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宝斋博物馆已“火”遍神州!书写着“长孙公无忌一生辅佐皇上为朝廷立下许多汗马功劳”白话字样的“唐五彩人物叙事葵口盘”、足以颠覆历史的“晋代斗彩‘三英战赵云’葵口盘”以及分了公母的十二生肖系列等展品,让人大跌眼镜。这个号称投资5400万元的村办博物馆,不但是国家3A级景区,还是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被当地旅游部门数次推介。日前,冀宝斋博物馆已被相关部门勒令闭馆进行整顿,摘除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牌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但截至目前,围绕它的议论和纷争仍不断。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刘思敏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 陈南江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中心主任 李铭建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陈瑜琦
景区评定不对文物真实性负责
主持人:据媒体报道,冀宝斋博物馆此前被评为3A级旅游区,我们想知道,国家级景区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刘思敏:首先一定要消除一个误会,就是冀宝斋博物馆不是国家级的景区,而是根据国家标准评定出的景区。景区分为五级,最高的是5A,3A属于中等偏下水平,这恰好与酒店的星级标准类似。一般3A级的景区省旅游局就可以评了,只有4A级省里评了以后,国家旅游局要批准、要验收。5A级才是由国家旅游局评定,所以不能说它是国家级景区。它只是根据国家景区评定标准,评出来的中等级别的景区。第二,实际上冀宝斋博物馆所取得的这些牌子,跟文物真假都没有直接关系。别说3A级景区,就连5A级景区,都不会对博物馆的藏品、文物进行鉴定。景区评定是根据规模、资源、软硬件设施、受市场欢迎程度等多项标准来进行的,不能说标准里不涉及它的藏品,但它是根据博物馆提供的资料,还有别的部门的鉴定来做出的,标准本身不对文物的真实性负责。博物馆有它的特殊性,因为文物是由文物部门来鉴定的,旅游部门鉴定不了,就算鉴定了也不具有权威性。
陈南江:冀宝斋博物馆拿到的这几个牌子,所认定的这几个部门都不是文物部门。只有文物部门才真正关心它的藏品是赝品还是真品。而现实情况是,若博物馆没有专门委托,没有掏钱,也就没有专家来做文物鉴定。所以我觉得,博物馆里面有一些赝品是它收藏、鉴定的水平问题,不是故意为之,只不过大家觉得它花这些钱,可能有的花的钱还比较多的,买回来却是假的,是一个笑话。
李铭建:只要符合主旋律,文明办就算它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要有售票处、指路牌,旅游局就算它是某A级景区;只要景区每年能哄来几万小学生,科协就算它是科普基地,文物真伪又不是他们各自管理范围。业主自己也知道是假的,不会招来小偷,所以博物馆连保安都省了。至于“博物馆”这三个字,文物部门也很难较真到什么程度。就算电视上的鉴宝专家你能信几个?
建议冀宝斋将假文物集中办赝品展
主持人:目前我国各地兴办民间博物馆的不少,即使像冀宝斋这样的,是不是也仍有其积极意义?您认为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什么问题?旅游能带动它们发展吗?
