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红艳 实习生 陈韵)这个暑假,有一群孩子“饱受折磨”,他们每天念着艰深枯燥的法语、英语,辨识着一张张令人眩晕的五线谱。这群孩子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合唱团,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七彩梦想”。在经过18天的免费“艺术深造”后,他们昨天终于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一展歌喉。
一首《青春舞曲》,将青少年的活力淋漓展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让观众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情;而法文歌曲《小瘤牛》悠扬典雅,波澜起伏的音线把观众带入异国风情……听着孩子们动听而配合默契的歌声,很难想象他们中有些人以前甚至连谱都不识。
作为2013年“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推出的创新活动,首都文明办和国家大剧院共同举办“音乐艺术夏令营”,来自北京各区县的60名青少年成为首批“七彩梦想合唱团”团员,该团由艺术家吴灵芬担任艺术总监和指挥,并由吴灵芬合唱工作室承担日常排练指导工作。
这些孩子年龄集中在13岁至16岁,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合唱培训。从7月15日开始,他们每天下午1点钟都会准时来到集训场地,有时顶着酷暑,有时冒着大雨,其中不乏来自大兴、房山等远郊区县的孩子,也从未缺勤。
合唱团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声音训练、合唱技巧训练、乐理知识的扩充和作品解读。指导老师成立了“互助小梯队”,由较大的孩子对较小的进行一对一帮助,大孩子们不仅承担了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要帮助小朋友,比如帮他们记笔记、录音。
外语歌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孩子们只能通过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给每个音节注音。“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进步特别大,有时下午排练完的效果不是很好,可第二天一来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水平变了个大样!”指导老师陈曦不吝夸赞。
经过“集训营”似的专业培训,小团员们进步飞快,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便拿下了涉及汉语、英语、法语、南非语、拉丁语和菲律宾语共6种语言的16首合唱歌曲。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将会很忙。他们将观摩来自香港和台湾的青少年合唱团,参加合唱主题讲座,还将在8月6日举行的“北京行,民族情,中国梦——京港台青少年系列音乐会”上代表北京青少年出场,与来自香港、台湾及其他地区的优秀团体同台演出。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