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杀戒》的残酷与救赎--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电影《杀戒》的残酷与救赎

2013年08月11日15:35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电影《杀戒》的残酷与救赎

  关东客

  在2013年的影坛,《杀戒》算是一部另类的电影,也是一部和现实离得最近的电影。在这部近乎残酷的电影里,爱情被完全肢解,人性被完全暴露。

  一个杀猪匠的后代和一个小镇的美女老师结婚了,但他们的婚姻却遭遇了尴尬。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得婚姻名存实亡。当男主人公肖立昆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时,没想到那个自己养大的孩子竟然不是亲生的。电影情节设计得有些残酷,但谁又能否认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

  肖立昆所生活的农村与江月娥所生活的城市,在这部电影里可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其实也是目前城乡差距的一种具体体现。城市的高楼大厦、五彩霓虹,掩盖不了农村的贫穷和落后。肖立昆可以告别父辈杀猪匠的生活,到城市里当一名配种站的副站长,但江月娥第一次跟随肖立昆回到农村时,却因为没有厕所而选择了逃离。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城乡观念的差别。

  电影《杀戒》除了展现了当前二元体制下城乡的差距,更以大段的篇幅讲述了当前城市的婚姻危机。作为配种站“普希金”的肖立昆所期待的其实只是一份完美的爱情,然而江月娥却并非他真正想要找的那个人。江月娥为了掩饰自己怀孕的事实而选择了与肖立昆结婚,在婚后又用一次次的出轨来回报肖立昆的真诚,以至于肖立昆因此精神恍惚、工作懈怠。这其实也为肖立昆“大开杀戒”埋下了伏笔。

  电影的最后,肖立昆因为孩子的一句“我想爸爸了”而放弃了“杀戒”,这是电影的一抹亮色,也给了我们一丝温暖。但毫无疑问,这样的亮色或者温暖是苍白的。因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肖立昆这样经受了来自婚姻、社会双重打击的“杀猪匠”的后代。

  “如果爱,就必须放爱一条生路”。《杀戒》是一部“疗爱”的电影,但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影片。从这部电影里,我们其实可以读懂很多和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息息相关的东西。肖立昆从某个层面上说,是当前进入城市的贫家子弟的一个缩影。他们虽然有了体面的工作,有了足够的学识,却始终难以脱离农村的身影。他们的善良与懦弱、诗意与失意,相信会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婚姻需要包容,爱情需要尊重。肖立昆最后选择了自我救赎,可我们的家庭、社会呢?其实也可以帮助他们告别“杀戒”。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