陈南江:我们这个社会娱乐太多,科学太少。博物馆需要大发展,而且人们现在心态比较浮躁,去博物馆的也不多,更加需要引导。民办博物馆的兴起是一个值得鼓励的事情,我们不能够因为民办博物馆有赝品就完全否定博物馆的积极意义。
现在造假的水平越来越高,很难去苛求哪个博物馆完全没有赝品。办民办博物馆的这些人,花很长时间到处去搜罗收购,好不容易把藏品汇总到一起,在汇总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赝品混进来了。他们办博物馆是想把收藏的东西给社会上的人看,对于他们这种热情,还是应该鼓励的。不过希望借这个事情,提醒博物馆的负责人在收购展品的时候,多把把关,尽量避免一些低级的错误。对冀宝斋博物馆本身,我的意见是希望它把现有的展品好好筛查一遍,之后再重新开发,因为它的确是有它的社会意义的,比如说可以把一些假的拿出来做一个赝品展,也是给人一种科学知识的教育。为什么说它是赝品?如何从内容、材料、工艺手法几个检验的办法上,甚至从碳十四元素的鉴定上来加以判断。只要能让大家长知识,博物馆就达到了它的意义。而且这样做,可能反而能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参观。
民办博物馆一般来说都处于贴钱维持的状态,靠门票收入基本上维持不了运营。有些博物馆还是免费的,即使收费价格也很低。比如说它一天就是接待一百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但博物馆得有服务人员,还要用电,甚至还开着空调,所以基本上就是没有多少盈利空间。公办的博物馆基本上靠政府每年财政贴钱给他们,比如说陈家祠。而民办的基本上是靠它的主办人其他的方面的收入来补贴。所以他们不是靠这个挣钱的。
刘思敏:博物馆本身是用来进行文化的传承的,是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博物馆的社会肯定是不文明,没文化的。所以博物馆事业的繁荣程度,也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因为博物馆是公益事业,所以往往很多时候曲高和寡,但是为了社会文化的传承,曲高和寡也得做。这是社会必须要付出的一个成本。通常这个成本是由政府来承担。但各地政府对此认识也不一样,所以各地文博事业发展水平也不一致。
从客观上来说,我国民办博物馆存在良莠不齐,规模偏小,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从主观上来说,民办博物馆的目的可能多样,浑水摸鱼,鱼龙混杂的不少,既可能是做公益事业,也可能是通过这么个平台将赝品变成真品,让大家接受,还有可能是在洗钱。此外,民办博物馆市场的营销也做得不够,市场知名度、市场接受度都不高。
李铭建:我国民间博物馆刚刚兴起,目前情况有些畸形。其中有两个问题较突出:一个问题是收藏过于关注藏品商业价值,恶意炒作,甚至沦为洗钱方式;另一个问题只关注大历史大文化大题材,小文化小历史的资料不注意保存,甚至被打着发展大文化的旗号进行有意无意的摧残。
推动民办博物馆融入文化旅游经济
主持人:为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民办博物馆自身应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外博物馆在此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
陈南江:首先,要提高民办博物馆自身水平,把博物馆展品做得更丰富,做得更精致。展览的形式更加生动化,用科技的手段加强互动。其次再加入一些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例如说,利用博物馆的一些展品,甚至说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一些珍贵文物,包括名家书法、书画等,做出复制品,然后把它卖出去。只要是著名的,当然不是真的文物,真品价格可能都三五千万了,而高仿品只卖三五千,用这种方式可以创造一部分的收入。也有一部分民办的博物馆把它的部分展品销售出去,这也是一种可行的盈利渠道。
李铭建:冀宝斋博物馆成为笑柄,是个好事,说明游人的眼睛越来越亮。我相信民间博物馆在我国发展空间还很大。国外的博物馆发达,主要就表现在社区(村镇)、民间社团为主体建设起来的小题材博物馆多种多样,包括村落、家庭、各行各业的专题化、特色化博物馆。真的、好的、特色的多了,冀宝斋这类雷人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了。游人可看的东西、丰富程度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刘思敏:事实上,国外民办博物馆占的比重很大,社会参与文博事业的积极性很高,成就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说华盛顿有十三个博物馆,包括国家钱币博物馆、航空博物馆等规模都很大,水平也非常高。但这十三个博物馆全部是由一家叫史密森尼博物院基金会主办的。所谓基金会就是私人的、家族性的,或者是集资形成的组织。自己掏钱建立这些博物馆,而且对社会开放。他们建立的博物馆就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业。而我们受现阶段发展水平、文明程度限制,民办博物馆多少还带有经营性质,不完全是公益事业,民营企业也不都是慈善家。所以民间资本面对民办博物馆的投资机会,要做自己的思考。首先,民办博物馆本身是不太可能挣钱的,这不是一个暴利行业,不是一个利润丰厚的投资领域。必须要告诫他们看清楚。然后他的维护成本和经营压力是非常大的,不能贸然投资,必须要有做公益事业的精神和心理准备。建民办博物馆,如果想牟利,肯定是失败的,如果想为子孙后代造福而做的话,你有可能还有收获。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陈瑜琦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