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龙悦居屋顶采用太阳能设备提供热水
廉租房龙悦居中水处理采用人工湿地的办法自然净化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宋毅 实习生 曾光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核心提示
6月下旬,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深圳市政府五届八十八次常务会议中通过了《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这意味着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法规形式强制要求绿色建筑全面普及的城市,新增民用建筑全部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目前深圳已有绿色建筑1300万平方米,按照每年新增1000多万平方米面积来计算,预期2015年深圳绿色住宅项目将超过4000万平方米。
作为新生事物,民间对绿色建筑存在不同层次的理解,绿色建筑就是多搞绿化?科技含量有多高?其实,深圳市住建部门对绿色建筑有一个官方定义,那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究竟会增加多少购买者成本?这种“贵”长远来说是一种奢侈还是实用?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对深圳现有的新型绿色建筑模式展开了一番调查。
A 走访
环境优美节水节能好吸引
保障房龙悦居——
浴室淋浴一房一卡
龙悦居,位于深圳龙华新区,在深圳北站附近,是深圳目前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属公共租赁房,获颁国家及深圳市绿色建筑“双认证”,成为全国绿色低碳生态示范小区,总建筑面积81.38万平方米,计容积率建筑面积64.51万平方米,可容纳11000住户。其中,位于八宝街和玉龙路交界的龙悦居三期,更已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和深圳绿色建筑铂金级。
记者在三期的东边,看到一片规模不小的“中水池”,中水池运用的是模拟自然湿地自然降解污水的原理。有点类似自然村落里的一片小池塘,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最终都汇向池塘,经过自然日积月累的处理,循环利用。
龙城物业项目负责人刘沅解释说,三期是面向受保障人群,以租赁为主,避免户主进行多重装修,不做装饰性构件,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和不必要的装饰投入。
在管理上,龙悦居也是“绿色”的,刘沅表示,龙悦居的设计利用深圳日照强的特点,六栋的每栋屋顶都有遮阳构架,布置太阳能集热器,采用成熟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保证高层住宅户户都能享用太阳能热水;浴室淋浴实行一房一卡制,让住户了解当天的用水量,增强居民的节水意识。
豪宅盘天悦湾——
太阳能热水器免费
天悦湾位于宝安区观澜片区,是深圳首个同时获得国家绿色三星建筑金级认证建设标准和深圳市绿色建筑金级认证的商业住宅小区。这里也有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设备,开发商将其中510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到“中水处理站”,再由“中水处理站”沉淀、降解流到到湖泊中。据负责设计的杨先生介绍,这个湖本是干枯的自然湖泊,不能运用于建筑工地,开发商把自然湖泊与人工制造湖泊原理相结合,形成现在的用于集中污水降解、集中雨水等水资源循环处理的“鹭湖”。
“绿色建筑也能够提高商品房的销售业绩,环境优美、节水节能对购房者具有不小的吸引力。”项目开发经理张先生介绍说, 天悦湾一共有1300户,每户楼层在屋顶的隐蔽空间都设有独立的太阳能热水器,并且不向业主加收太阳能热水器费用,提供居民热水用水。每户窗户玻璃统一采用新型的玻璃,遮光效果比普通玻璃优,价格高,虽然增加开发商成本和销售价格,但是使用成本确实会大大地减少。
张先生认为,对于开发商而言,绿色建筑是一份长期的投入,既不破坏环境也能达到楼盘销售目的,还能树立自身品牌。
B 尴尬
程序繁杂开发商难有热情
从2010年起,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强制推行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标准,截至2012年年底,包括保障房、商品房在内深圳已有66个建设项目获国家及深圳市绿色建筑“双认证”,全市绿色建筑达到1265栋,是绿色建筑规模位居全省前列的城市。三年来,深圳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方式,激励大小开发商以绿色建筑为标准建设商品房小区。
羊城晚报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就现状而言,开发商对绿色建筑并非十分热情。事实上,要全面普及绿色建筑,亟待克服多方阻力,例如,节能政策激励的力度有待加强,科技研发实力有待提高,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等。
有开发商分析认为,发改委、规划国土部门等对建筑的把关标准不一致,开发商难以掌握确切的标准,会使把关程序繁杂。开发商申请绿色审批的关卡非常严格,审批后必须按提交的方案实施建筑,否则将会受到一定的处罚。若要求“不达标”的建筑拆掉重建,将增加建设成本和时间。
深圳市住建部门相关人士解释说,在《办法》出台前,严格细致的审查程序主要是针对绿色建筑高等级的民用建筑,而低等级的则会简化程序。在强制推行前,深圳只是要求新建建筑都能够达到国家一星标准(即深圳铜级标准)的绿色建筑最低标准即可,且政府对最低标准补贴5元每平方米。
C 疑虑
强推“绿色”推高建筑成本?
有坊间观点认为,深圳今后强制推行“绿色建筑”,其建筑成本增加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开发商最终会将成本转嫁给置业者,将间接导致房价高涨。对此,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有关部门予以否认。
“绿色建筑并不是昂贵的建筑。”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绿色建筑强调材料可循环使用和充分的本地化,从而有可能实现最低成本的节能。有些绿色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并且鼓励全面进行材料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但由于用了可循环的材料、优化设计方法等,运行成本下降,总的成本折算起来还是比较低的。按照官方测算,目前深圳强制要求的最低等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达到绿色建筑相关要求需要多投入的成本)大概在15元至100元每平方米,最高等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大概在200至500元每平方米,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占项目总投资的3%-10%。对于住宅小区,深圳已经有多个绿色建筑增加成本仅仅十几块钱的项目案例。
此外,以深圳新建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平均绿色建筑增加成本仅34.3元每平方米。工作人员解释说,但就目前每平方米动辄数万元的售价来看,“几十元”的增量不会成为开发商做绿色建筑的阻力,也不存在会成为推高房价的因素。
开发商怎么看?天悦湾项目开发经理张先生认为,搞绿色建筑,材料成本增加确实不大,但“改用绿色建筑的标准后,小区房屋的容积率只能够相应压缩了。”张先生说,以天悦湾为例,原本计划建成10栋80平方米的建筑,现在改为8栋100平方米的建筑,目的是老百姓住的房子大些,也住得更舒服些。具体措施是在建筑上减少楼栋数、减少架空层的设计、合理利用地面面积,尽量减少地面停车的面积使用,牺牲一定的建筑面积,在地面上加大绿色覆盖。
售价是否会增加?他坦言,通过绿色建筑高标准要求,我们小区的质量品质得到了保障,“置业者自然愿意花更多的钱买这里的房子” 。
政策背景
土地出让将明确“绿色等级”
《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生效后,除了工业建筑,深圳所有的民用建筑,将强制性建成绿色建筑。若建设工程未能达到绿色建筑相应标准和等级要求,属于建设单位责任的,由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0万元罚款。建设项目竣工后,未对室内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或者未将检测结果在相关文书中载明的,由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罚款。
《办法》还对住宅和商业地块在出售前,增加了绿色建筑的限制因素,这也是一项政策突破。“如果某块地或是建筑是政府指定要重点发展的,该建筑会受到额外高标准的要求。”相关人士表示,《办法》中要求市规划国土部门在办理土地出让或者划拨时,明确该用地上建筑物的绿色建筑等级。
《办法》公布后,很多地产开发商纷纷咨询怎么建设既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又能节省资金。有关人士表示,近期深圳住建部门会对开发商进行绿色建筑该如何设计和建造的相关培训。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