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飞(左)和林永健在剧中扮演两位县委书记,该剧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下基层干部面临的现实问题。
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正午阳光》,看上去有些不一样。
这是一部讲述民生话题的主旋律电视剧,但是和其他同题材作品不同,该剧的核心矛盾发生在两位观念冲突的县委书记之间,并由此反映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有观众甚至评价说,这部电视剧显露出民生题材作品所应有的操守,特别是在触碰现实的问题上,一点儿也不含蓄。
当前的电视荧屏上,电视剧大多是以娱乐产品的面貌出现,关注严肃话题的作品已是凤毛麟角。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正午阳光》却非要触碰别人眼中的“负面”,岂不更是费力不讨好?对此,该剧编剧陈锐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观众认为这部剧是‘带刺的玫瑰’,那我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本报记者 王国强
一车大枣牵出大话题
只用三年就让一个穷县甩掉贫困帽子的县委书记刘重,是副市长热门人选,为了迎接市里派来的考察组,他让办公室主任赶紧从该县最偏远的上岭村运些大枣过来。山路崎岖,雨后湿滑,结果,一位运枣的村民不幸掉落山崖。这是《正午阳光》开篇的故事。制片人刘燕军说:“大枣尽管不会说话,但整部剧可以说是‘大枣引发的民生思考’。”
这个运枣的故事,是山西一位作家在采风时挖掘到的。据刘燕军回忆,当初刚开始筹备这部戏时,剧组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听了这个故事,大家觉得找到了突破口。在这些创作者们看来,大枣牵引出的不仅是一段故事,更折射出人民群众在基层干部心目中的位置问题。
接下来的剧情充满矛盾。刘重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瞒报了这一事故;同为副市长候选人的康民生替村民着想,想要揭发刘重,却被人戳脊梁骨。随后,刘重引咎辞职,康民生接替他出任县委书记,却惊讶地发现,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重污染项目。究竟是追求GDP,还是注重可持续发展,成为剧中人物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些年,大家对GDP的讨论很多,我们想表达的是基层干部的一种选择。”陈锐认为,虽然这看似是一个环保问题,但从根本上讲,探讨的却是执政良知的问题。“是牺牲群众利益来推高GDP,还是本着让大家过上长久的好生活,选择一条不那么出成绩的道路?”陈锐认为,基层干部是否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决定着他们所作出的选择。
领导干部不再说官话
《正午阳光》播出后,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在刘燕军看来,一些主旋律电视剧不受观众待见,往往在于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偏于“高大全”,而这部没有什么娱乐卖点的电视剧能够吸引观众,可能是其在人物形象上的突破。他认为,剧中的刘重虽然有私心,但确实也有功劳;康民生尽管大公无私,却也有排解不了的烦恼。总之,剧中两位主人公的身份是县委书记,但其本质却是普通人。
剧中的代理乡长潘来山,是一个观众议论较多的讨喜人物。这位乡干部为了修路、修学校,想着法子从县里“要钱”,却总是拿不出过硬的理由。在外人看来,这个角色挺有创新性,可陈锐透露说,这个人物并不难写,因为他就是自己心目中基层党员干部的典型形象。“1991年的时候我在粤北山区做社教,跟很多乡党委书记、乡长打过交道,你能感受到他们世故的一面,也能察觉到世故背后朴素的真诚。”陈锐说。
其实,这部剧差点中途夭折。去年4月,剧本初稿完成后,大家失望地发现其剧情比较空洞,人物形象也显得有些虚假。“主旋律题材,有时候容易把人物写‘扁’。”陈锐意识到,要想让人物“圆”起来,没什么诀窍,只能靠观察和积累。
为了想办法盘活这个剧本,主创们专门找了几位县委书记去采访,不聊别的,专说工作之外的事情。刘燕军发现,大家印象中的领导干部总爱说官话,可私底下聊天,这些人时不时也爱开玩笑。于是,这些细节都在剧中得到了艺术呈现。
拒绝传授“官场智慧”
刘燕军觉得,拍摄主旋律电视剧,一直以来都是难事儿,创作上要把握好尺度,辛辛苦苦拍出来了,能播出的平台却少得可怜,“其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此前,他也曾拍过《结婚十年》、《中国式结婚》等收视率不错的电视剧,可他反思,不能老去拍一些不痛不痒的作品出来。于是,前两年他拍了《国门英雄》,去年拍了这部《正午阳光》,接下来他还想着拍一部有关食品安全的电视剧。
不少观众被这部电视剧触动,可也有人说,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学一点“官场智慧”。这让刘燕军有些失望,在他看来,这与剧组的创作初衷有些背道而驰,“我宁愿一个人笨口拙舌,也不愿他聪明过头。”陈锐则希望,观众能够从剧中体会到他想要表达的“良知”。“当初正是这个主题触动了我,让我能投入进去干这件事情。”陈锐说,“关于良知的思考撞击着我的灵魂,也希望观众能体会到这层深意。”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