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敏 著名旅游社会学者、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博士
庄伟光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 教授
专家议事会
主持 记者罗 磊
本期嘉宾
记者:在全世界纷纷谴责美国情报部门实施棱镜项目、大面积对公众隐私进行监控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在清净之地的佛门,少林寺方丈也遭遇到了不明来路的监控。是谁装的这些摄像头?是谁在24小时监控?这些不知来路的摄像头被拆除后,最终却不了了之。您怎么看这一只有在武侠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少林方丈内室案件?
庄伟光:自少林寺被推上商业化的战车以来,和少林寺相关的各方都想分得一杯羹。这里有政府和少林寺的门票收入分成之争,有投资商港中旅的股权之争,有借少林寺招牌“揩油”的群体利益之争。如果摄像头一事属实,则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真正公开透明的不应该是少林寺方丈的私生活,而应该是少林寺和周边景区的运营情况。
刘思敏:我个人觉得这种出格的事情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些利益方收买寺庙内部人士,一种就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试图通过这种自我炒作与地方政府抗争。当然,后一种可能性更大。谁会傻到要在内室放几个摄像头监控内室?一是不太可能监控到什么,二是也太容易被发现了。
记者:这几年,登封地方政府及合作方央企港中旅、少林寺在旅游发展上,一直不太顺畅。2012年底住建部对全国48个风景名胜区抽查时,嵩山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机构设置职能较虚,无法实施统一有效管理;部分管理职能交由企业行使。”是不是央企和地方在旅游上的合作,造成了统一有效管理的缺位及运营不畅?
刘思敏:景区经营权的转让,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景区做大做强的一种模式。在少林寺早期的发展中,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大蛋糕,各方还算和谐。随着少林寺的名气越来越大,利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化,影响各方和谐的因素也就越来越多。嵩山同时还面临着后起之秀云台山等的追击。作为成熟景区,登封嵩山适时引入央企港中旅不失为一种尝试,引入外力肯定是正确的。不过从一开始就合作不畅,其实更多的是话语权和条件之争。
庄伟光:在权责利不明晰的境地里,又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调节下,利益的扭曲与变异是必然。然而在逐名利的场所里,瘦田无人耕,耕开大家抢,当旅游起步之时,借外力助推地方旅游发展,是被动不得已而为之,而也不失为较佳的模式之一,但是潜力的挖掘,价值的提升,带来越来越大利益的时候,扭曲的心态就会产生利益纷争,这是必然,商业的战争也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也会两败俱伤,这种结果也许会给一个地方和百姓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记者:其他类似少林寺的大型景区,也正在探索。有些引入了外来投资方和运营方,有些则在当地成立旅游投资或管理集团。对于这些探索,大家需要如何整合?
刘思敏: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借助央企的资金、管理、经营等多方面的实力,这种合作模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重要的是必须恪守契约精神,承诺更要践诺,各种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进来。关键问题是要如何协调好利益分配,真正做大做强,形成科学的运营机制,做到投资主体权责明晰、品牌管理得当、景区运营规范。各方都必须克制贪婪,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庄伟光:应该突出制度约束和规范,努力做到旅游惠民,将各方利益做大。像少林寺这样千年沉淀的文化影响力品牌,应是全民的,而不是逐名夺利的场所,要使产生源源不断的价值,扬名世界的影响力,持续的生命力,一定要回归本位,回归自然,真正名副其实回归全民,在完善的制度规范下,明晰权责利,成为利民惠民、全民分享的事业,才是投资、管理、运营千年遗产的最佳模式,走向更好的未来。
薇薇:因为航班取消就激动得失去理性,更胸袭非礼地勤人员,这几位内地游客的过激反应已经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了,尤其事件中的人员是作为老师和未来的老师,做出这样的行为更应该被谴责。难道内地游客的形象真要如此不堪下去吗?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这么难?
网友发言:看到这则新闻,心里觉得很无奈和难过。内地游客说话大声、乱过马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屡遭曝光就罢了,竟然还涉嫌非礼袭击,难道真是变本加厉?不断发生的类似事件会让我们以后出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自内地了!要改变这种情况,恐怕很难!
内地教师在港涉嫌非礼地勤被捕
据香港媒体报道,内地福州大学三名男教师及一名师范女生,日前随团在香港机场准备转飞内地时,疑因不满航班被取消,突然发难“围攻”地勤人员,其中一名男教师更涉嫌从后“熊抱”女地勤,非礼其胸部,另外数人亦因推撞地勤人员被判罚款。事后,涉案人员曾求情称,犯案是因急于回家探望发烧的儿子,故失去理性导致。
原文转发 原文评论
罗磊:去年有则新闻是这样的:珠峰风急客挤,同日150人攻顶4死。今年又看到318国道川藏段因为单车过多导致拥堵的消息。个性化的特种游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大,但盲目赶潮并不值得鼓励。一方面,游客要加强安全防护,对一路的交通路况和后勤补给要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一条世界级的旅游线路,需要世界级的管理和服务。沿途各县市应该尽力为这些游客提供更多实时的交通和天气消息,同时加强安全和救援保障。
网友发言:这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大家怎么看?反正我不会是希望骑车出去看人的。
318川藏线,堵自行车了……
从318国道骑行进藏,是很多自行车爱好者的终极梦想。一到暑假,这条国道就非常热闹。7月25日上午11时许,折多塘至折多山垭口约22公里的山路上,骑行者多达372人,平均每60米就有1名。目前川藏线上的骑游者超过了1万人,其中九成是大学生,有四成的骑行爱好者,没有丰富的长途骑行经验,准备时间不超过3个月。曾有网友调侃: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四大俗。你觉得呢?
原文转发 原文评论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