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大唐雄风今又现--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鹳雀楼:大唐雄风今又现

2013年08月03日09:2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鹳雀楼:大唐雄风今又现

  新华网太原8月3日电(记者刘翔霄 刘怀丕 苏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河南游客常征拾级而上,随口吟起儿时已烂熟于胸的唐诗《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顶层,远望山峦巍巍,俯瞰大河滔滔,千里胜景尽收眼底。

  鹳雀楼最早是北周大将宇文护于6世纪中期在蒲州城外建造的一座戍楼,在今山西最南端的永济市。因黄河中的一种水鸟鹳雀常栖息于楼上,得名鹳雀楼。到唐朝,鹳雀楼修建得宏状华丽,又紧靠都城,成为当时文人墨客冠盖游集、登高抒怀的热门去处。

  适逢大唐盛世,诗人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登临鹳雀楼。夕阳落入连绵群山,黄河奔涌东流入海,极目才可骋怀,登高才能望远。王之涣诗兴大发,遂写下二十字的小诗《登鹳雀楼》。

  诗因楼作,楼因诗名。一首《登鹳雀楼》成为千古绝唱,让王之涣声名大振,也使鹳雀楼名扬天下,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被合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自此之后,这座楼阁成为历代诗人朝拜的圣地,留下了大量诗篇。

  蒲州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素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鹳雀楼也随这座古城兴衰存废。元朝初年,存世700多年的鹳雀楼毁于战火,明清时黄河水患泛滥,故址亦湮灭不存。楼阁胜景已不在,空余黄河天际流。无数游人乘兴而来,惆怅而归。

  岁月又越700年,重建古楼的呼声高涨。当地政府趁势而为,在1997年复建鹳雀楼于黄河东岸。新楼为仿唐式楼阁,以高台为基,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

  “楼阁是按照古人的描述重建,恢复了唐代时的雄壮气象。”鹳雀楼景区总经理叶增奎近日对来访的记者说,“王之涣诗中的美景和意境,登上新楼都能感受到。”

  楼阁已复,鹳雀安在?走在景区的广场上,导游王迪止步击掌,让游人注意聆听。掌声落定,空中似有雏鸟鸣啼。往前走到楼前,王迪再次击掌,听到有大鸟在鹳雀楼上欢叫。

  “鹳雀楼建好后,偶然被发现在广场上击掌,回音极像小鹳雀叫,楼前击掌就变成了大鹳雀,可能与鹳雀楼所在的地形和楼体的设计有关。”王迪说,“这是当时的设计专家也没想到的,是个意外收获。”

  “景色这么美,视野这么开阔,难怪王之涣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站在顶楼的西安游客石先生说,“《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小时候就背得滚瓜烂熟,来到这里才真正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来亲身体会《登鹳雀楼》诗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鹳雀楼吸引人的最大亮点。”叶增奎介绍,与其他三座名楼全部位于长江流域不同,鹳雀楼是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唯一一座名楼,这里还是领略五千年黄河文化的好地方。

  新楼建成,游人不断,登楼吟诗者甚众。“鹳雀楼因诗歌名扬天下,诗歌文化是鹳雀楼的灵魂所在,我们要把这个良好传统延续下去。”叶增奎介绍,鹳雀楼景区每年举办诗歌文化节,为天下雅士搭建以诗会友的舞台。

  在鹳雀楼顶层,诗人王之涣的铜像器宇轩昂,定格着他泼墨挥毫时的豪情。落日山河,诗意天来,提笔挥就,一首千古绝唱,回荡历史长河。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