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空间紧急逃生设施侧记--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美国公共空间紧急逃生设施侧记

2013年07月27日13:51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美国学校横穿符号

▲有9个逃生出口的美国校车

  美国的公共汽车,都设置有“直接整幅推开”的窗户,以保证在紧急时候乘客能迅速逃生

美国公寓楼的逃生梯

百年前华盛顿三角地纺织厂大火现场

□罗慰年

  前段时间,厦门BRT公交车爆燃,48人死亡,33人受伤;接着,吉林宝源丰鸡肉加工厂大火,120人遇难,70人受伤。这两起惊世惨剧的酿成,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灾难来临时人员缺乏逃生出口。

  公共空间紧急逃生设置和管理如何做到在关键时刻发挥效用,这已是困扰我们多年的话题。而美国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壹

  美国校车有九个逃生出口

  说到交通安全,不能不提纽约校车交通。纽约有15.2万名学生,每天坐校车上学。纽约市政府拨款给校车公司,学生不用付车费。纽约市有个一英里规定,超过一英里的低年级学生,都坐校车上学。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如果有医生证明,可享用有空调的小型校车。

  美国的黄色校车,是所有公路交通中最坚固的交通工具,采用最安全的等级,其坚固程度,让悍马都畏惧三分。

  黄色校车的设计,也是独一无二的。它有9个逃生出口:校车正常上落的门、后门、司机旁边的门。后门和边门,从里外都可以推开。除了这3个门外,还有6个逃生出口。车的两边各有两个一推就能打开的窗户。最后,车顶也有两个逃生口,万一校车侧翻,小学生可以从车顶上的两个逃生口爬出去。

  纽约的校车,交通局的车检处每年都要作年检,检查紧急逃生门和窗是否可用等。纽约市的校车安全检查,不是像一般的汽车让修车行负责,而是必须到交通局的车检处进行。除了每年的年检,交通局还会不定时作抽检。

  我在了解黄色校车的安全设施时,刚好遇到几辆校车排在法拉盛的一家公立学校门口等学生。纽约市的学校,6月26日是学年的最后一天。学校在最后两个星期,一般会安排学生到曼哈顿观看大纽约马戏团表演。在等学生上车的时候,我向其中一位校车司机了解相关信息。

  这位黑人司机对我说:“抽检随时发生,而且常常在去马戏团的时候。纽约市交通局的车检队,最爱等在那里。我们的车一到,他们马上登车检查。”

  我问:“检查有问题怎么办?”

  司机说:“司机和公司都要被罚。”

  由于安全设施完善,检查落实到位,在所有车祸中,校车所占比例最低,伤亡也最少。

  在美国,校车这种一推即开的逃生窗,也是公共汽车和地铁的标准配备。在公共汽车和地铁车厢两边的窗户,都有明确的标示,告诉乘客如何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把车窗推开逃生。

  由此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厦门BRT公交车爆燃,许多乘客没能逃出来,就因我们的公共汽车大部分车窗无法轻易开启造成的。因为在紧急逃生时,不能靠锤子,公交车必须全部采用能够“直接整幅推开”的窗户。确保紧急时窗户一推就开——这应该成为公交车逃生设计的基本底线原则。

  贰

  每位老师备有紧急事故逃生方案

  美国学校为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还制定了极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以纽约市公立学校的紧急救生应对方案为例,我们来说说——

  紧急救生应对方案分为三种情形,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第一种是撤离大楼。有三种状况发生时,所有学生和老师都要撤离大楼:第一,炸弹威胁,如果有人报告在学校里放了炸弹;第二,瓦斯泄漏,大楼里闻到瓦斯的臭味;第三,火警,大楼着火了。每年,学校的学生,都要进行撤离大楼的演习。大楼内三声铃声,表示“发生了紧急事故”。

  警铃声响起,老师要马上拿上逃生讲义夹,带领学生到指定的逃生出口,同时清点人数。如果学生人数刚好,举着绿色的标记;如果学生少了或多了,举着红色的标记;如果有学生需要医疗照顾,举着红十字招牌。这些标记,平时都放在老师专门为逃生用的文件夹里,以备不时之需。在带领学生离开大楼的时候,老师随时注意听从身上穿着橙色背心的“大楼应对小组”成员的指挥。

  大楼应对小组由学校校长、副校长、警卫、大楼管理员、护士、心理师、心理辅导员等组成,是负责学校安全的核心小组。这些兼职的应对小组成员要定期开会,决定关于学校安全事宜和组织演习。

