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仿古彩绘家私。
酒吧大堂。
这个四合院建筑,既像会所又像客栈。
古老的院落,现代化的舒适设计,院里院外仿佛是两个世界,大门就像贯通起理想与现实的时光通道。
强烈反差的混搭。
细细闲逛,你会发现这里其实处处都有充满奇妙思想的设计与装饰。
与多数设计LOFT会所不同,这里无关乎工作,只关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也有别于私人空间,它属于懒人公社集体所有,当成一次次美丽邀约的聚所。
有些事情如同前世今生,一见之下不能忘怀。比如看到翰院壹号的第一眼,在丽江明媚的阳光里,古老的纳西四合院,现代的旖旎装饰,在时空交错的拐角中偶遇,淡雅、浓烈、惊艳、古朴,如戏台上斑斓变幻,让人忍不住想低吟浅唱。他乡遇故知,相知心事比作诗,这就是懒人公社的丽江会所设立的初衷。
静谧的大研古城,蓝成暗黑的纯净天空,走进深深的院落,古老的雕花扑面而来,灯影错错,微微淡香如旧时女子的脂粉,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庭院宽绰舒朗,四面12间中西合璧的房间:“朝天懒”、“相见欢”、“调笑令”、“隔帘听”、“鬓云松”、“秋波媚”……美丽名字的背后,仿佛都有一段慵懒香艳的梦想。
文/图:记者李震林
一次诗情画意的邂逅
澄澈明媚的阳光,游廊前的浮生偷闲,枕着小河水数星星,为院子隔壁飘来的粑粑香馋得发狂……在丽江飘荡的一段假期,五六个挚友邀约同行,心灵的尘埃在一点一滴的慵懒中被涤荡和消解,顿时萌发对生命真义的探寻,图谋复辟鸡犬之声相闻的庭院生活。于是,一个浓如酥醪的秋日午后,在古城的“泓桥水岸”酒吧,一群好玩爱玩又热爱生活的有志同懒开始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并起了一个“很杀人”的名字:懒人公社。
一入江湖成游侠,“聚众起义”又怎能少了落脚的“堂口”呢?在路过丽江古城的一畦菜地,发现了一座土砖堆砌的老院子,接下来懒人们叩响了那扇斑驳的木门。3个月后,院子的主人、一位80岁的老奶奶带走了她侍奉的花草,留下了一株垂丝海棠树和门口的菜地,搬迁到新城里去了。一年以后,在古城出现一家深具纳西民居风格的四合院建筑,门口的石头上刻有一行小纂:懒人公社丽江会所。院落宽绰舒朗,四面12间中西合璧的房间特色各异,由观景游廊和私密花园连接。
翰林,意为“文翰之林”,翰院是传统中国文人名士的聚居地。但这个翰院壹号不建于权势京都,也不建于繁华上海。它远离中心,反倒有几分处江湖之远的意味,但又不是隐逸山林,而是建于历史人文与自然风貌并重的山水之间。懒人们将此视为
一个诗意的栖息地,也是梦开始的地方:面对人性中最诚实的自我,表达心灵最渴望的自然生态。
一场穿越时光的华丽
这个四合院建筑,既像会所又像客栈。原址是两栋旧的纳西院子,由于太残旧,结构尺度也很难改造,因此设计师便按照纳西四合院的结构和建造方式重建,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旅居理念去改良,例如扩大采光面积和通风区域。乍一看,完整疏朗的院落,回廊、飞檐、栏杆、水池、花草、阳光、清风、明月,居中围合的天井还可仿古人摆上夜宴,阁楼上下遥相呼应,酒至半酣,虽无丝竹管弦,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恍惚间顿有人生几何之叹。
大堂空间也是旧遇新知围炉夜话的地方,而二楼的走廊布置精心极见精致,花窗、蓝天、老树,夜晚华灯初上,抬头可赏“月上柳梢头”的美景。房间里那些精美到极致的中式仿古彩绘家私,居然与配合着细致雕花的欧式壁炉和镀金化妆镜珠联璧合,犹如一朵朵盛开在记忆深处的璀璨花朵,穿越时光的藩篱,使整个房间充满令人目眩的惊艳与华丽。假如遇上天气晴朗的日子,哪怕足不出户,例如在“水龙吟”的房间,斜倚床上,就能遥望玉龙雪山,看看书、晒晒太阳,不做他想,唯与天光云影共徘徊。
细细闲逛,你会发现这里其实处处都有充满奇妙思想的设计与装饰,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充满每个角落的、与习惯思维相悖的设计灵感。那些花纹繁复的雕花与回廊犹如牡丹亭背景的剧照,而布满整个房间的壁炉、石膏线条又处处烙上了西方式审美趣味的深刻印记。
设计师:陈卫群
毕业于广州美院的陈卫群,在设计界摸爬滚打20多年,现为集美集团设计中心艺术总监。他曾设计过2005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人民大会堂广东厅、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大项目,但翰院壹号的设计经历最为奇特。也许是懒人的梦想五花八门,要求它“看起来很气派、住起来很舒服、感觉起来很温馨、说起来有面子,但钱一定要少花”。一时间要糅合如此多的矛盾因素,让擅长混搭的他也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耗费近一年的心血,这个理想会所终于诞生了,在美丽的丽江重现了东方庭院生活的前世今生。
一种中国式庭院的生活
这里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静谧,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就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每个房间都可以关起门来自成一天地,推开门来就是公共空间,因为聚会大多是熟人,即使公共空间也像家一样,晴天可以养花饲鱼,下雨天就坐在院子里听雨,邀上三五知己,还可以观雪品茗、对弈小酌,感受都市隐逸生活岁月的自然静好。
西风残照,古老的院落建筑,现代化的舒适设计,院里院外仿佛是两个世界,大门就像贯通起理想与现实的时光通道。在装饰上,设计师运用混搭的手法,让强烈的反差带来视觉冲击力,从院外低调的围墙到院内惊艳的红酒吧,到房间里的中式花窗搭配着西式壁炉,还有卫生间的中式的彩绘洗手盆加欧式水晶吊灯。花园小筑、红墙绿窗,定格成一幅幅风情绮丽的画面,仿佛又回到了那早已远逝的东方庭院生活图景中。
中国人把家叫“家庭”,有家必须有庭院,它既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个精神栖所。寄寓在翰院的咫尺方寸间,感悟山水之趣、丛林之野、美食之福、知己之乐、轶事之奇、古今之闻,在设计师陈卫群看来,“这是最传统的中国式庭院生活”。真正的乌托邦生活,即便不曾在现实里出现,但懒人们坚信,人生最宝贵的是天真,对生活、对自然都该有天真的挚爱。在这里,浓缩东方智慧、伦理、道德观念,翰院壹号与其说是他们的得意之作,毋宁说是他们追寻诗意栖居的内心写照。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