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家房客》开播破千集--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72家房客》开播破千集

2013年08月12日14:25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72家房客》开播破千集

晚会启动仪式庆祝剧集开播破1000集

太子炳与八姑搞笑不断

小品 《当铺》再现剧集经典片段

《七十二家房客》全家福

  8月9日晚,广州本土情景喜剧《72家房客》在黄花岗剧院举行“千喜颁奖典礼”,大批观众前来观赏道贺。典礼现场,八姑、太子炳、金医生、三六九等为人熟知的角色逐一亮相领奖,所有人物均保持剧中造型,领奖也仿佛是在上演《72家房客》舞台剧版,“八姑”还屡次在现场对“太子炳”拳脚相加,令观众捧腹不已。

  据悉,全新第九季《72家房客》将在本月17日正式登陆南方卫视,每周六、日20:55两集联播。第九季第一集便是《72家房客》系列的第1001集,这一季的背景依然是上世纪40年代的广州西关,主角仍然是刻薄的包租婆八姑、游手好闲的包租公太子炳、无恶不作的三六九、学究气的金医生、“天跌落嚟当被盖”的“鸡公福”和沦落风尘的韩师奶等,故事依然讲一群“反斗”房客和奸恶势力斗智斗勇,传递的依然是“邪不压正”的正能量。据悉,新一季中太子炳将开当铺帮补家用,不过闹出不少乌龙,膝下无子的两公婆还爬上丹霞山求子。

  现场

  太子炳玩魔术

  阿香变成八姑

  9日晚间,“最搞笑结局”、“最佳真情流露”、“最佳情侣奖”、“最佳风俗风情”、“最曲折命运”和“最佳友情客串奖”等奖项由现场观众投票产生,几乎所有主演都有奖拿,可谓皆大欢喜。现场观众也大饱眼福,不仅温习了《72家房客》诸多经典片段,还欣赏了由太子炳、八姑、三六九、阿兰、裁缝佬、奀妹带来的小品。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常年吃“拖鞋饭”的太子炳居然在台上威水开秀——变起了魔术!太子炳将如花似玉的阿香从笼中变出来后,又赶进箱子变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再次变出来的不再是阿香,而是叉着腰怒目圆睁的八姑,在满堂哄笑中,八姑追赶着太子炳冲向后台……观众笑叹太子炳太可怜:“真系去到边都比老婆闹(真是去到哪儿都被老婆骂)!”

  采访

  导演林书锦:丹霞山求子拍得像电影

  羊城晚报:第九季会不会增加新的角色?

  林书锦:会,我们会不断增加演员,但大部分角色基本上不变,对增加新人物我们非常谨慎。新一季太子炳开了个当铺,还多了一场外景戏——丹霞山求子——拍得像电影一样。这场戏他们两个爬山爬得不停喘气,太子炳还要背着八姑,八姑又这么大只……

  羊城晚报:后来两人求子成功了吗?

  林书锦:成不成功再看吧,留点悬念。

  羊城晚报:《72家房客》能拍这么多集,话题都是从哪里搜集来的呢?

  林书锦:我们手下有几十个作家,都写了很多年。他们一想到题材,编辑就马上开会,集思广益。我们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拍摄的时候就严格把关,拍摄后有编审小组,每十集审核一下,有什么优点什么不足,以后怎么改进,都要打分的。

  八姑&太子炳:外人都觉得我们是两公婆

  羊城晚报:两位合作这么久一定很有默契,但会不会担心没有新的火花?

  刘丽琼(八姑扮演者):要看剧本,我们经常会有火花。

  彭炽权(太子炳扮演者):有时戏写得不够精彩,我们还会加东西来丰富剧情。我们两个是一定有火花的,走出去别人都以为我们真的是夫妻。

  羊城晚报:那今天帮你们澄清一下?

  彭炽权:哈哈哈不用澄清,观众看两公婆就应该是这样生活。以前我做戏很有负担,会想不是两公婆怎么做到像两公婆?人家感觉你们真是两公婆怎么办?现在放开了。“72家”拍了那么多集,有刚刚会走路的小孩子都找我们“两公婆”合影。

  羊城晚报:《72家房客》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你觉得现阶段的挑战是什么?

  彭炽权:怎样去找新的题材、新的表演,注入新的元素,我们最担心观众审美疲劳。我们的表演要有所变化,不要一出来就让人讨厌。我们要让观众觉得他们的电波和我们一样,这样他们才会喜欢看。虽然我演得很坏,但是我要坏得可爱。而且观众还会有一种想法:“这两人真的好衰,看看他们是怎么衰的,还有看看他们是怎么被人糟蹋的。”

  羊城晚报:合作了那么久,两“公婆”互相评价一下?

  刘丽琼:他是我的师兄,经验比我们丰富,给了我很多提示,他永远都是我学习的对象。

  彭炽权:那是,我经验是比较多,社会经验都多点,但大家也要肯接受,我们都很融洽。

  余瑞金副台长:1000集我们早有预谋

  羊城晚报:第八季就已“破千”,感到意外吗?

  余瑞金:完全没有,我们打造这个剧的目标不仅仅是1000集,有可能的话还会继续往前走,这个剧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定位为长寿剧。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而本土文化的弘扬需要一个载体,对于广州人,尤其是越来越多涌入的“新广州人”来说,真正的老广州是个什么样子,恐怕不一定了解。我们就想,用电视粤语短剧的方式来表现是比较恰当的。

  我们的目标是要将《72家房客》打造成一张广府文化的名片,同时成为老广州的集体记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很多扎扎实实的落点,比如剧中的道具,很多都是几十年的仓底货。剧中人物也让大家立体地感受到当年的广州,每个阶层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剧集拍1000集我们是早有预谋的,我们还想往前走,并且为了往前走,整个剧的时代背景可能不那么鲜明,具体会根据剧情的需要来改变。

  羊城晚报:在解放前的时代背景下融入当下的话题会不会有难度?

  余瑞金:正因为背景的模糊性,你可以往里放入当前的东西,稍微作一些交代就可以了。我们每次开辟一个新单元,增加一些角色,都要顺应观众和市场意见。

  羊城晚报记者 赵晨 摄影 魏辉 雍舜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