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新定位 珠中桥头堡--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角色新定位 珠中桥头堡

2013年08月02日07:23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角色新定位 珠中桥头堡

美丽的新坦洲如朝阳般蒸蒸日上。

超前规划成坦洲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助力。

  “坦洲这个地方的区位真的是特别好。”在坦洲长期从事规划工作的林付见证了20多年来坦洲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自身社会经济的不断增强,坦洲已经不仅仅只是珠海和澳门的后花园,在珠中江一体化的大潮中,坦洲开始扮演起更加重要的桥头堡角色。在新的发展定位中,民生福祉被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文/记者齐华伟

  图/记者于涛、罗知锋

  规划超前 20年来面貌巨变

  “我1992年到坦洲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村屋,道路也基本上都是6米宽的乡村道路。”说起坦洲的规划发展,中山市规划局坦洲分局副局长林付感触颇深。

  林付说,坦洲真正有规划地进行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时金斗湾开发区的规划,“这差不多是坦洲总体规划的原型。”

  “当年镇内主干道就是按照40米来规划,有些地方还是50米,两边还各退步15到20米。”林付说,这样的规划曾经被人说是浪费,但现在回头看,不得不佩服当年规划眼光的超前,“如果当时没有长远的眼光,现在再扩路,征地拆迁都不可能。”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浪潮,坦洲又相继做了多个工业区规划,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通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迅速从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提升。

  “20多年前,坦洲的地方生产总值只有1亿元左右,现在已经超过了百亿元。”林付感慨地说,数字背后是坦洲整个城乡面貌的巨变。

  楼市繁荣 商业和文化地产成新热点

  “现在坦洲的地价和房价比石岐还要高。”5月份和7月份中山相继产生的两块地王就诞生在坦洲,对此林付表示,开发商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看好坦洲的发展前途。

  由于毗邻珠海的天然优势,一些珠海市民干脆把坦洲称作“前山北”,珠海和坦洲两地相差近乎一倍的悬殊的楼价,吸引了很多在珠海工作的市民到坦洲购房,在外来需求的支撑下,坦洲楼市成交也长期领先中山其他镇区。在临近珠海的一些楼盘中,来自珠海的客户甚至超过了9成。

  林付表示,这些年坦洲的房地产发展迅猛,但主要是集中在住宅开发上,商业地产和文化地产发展还不够,“很多人白天在珠海工作,晚上回到坦洲居住,消费也不在坦洲,只是把坦洲当成一个睡觉的地方。”林付说,对这些居民来说配套设施的欠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林付表示,将通过规划和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支持商业和文化设施建设,“在控规上会做一些倾斜,增加商业用地的比例。”林付说,其实开发商早已看到其中的商机,商业中心和酒店项目近年来有了较大比例增长。

  断头路 计划三年打通13条

  坦洲地理区位优势十分优越,但目前这种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断头路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去年3月29日,珠海、中山两市政府签署《中山市、珠海市跨界道路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就13条重点跨界道路的规划建设达成共识。今年4月份两地政府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磋商,对于城际之间的市政断头路,双方同意按照“属地原则”来建设,并明确了三年内按计划打通断头路。其中坦洲潭隆南路接珠海造贝工人新村路计划于2013年通车;坦洲环洲东南路接珠海人民西路计划2014年通车;坦洲环洲南路接珠海金鸡西路计划2015年通车。目前,潭隆南路接珠海造贝工人新村路坦洲段已经动工。

  不过,打通断头路的进展与两地市民的期待仍然还有距离。林付也坦言,打通断头路的进展比预期的要慢,而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跨市断头路需要两地协调,很多时候仅靠坦洲镇是不够的,此外,有些路还涉及到边防问题;二是拆迁难度比较大;第三就是资金问题,“这些年市政道路每年投入都有2个亿,这么多工程开工投入又是好几个亿。”

  “不过打通是大势所趋,没有任何理由不打通。”林付说,打通断头路不单是老百姓的需求,而且已经成为各级各方面的共识,这些问题最后都会得到解决。

  角色转换 从后花园到桥头堡

  坦洲一开始就不是只局限在当地做规划,而是在区域全局中考虑,最初定位是珠海和澳门的后花园,随着坦洲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坦洲镇总体规划(2002-2020)》中,将坦洲镇确定为中山南部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服务于珠、澳都市圈的多种产业配套区,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城镇。为深化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坦洲又确立以“活力水乡·和美坦洲”来定位和规划建设坦洲,充分发挥坦洲的区位优势,打造包容增长、和谐发展的新坦洲。

  随着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快速推进和横琴新区加快开发及广珠西线三期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坦洲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在新的发展定位中,把增进民生福祉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让群众幸福感得到稳步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林付透露,针对坦洲与珠海联系紧密、外来人口多的特点,特别是南部区域“双城”生活的居民在子女教育、户籍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两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进展,但还需更高层面的支持和帮助。

  数字坦洲

  坦洲镇位于珠江口西岸,地处中山市最南端,毗邻珠海,邻近香港、澳门。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直接通达坦洲镇;穗、深、港、澳、珠等机场均处在90公里交通圈内;地处南沙港、高栏港、中山港、神湾港,乃至港澳地区的多个水运口岸环列之中;形成方便快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也让坦洲成了珠三角经济圈的发散点位。随着珠中江一体化的推进,坦洲桥头堡的优势更加突出。

  坦洲镇总面积129.58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2011年末常住人口21万人,户籍人口7.29万人。2012年坦洲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0.84亿元,同比增长15.4%,总量排名全市第6位。三大产业比为5.3:49.1:4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286元每年,同比增长11.6%。

  根据2006年完成编制工作的《中山市坦洲镇总体规划(2002~2020)》,坦洲镇定位为“中山市南部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服务于珠澳都市圈的多种产业配套区,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城镇”。在该轮规划期末(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控制在40.22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控制在40.7万人以内。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