的医管会和医管局,只是一个“管办分离”的雏形。潘永桐说,考虑到目前局与局都搞大部制,如果把两个单位分得很开,又需要很频繁的沟通,也不科学。医管会重点管医院的发展、运营、资产。医院的医疗纠纷处理、违法监督就是局的职能,或者其他科室的职能。

  “不要一手执法、监督,一手又管医院的运营,这不科学。目前国内在这方面,有的是成立一个专门的事业单位去管,有的是成立一个医管局,由一个局长兼两边,也有的是挂在卫生局。我们希望通过区一级办医,成立一个医管委,把人、财、物统管起来。”

  区域对比

  集团化运营VS禅城:

  三甲带二甲 进而带动社区

  南海卫生局方面表示,集团化运营,南海考虑得比禅城早,但最终推行晚了几个月,因为南海医院体量太大,南海是二甲、三甲的医院联合集团化,与禅城的镇级医院集团化还不一样。

  “我们是由三甲的龙头医院,去带动二甲医院,进而带动镇卫生服务中心。”南海卫生局方面介绍,南海的集团化运营模式,是根据南海三大区域发展需要,平衡医疗资源的东强西弱的格局,例如南海人民医院整体搬到中部狮山,就是希望由南海人民医院带头,解决东强西弱的结构问题。同时也希望两大集团的竞争,造福市民。

  目前,集团化运营的具体推进时间表正在调研当中,有市民担心镇街医院与三甲医院联合运营后,收费是否会增加?对此,南海卫生部门表示,镇街医院的诊疗费用短期内不会变化。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远来看,各医院之间的转诊制度,则需要医保政策的相应支持。以南海区中医院与桂城医院为例,南海区中医院为三甲医院,而桂城医院为二甲医院,现有医保报销制度对两者的报销比例是不同的,住院的起付金数额也有一些差别。目前,相关问题仍在与医保部门协商具体方案。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素圈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卢奕诚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