  校长办公室,有一个随手可以拿到的蓝色袋子,里面装着手电筒、电池、橙色背心等。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大楼应对小组成员要穿上背心、拿着应急工具,出现在危机现场。

  遇到警报响起,学生要马上放下手上的作业紧急逃生,立刻跟着老师,排队走到指定的出口,离开大楼,连外套也不能穿。排队的时候,保持安静,不能说话;如果不巧是别的班的学生,不能回到原来班级,跟着这个班一起“逃生”。

  这种逃生演习,纽约市教育局规定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作为学校的一种例行训练。

  这种演习的积极效果,在9·11发生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纽约最著名的史岱文森中学,就离世贸中心的双子塔数条街之隔,飞机撞上大楼后,学校即刻疏散学生;附近的另外有一家小学,按照平日警报演习的程序,也把学生带到安全的地方,两间学校均没有一个学生伤亡。

  第二种是“庇护”。这种安全措施发生在出现地震、龙卷风、大楼外出现爆炸和大火等情况,这种安全威胁一般发生在大楼外面。一旦出现上述情形的任何一种,学校要以“庇护”方式保护学生的安全。老师带着学生离开教室(特别要远离窗口和门),撤到走廊上,双膝着地,双手抱头,弓着背沿走廊趴下。

  庇护还有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是大楼外有攻击性动物、帮派暴力、伤害性大的暴力行为,这叫“大楼内庇护”。出现大楼内庇护情况时,学生留在大楼内,任何人都不能进出学校大楼。

  叁

  学校的安全警卫人员

  归警察局管

  紧急救生应对方案中最严重的一种叫“锁定”。当有入侵者进入大楼,出现绑架事件或入侵者带有武器,学校要立即对这种情况进行紧急反应。在过去,这种情况并没有被当成最严重的紧急状态。现在,它已被安排入演习内容中。校长的广播会用一个暗号通知所有的班级。暗号是“叶拉客先生进到了大楼”。听到这个暗号,老师要把门锁上,不让任何人进到课室里。

  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造成重大事件。这个事件发生后,全美的学校都提升了校园警卫水平,把如何应对枪手进入学校作为一个重点。纽约市的“校园入侵者”不再是“叶拉客先生”了,而是直接说出“锁定”这两个字。“锁定”,又分为“软锁定”和“硬锁定”。软锁定操作方法有些类似原来的“叶拉客先生进到了大楼”,老师锁上门,继续在课室里教书。

  硬锁定则是校园警戒的最高级别行动。老师一听到“硬锁定”这几个字,马上要到走廊,把在走廊上走动的学生拉进课室,锁住课室的门,把门上的玻璃用帘子盖住,用档门的三角木挡在门下面并关灯;计算学生人数,将人员尽量安排到离开视线可以看到的位置且保持安静,但不能打电话给办公室,等待警报解除消息。

  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校长,遇到需要硬锁定的情形,有可能校长也被恐怖分子劫持,因此,不能听校长的指令,而要听前来处理的警察、侦探或危机处理小组人员的指令。

  纽约的学校,是封闭式的大楼,进学校大门,都有安全警卫。校警承担着学校安全最重要的责任。他们守在门口,检查、登记每一个来访者的姓名,是纽约学校安全的守护神。

  纽约学校的安全警卫,原来编制隶属教育局;9·11之后,把编制归到市警察局。

  纽约市校警还担负学生身体出现紧急情况的第一时间处理责任。在安全警卫附近,都配备有一个心脏起搏器。学校有出现学生心脏停止跳动、癫痫或食物卡住喉咙等突发事故,便会发出“蓝色警报”。一听到警报,学校护士和校警要马上从挂在身边墙上的箱子里取下心脏起搏器,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对孩子施救。

  校警每年都要参加8个小时的培训,学习生命施救技术。比如人工呼吸、心脏起搏和其他施救常识。

  纽约市教育局负责学生健康的人员,带着一个橡胶做的假人,不定期“潜入”学校,发出“蓝色警报”,看校警如何反应和对“假人”施救。这种培训和演习是有用的。我认识的一位校警告诉我,他曾在一家高中对一个食物卡喉的学生施救,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肆

  百年前一场大火

  触动了美国人的良心

  20世纪初的美国,工业蓬勃发展,经济迅速起飞,吸引了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而纽约市则是移民的首站与定居首选之地。涌现了大量制衣厂,这些制衣厂老板招收的大多是来自欧洲的新移民,主要是妇女,其中不少是十几岁的少女,这些制衣厂的工作条件很差,工资也很低,被称为“血汗工厂”

