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的盐步内衣企业家群体或许更能展示出沥商群体在市场竞逐中共进的姿态。 卢奕诚 摄
大沥是佛山最大的设计和生产内衣基地。
卢奕诚 摄
如果说500多年历史长河中,沥商作为个体的每一次重大发迹都源于实干精神,每一次重要转型均源于创新实践。那么,沥商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成长壮大背后,其精神密码何在?
在“实干”与“创新”之外,“共进”与“回归”是沥商精神的第二组“密码”。
沥商之间,如何在竞争中共进?又如何或扎根大沥,或回归大沥,与生养之地互动共进?
这是沥商过去如影随形的成长命题,也是沥商未来无法摆脱的核心命题。
竞与合
沥商在竞争中共进
沿着桂和路往桂城方向前行,兴海、兴奇、兴美等由大沥有色金属行业陈氏四兄弟开办的公司沿路排开。为大沥本地人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有陈氏兄弟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更有他们兄弟间不变的情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属大王”陈亚海侄子、佛山市宇诚金属投资公司负责人陈土明就曾不无骄傲地表示,“2000年左右,父亲四兄弟分家独立成立公司后,生意上的竞争有时很直接,但一直很团结,家族人常一起过节日,一起旅游。”
在大沥有色金属、铝型材生意圈里,更传为美谈的还有毫无血缘和乡缘关系的大沥老板之间的互信互助。不过,在一位长期关注沥商群体的投资界人士看来,“有色金属大佬客户群基本固定,各霸一方”,而竞争激烈的盐步内衣企业家群体,或许更能展示出沥商群体在市场竞逐中共进的姿态。
经历近30年风雨洗礼的盐步内衣产业,如今面临的种种困境,困扰着奥丽侬内衣集团何炳祥、新怡集团陈伟强、美思内衣集团吴艳芬等企业领头羊。
“盐步内衣一直存在着价格、质量、产品雷同的问题,竞争已是白热化,而一些不规范的代理商,更是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比拼。”陈伟强说,部分代理商手中掌握多个品牌,哪家内衣企业利好多,就多铺那家企业的货,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
何炳祥也坦言,内衣行业业内要自律,“有些杂牌为获得竞争优势,不经过经销商,直接供货给终端商,不良竞争也冲击着盐步内衣一些品牌企业。”
“这个行业要有所突破,需要企业老板形成某些共识。”担任盐步内衣行业协会本届会长的何炳祥,开始更为频繁地组织业内活动,以期增强行业凝聚力。
停办11年、今年复办的盐步中国内衣模特大赛,本周日将在南海体育馆举行总决赛。为提升盐步内衣知名度,此次大赛以“盐步内衣”区域品牌来命名赛事,同时又让多家盐步内衣企业冠名不同赛区的分赛,譬如姐妹花冠名湖南赛区,新怡冠名四川赛区。“筹办大赛琐事极多,这一次几家企业老板分工合作,而在过去,企业老板坐在一起聊天都不多。”
让何炳祥印象颇深的是盐步内衣企业创二代中流露出的合作共进意识。“依之妮王老板的儿子,协会有活动他都到场支持;姐妹花内衣的小潘,在内衣模特大赛中出力不少。”
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年产4000多万打的盐步内衣以促销形式抱团抢占电商市场,就离不开盐步内衣协会副会长、姐妹花内衣第二代掌门人潘楚文的推动。“年前我就有了抱团冲击电商的想法,想不到最后有27个品牌愿意加入联合销售。”
政与企
大沥与民资共舞
“未来的大沥,应进一步发挥已有优势,比如资本优势。如何撬动800多亿民间财富?这值得老板们好好研究。”在本月初的一场沥商研讨会上,坚美铝材掌门人曹湛斌说。大沥镇镇长刘宗阳说,大沥过去30年的发展史,写满了与民资共舞的故事;同样,大沥精英企业家的发家史,则是民资与大沥共进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看中了大沥的地理、交通优势以及广阔发展空间的刘伯琪,将在广州经营的装饰材料市场迁到了大沥。彼时,大沥专业市场刚刚起步。
至2000年,刘伯琪的装饰材料市场开发至第4期,并新建了广佛国际机电五金城。没多久他便开始琢磨,大沥的专业市场档次低,规模小,怎样才能提升竞争力?能否建成会展中心?
