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梁:画图画书就像拍电影--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朱成梁:画图画书就像拍电影

2013年08月13日14:12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朱成梁:画图画书就像拍电影

朱成梁

《火焰》

《“毛毛号”大帆船》

《一闪一闪的兔子灯》

《团圆》

  绘本画家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郝婧羽 实习生 庄媛

  他1948年生于上海,自幼喜爱美术,后进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

  他的作品《团圆》,一个小女孩与父亲简单过年的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他多次把画图画书比喻为拍电影,说:“画画的人只有扮演剧组里的多种角色,全方位的把握故事节奏、揣摩角色心理,才能更好地表现故事。”

  他,就是中国著名图画书画家——朱成梁。

  对话

  朱成梁的作品,比他本人更红。如果中国有“最受欢迎图画书”榜单,那么《团圆》一定榜上有名。这本书在全世界范围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更是不乏来自“权威机构”的赞誉:2010年,《团圆》获得了“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2011年,美国影响力最大的书评周刊《纽约时报书评》更将英文版的《团圆》列入了2011年度世界儿童图画书榜单。书中色彩浓郁、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细节的画面,让来自不同文化的读者都能体会情感的共鸣。

  在老一辈的图画书创作者看来,朱成梁是中国第一批图画书画家,而且是最出色者之一。事实上,朱成梁早在1984年就凭《一闪一闪的兔子灯》获得了联合国亚洲文化中心“野间”佳作奖;1985年代表中国入选由日本出版的八国画家联手合作的图画书《地球的同一天》;1993年,凭借《虎头鞋》将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的荣誉收入囊中。在超过30年的创作过程中,朱成梁用画笔为中国的低幼儿提供了一本又一本的优秀图画书。

  谈创作:喜欢“喜新厌旧”

  朱成梁的图画拥有到位的色彩和传神的造型,对故事有着生动形象的表现。但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风格都和之前有所不同。

  羊城晚报:《团圆》是怎么画出来的?

  朱成梁:创作的时候,几乎每一幅都重新画过。信谊出版社出版图画书的时间比较长,有丰富的经验,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不少启发,比如对图画书的理解、怎么处理画面、怎么处理情节等等,我觉得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羊城晚报:大家会认为《团圆》最为成功,但是在您看来,自己还有哪些作品可和《团圆》媲美?

  朱成梁:还有《火焰》、《趵突泉》(没有出版)。《火焰》是我根据加拿大一位叫西顿的作家的作品改编的,火焰不是火,而是一只红色的狐狸,故事讲的是动人的母爱。

  羊城晚报:《火焰》的绘画风格跟您之前的好像不一样?

  朱成梁:我画画不太固定一种方法,老是喜新厌旧。看到脚本以后,我就会想一些新的手法。因为每一个新作品,我都追求一种新鲜感,尽管最后画画还会回到原来的路上,但是一开始有一种新鲜感,会刺激你去创作。

  谈获奖:目前还没有自己满意的作品

  羊城晚报:这种“喜新厌旧”的风格,和您喜欢的图画书画家有关系吗?

  朱成梁:我喜欢三个画家。一个是美国绘本名家艾瑞·卡尔,他的画风比较简洁,而且有童趣,手法非常的好。

  第二个是一位意大利绘本画家,他本身是个设计师,他有本书叫《米兰的雾天》,他用的手法真是太妙了,他就是用那种半透明的牛油纸,他在每一张纸上都画上比如说马路、汽车、红绿灯之类,画完以后叠在一起,你就感觉这是在雾天,因为是雾天嘛,所以都看不大清楚,但是当你翻过一张的时候,哎,汽车突然清楚一点了;再翻过一张,红绿灯又清楚一点了。构思简直太妙了。这个图画书后来我在北京买到了,他用很简单的方法达到了一般没办法达到的效果。

  还有一位是日本的绘本名家五味太郎,他画的东西很轻松,非常的概括,在一个环境里,就用那个水彩,感觉很痛快的,我也喜欢。

  羊城晚报:他们对您的影响体现在什么方面?

  朱成梁:我会最看重一本图画书的创意或者手法。因为在图画书中,每个故事不同,用一些不同的手法,能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

  羊城晚报:那您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

  朱成梁:我还没有画出自己很满意的作品。我无所谓人家满意不满意,关键是自己要满意。满意就是把内容表达得很充分,在手法上、技巧上很完美。说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不容易。

  谈未来: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图画书还能走多远?

  在如今的这个多媒体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甚至有些小朋友从一两岁开始,娱乐玩具就已经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对于小朋友而言,“会动的图画”无疑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会对传统图画书产生影响吗?而在中国,儿童绘本仍处在起步阶段,对此,朱成梁表示担心。

  羊城晚报:您之前说,在多媒体时代,图画书不知道还能走多远,那您觉得它是否还有可发展的潜力?

  朱成梁:在国外来说,国外已经做得非常的成熟,各种手法、各种形式的图画书都有,就纸质媒体来讲,基本上做到极致了。我们国家还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故事上面,虽然画家很多,能画得好的人也有很多,但是真正的好故事,并且能够变成图画书的文本,还很少。我担心,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媒体上来以后,读者可能就会用其他媒介来看图画,说不定图画书就慢慢走向了衰落。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