  三角地纺织厂位于华盛顿广场附近的一座大楼内,该大楼高十层,其中的八、九、十共三层是三角地纺织厂厂房,工厂管理层为了防止工人上班时间开小差以及偷走东西,同时为了防止工会成员进入厂区,将通往楼道以及紧急救生通道的门紧锁,这一措施后来被证明是导致火灾中多人丧生的罪魁。

  1911年3月25日是周六,三角地纺织厂实行每周六天工作制,全厂有五百多名员工,这天下班前厂区内突然起火,火势从八楼开始,具体起火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烟头引燃,有说是机床引擎过热。

  短短几分钟内,火势迅速蔓延,从八楼直扑九楼、十楼,混乱中工人慌不择路,但由于出口的门被锁住,逃生无路,许多人只好从高楼跳下去,结果共有146名工人在灾难中丧生,其中127人是女工,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其中有62名工人因跳楼身亡,当场摔死,惨不忍睹。死者大部分是意大利裔及犹太裔移民,直到今天还有6名遇难者的身份没有查清。

  三角地纺织厂的这场大火,不但对纽约市震撼极大,也震动全美。立法、行政、司法、工会、社团等纷纷行动,对悲剧展开大规模调查,舆论更是口诛笔伐,全力讨伐血汗工厂。

  悲剧发生前国内外各工会团体已经开展大规模为劳工争取权益的集会游行,悲剧发生后,工会更是一马当先,尤其是国际妇女服装工人联合会,组织了10万人参加遇难者追悼会,并积极推动联邦以及州、市立法提高劳工安全生产标准,改善劳工福利待遇。

  当年6 月,纽约州政府成立了“纽约州工厂调查委员会”,调查火灾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最终通过了34项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工厂的安全的法律。

  这场大火还被写进美国劳工运动史和高中历史教材。2011年,是这场大火发生100周年。纽约人没有忘记那场大火。3月25日这一天,数千纽约人高举标语,从联合广场开始游行,然后聚集在当年那个火灾发生所在地,重新审视100年前的那场血的教训。

  这场被称为“触动了美国人良心和改变了美国的大火”之后,美国的整个消防工作有了质的进步。

  伍

  一座违反消防条例的公寓被查封了9个月

  在美国建筑法规中,关于消防安全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建筑物在设计时,必须执行消防标准,图纸设计完成后,需拿到消防局审批,得到合格许可证后,大楼才可开工建设。

  其次,法律对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设置有很多具体规定。例如,工厂大门应向外推,而不是往里边拉;工厂每层楼要有两个出口;每超过1524平方米,需增加一个出口;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的面积和可以容纳的最多人数有比例要求;工作场所定期进行防火训练,等等。

  此外,消防局每年对所有楼房会作一次例行的消防安全检查,内容包括烟雾探测器是否有效、自动洒水系统是否失灵,紧急出口通道是否畅通。发现问题,不论大小,都会通知业主立即改正。比如,自动洒水系统出了故障,必须在24小时内修理好,否则,大楼可能被关闭。

  今年3月,纽约消防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曼哈顿唐人街包厘街81号公寓的消防通道被堆高物品堵塞,屋顶的自动洒水器被搭建的储藏间挡住,由于这是属严重违反消防条例的行为,于是,公寓被查封,所有住户立即连夜搬出。而在2008年,这栋公寓也因违反消防条例被查封,整治了9个月才达到消防安全标准,一直在外暂住的居民才得以搬回。

  城市火灾中,公寓火灾是全美意外死亡的重要杀手之一。大多数的公寓大楼,都被强制安装火警报警器。消防局还提倡每个家庭制定“火灾逃生计划”。“逃生计划”有4个部分:

  第一,家庭要安装烟雾探测器和报警器。

  第二,绘制一张房屋草图,每个房间至少标出两条逃生路径。草图由全家人共同绘制,每个人牢牢记住出口位置。

  第三,教导孩子火灾知识了,避免被烟熏死或被火烧伤。

  第四,火警实地演习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必要时,安排在晚上,让居民知道夜里发生火灾怎么逃生。

  此外,为了提高灭火效率,消防队也在不断更新救火设备。现在,纽约消防队已配置了世界最先进的消防云梯,能伸高至100米。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