专业市场之困,也一早进入大沥主政者的视野。2007年8月,大沥专业市场协会成立,并编制相关规划,力促专业市场整体升级。而刘伯琪无疑是最善于捕捉政策利好的大沥企业家之一。2008年1月,广佛国际五金机电会展中心奠基,定位于五金机电产品展示、交易的综合性平台。次年,改造后的展贸中心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全部招商,100多个品牌商户入驻。
承接广佛辐射,带旺周边饮食、住宿、商业的专业市场,发展至今仍面临不少待解难题。大沥镇镇委书记杜伟标曾谈及,现在大沥约有38个专业市场,占地面积约280万平方米,17000个铺位,但对大沥的税收贡献仅1.38亿元。未来,专业市场要往高端发展,产业形态上要发力电商业务,在城市形态上也要适当拆旧建新,提升改造。
在此轮的专业市场改造升级过程中,刘伯琪再次成为“吃螃蟹者”,其子刘秉华也加入其中。5月下旬,设计高度为180米的和华环球贸易广场在广佛路动工建设,作为专业市场向现代商贸升级的示范项目,该广场集购物、贸易、办公、超五星级酒店于一体,将建成为南海城市新地标,打造成“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摊开新大沥地图可以发现,在大沥重点经营的东西、南北两条城市轴线上,民资与大沥共进的身影无处不在:广佛路东西轴上,和华环球贸易广场、大转弯装饰材料商贸大厦和华创商业广场,在外界看来,担负着带动“广佛黄金走廊”新生的重任;千灯湖北延南北轴上,广佛国际商贸城、广东金融高新区D区等多个城市核心节点,也涌动着民资身影。
迁与归
“无论走多远,总部在大沥”
有着“中国铝型材第一镇”之称的大沥,前几年,受土地资源紧张等因素影响,不少铝型材龙头企业走出大沥,到省内甚至全国各地设厂,开疆拓土。早在1999年,伟业铝材就在江苏新沂兴建骏华铝材厂,2007年更是投资2亿元建起江苏分公司,而华昌铝材厂也先后在山东、江苏建起分厂。
2008年前后,大沥铝型材企业生产基地外迁,是否会造成大沥产业空心化的争论,普遍见于当时的各大媒体。以华昌铝材为例,资料显示,在山东设立分公司后,由于临近市场,综合成本降低,不到3年,华昌山东分公司的销量已超过广东,以1/3的份额跃居第一。
舆论纷争之中,伟业铝材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伟业铝材在外地设厂,主要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为布局全国市场积聚竞争优势,“伟业总部始终在大沥,这里20多年的产业底蕴,外地无法比拟。”而华昌铝材有关负责人也对外发声,“全国布点只是区域局部战略,企业无论走多远,也要回家,我们计划在大沥核心区建总部大厦。”
发展科技型总部企业,彼时已成为大沥发展战略之一。大沥镇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今后大沥的发展方向,不是单一的铝型材生产和交易,而是要集交易、拍卖、会展、电子商务、期货交易、商旅服务等多种生产性产业于一体。
大沥镇经济促进局有关人士表示,大沥铝型材企业总部经济版图已打开,铝型材企业“总部+基地”的模式正在推行。“在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内,南海铝协大厦、坚美商贸中心、华昌总部大厦、伟业总部大厦以及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不久将投入运营,涉及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和深加工、展示发布、交易服务等产业链核心业务。”
草根出身的沥商群体,无论是有色金属、铝型材还是内衣行业,在走出大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谋划战略版图之后,回归大沥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土生土长的盐步虎榜村人、奥丽侬内衣集团董事长何炳祥认为,奥丽侬生产可以转去外地,但总部肯定留在盐步,“饮水要思源。”佛山市兴海金属集团公司董事长陈亚海也表示,大沥在建的广东省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我们想把它建成大沥企业总部,同时也想把全国大部分有色金属企业拉过来。”
大沥“三旧”改造
新政下月出炉
释放利好“史上力度最大”拟引导沥商更多参与
“大沥的开发强度已超过80%,土地存量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大沥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今年6月召开的大沥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大沥镇镇委书记杜伟标曾提出,未来大沥要突出“三旧”改造,推进城市更新。
大沥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9月大沥将推出“三旧”改造政策新政,新政释放出的利好将是“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三旧’改造向来不易,在原有的政策利好之下,比较容易改造的项目都改得七七八八了,需要有更大的政策利好释放出民间资本能量。”
上述负责人透露,将在下个月公布的“三旧”改造新政,“大沥政府的让利已达到最大程度,希望能吸引到更多民资参与项目改造建设,为大沥下一轮的发展腾出空间,打造载体。”
大沥镇经促局有关人士表示,在“三旧”改造过程中,大沥本地企业家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
以大沥在建的几大城市升级项目而言,民企民资活跃程度颇高:在广佛路的盐步路段,大沥民企老板梁永林主导了华创商业广场的改造;广佛路黄岐路段,正在施工中的和华环球贸易广场由大沥专业市场老板刘伯琪投建;竣工不久的华亚国际金融广场为70后民企老板梁锡华建设;而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内,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内的八个项目都是由大沥的民营企业老板出资建设。
“不过,除了扎根本地的企业家之外,我们还希望能吸引在海外发展的大沥华侨等群体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大沥镇经促局上述人士称。
撰文:周冬冬 梁景萍
策划:周满奇 何又华 林焕辉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