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机构 剑指高净值人群--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第三方理财机构 剑指高净值人群

2013年07月10日08:35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深圳的高净值人群数量庞大,这个富裕人群在拥有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投资愿望。专门针对这个富裕人群的私人理财机构第三方理财应运而生,并在深圳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第三方理财机构尚未被正式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目前在深圳,除极少数具有相当品牌知名度与业务规模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外,大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创立时间短、业务规模小、品质良莠不齐。

  高净值人群庞大且投资意愿强

  此前,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高净值人群规模超过70万人。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84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27万亿人民币。

  那么,目前深圳的高净值人群到底有多少,其财富规模有多大?此前兴业银行与一个专业金融数据库联合发布过一个高净值人群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阶层被称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这个人群在中国的数额是187万人,其中北、上、广、深所占的比例较大。诺亚财富的王康告诉记者,从他们掌握的数据分析来看,深圳的高净值人群所占比例不会低于总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不少于45万人。

  王康认为,“深圳的中小企业众多,按我们的经验来看,一个中小型企业在正常运营下,每年的利润大多能达到500万左右,只要能在深圳存活10年以上,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板都是身价上千万的高净值人群。这个人群非常庞大。”

  王康告诉记者,第三方理财机构对富裕人群的定位差异很大,具体到诺亚财富而言,客户多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以上富裕人群,他们有条件在各类公开发行或私募性质的理财产品之间进行有效配置,且理财产品中最低的购买起点金额往往也在100万元。

  深圳的富裕人群庞大,而这一群体所掌握的私人财富也在快速增加。这个富裕人群在拥有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投资愿望。数据显示,尽管2013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严峻,但83.2%的中国富裕阶层仍然选择专业渠道投资,超过50%的高净值人群表示,在2013年的投资额将增加。

  记者从诺亚财富了解到,大多数富裕人群现在最急切的是找到一个专业的理财机构,通过投资来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贬值,达到资产的保值目的,更甚一步,通过有效、合理的资产配置,让财富获得增值。

  市场需求催生众多私人理财机构

  财富积累无疑催生财富管理的巨大需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早已踏足财富管理市场,而深圳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希望分得财富的一杯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已经超过百家。

  第三方理财机构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这些传统的机构相比,有哪些特性或优势?

  在资管市场的蛋糕当中,银行无疑分到比较大的一块儿,私人银行云集了财富金字塔顶端的高净值客户。除此之外,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在内的正规金融机构也分去一杯羹。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这些传统的机构而言,中国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多以代销别的机构推出的信托、有限合伙等产品为营销手段,并没有自己的产品,商业模式上以产品推介为主,更多扮演的是财富顾问的角色。

  王康告诉记者,“第三方理财其实应该叫独立理财更合适,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就是以独立理财为特点,不属于任何一个理财机构,也不卖产品,只是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各种资产匹配的建议。这跟银行要销售自己的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要销售自己的证券产品、保险公司要销售自己的保险产品、基金公司要销售自己的基金产品有很大的区别。”

  分析人士称,在当前这种大资管时代,投资者需要的往往是各种金融产品的组合推荐,需要有理财机构能提供一种“全市场能力”,把市场上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配置推荐给他们。而第三方理财机构作为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在市场上的特色和优势正是这种“独立性”和“全市场能力”。

  就深圳而言,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没有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数据,但深圳作为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以上这个财富级别的人群在深圳数量庞大、发展迅速。他们几乎都是全国各地汇集到深圳的精英人士,普遍教育水平较高、敢闯敢干,财富大多来自于创业积累或投资所得,相对熟悉实业及金融地产投资,对投资理财的接受度高,也更愿意选择第三方理财机构来帮助管理其私人财富。”

  “这些富裕人群在理财机构的选择上,过去主要以银行、信托、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主,但近年来选择第三方理财机构作为财富管家的比例在快速增加,我们估计已有将近5%的富裕人群选择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王康称。

  “风控与合规”仍是弱项

  第三方理财机构发展势头迅猛。据诺亚财富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在近几年来,该公司的运营收入连年倍增。2008年的运营收入是159万美元,2009年这一数据就翻了三倍之多,达到了468万美元,2010年则再次翻了三倍之多,达到了1568万美元,2011年的数据是2510万美元。虽然2013年经济大势不好,但诺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第一季度的运营收入比去年有了大幅攀升。”

  分析人士表示,第三方理财机构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目前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一般来说,一个高净值人群往往会同时接受五家金融机构的理财服务。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市场份额在3%-5%之间,未来上升的空间很大。”王康称。

  但市场的反应并非都是一路高歌。记者了解到,第三方理财机构良莠不齐一直被诟病,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在风控与合规方面做得较弱,导致不少投资者的投资血本无归。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高净值人群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信赖。

  有专家曾指出,第三方理财领域处于刚发展阶段,当前的准入门槛很低,既没有监管,注册也不需要牌照,经营还处于法律空白中。

  据悉,深圳第三方理财机构从渊源及产品种类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国内金融行业原从业者创立的公司,产品为信托等金融产品以及股权投资产品;一种是香港理财公司在大陆设立的子公司或合作公司,以向客户推介香港的基金、保险产品为主。

  虽然第三方理财市场表面一片繁荣,实际上却暗流涌动,“飞单”便是其中一种。此前,深圳的第三方理财暴露出不少诸如“飞单”的问题。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孙东升认为,制度的缺失使得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只想着“捞一票走人”,因此飞单成了重要的创收手段。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第三方理财机构尚未被正式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目前在深圳,只有极少数具有相当品牌知名度与业务规模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在风控问题上会面向整个金融市场筛选产品,并持续管理产品存续期间的风险。此外,大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创立时间短、业务规模小、风控与合规仍是弱项,整个第三方理财市场品质良莠不齐。

  但这位业内人士也指出,事实上,是否有监管,并非是判断投资损失与否的衡量标准。银行有监管,但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一旦出现亏损,理财者也没有办法向监管机构追回资金,监管无法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关键还是通过制度约束让这个行业能更加公平、透明和有序地成长。”

  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

  ■名词解释

  第三方理财机构:是指独立于金融机构之外,在客观评审、调研、评价各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提供理财规划并挑选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产品的机构。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