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金榜题名,印有文字的香必须竖起来晾干。
晒好的香需要人工包扎,这道工序将在今后的机械自动化中得到解决。
上色目前仍是制香的一道手工工序。
杨兴乐 摄
【头版纵深】之
特色产业样本分析
作为新会富有特色的“名片”产业,双水小冈制香业有着600年历史,孕育了上下游制香企业600多家,2010年12月获授“中国香业产业基地”,如今是全国最大卫生香生产地,产量占据全国1/3,年产值达到10亿元,目前小冈香制作技艺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令人尴尬的是,小冈香声名在外实则发展遭遇阻滞,特色产业十年瓶颈今现曙光。本地没有一个专业市场已困扰行业多年,如今正利用“三旧改造”政策极力推进中,而生产基地仍遥遥无期,循环利用双水电厂蒸汽目前只处于设想阶段。
机械化成趋势:手搓香、晒香场仍不可完全代替
车过新会黄宣充大桥就是双水小冈,放眼望去左右各有一座小山:左边山上是“梁大成”等品牌香厂的招牌,右边山上则是“中国香业产业基地”大字矗立;一路向前,大大小小的香厂从沿街大路向各个村庄延伸,在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小冈区域内,集中了300多家制香企业,而整个双水镇,制香企业则多达600家。整体而言相当规模、个体而言相当落后,作坊式生产和家庭式经营占主流,这样的小冈香业现状,何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巨大冲击?
在双水,规模在30—50人的香厂很多,但超过百人的香厂只有10家左右。副会长戴碧余的蓬江香厂就是大厂之一,厂内的过百名雇工基本都是外来工,有夫妻档,一家人吃、住在厂里,也有拖儿带女的家庭,散布在制香的各道工序上。
晒场上,工人在翻香,烘炉旁,层层叠叠的香架准备入炉。“单靠晒场满足不了制香的需求,现在不论是否雨天烘炉都会开动”,戴副会长介绍说,虽然烘炉烤香的成本高一些,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手短缺的问题。小冈制香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也遇到了人手短缺问题。为破解这一困局,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机械化来应对人手紧缺。
国内目前有三大卫生香产地,分别为河北保定、福建翔安、新会小冈,其中以小冈制香历史最为悠久,香厂最密集,总产量最大,品种款式最多,从单一的竹签搓香发展到塔香、击香、异型香、工艺香、熏香、棒香等一应俱全,品种达150多个,一个集产、供、销一体化的香业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然而,制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香的备料、加工、晾晒、包装等需要大量人工。“当地做手搓香的人越来越少,外地人干一段时间就走”。面对困局,小冈香业应用机械化替代人手成为必然。
双水镇计划到2020年将小冈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的驰名香业生产、研发基地。如今,机械化制香扩大了小冈香的市场占有率,但是,随着烘炉和机械制香的普及,手工制作仍有难以取代的优势。“机械香虽然成本低,但是工艺差,容易熄火”,“烘炉虽然在雨天能发挥作用,但日光晾晒出来的香味靓,烘炉则容易使香味流失”,据小冈香业联合会介绍,目前烘炉在业内的普及率不及两成,手搓香约占一成,但价格是机械香的2倍以上,虽然机械化成潮流,但手搓香、晒香场仍不可完全代替。
“虽然搓香等传统工艺产品制作复杂,但在海外市场很受欢迎,售价也高。”据介绍,这种传统制作的卫生香,严密度、燃烧性更好,出口的高级香基本是这种传统手工制作。小冈香业联合会与新会区质监局在2009年联合制作了卫生香的生产标准,对用料、含量、环保、燃烧度、产品标识等做出了规范,不过搓香产品,最大的卖点仍是传统工艺。小冈手搓香工艺为全国独有,今年小冈香制作技艺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机械化不断提升的同时,传统工艺得以保留?这个课题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探讨。
缺乏专业市场产品附加值低利用“三旧”改造推进中
在小冈乃至整个双水镇,聚集制香以及配套企业多达700多家,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背后,尴尬的是本地竟无一个专业的香业市场。建造专业香业市场,成为了双水镇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到的问题。
“作为中国香业基地,双水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营销平台,建立香业专业市场已成为我们很多企业的期盼。”在双水镇政府,镇领导向记者介绍说,“主要是土地问题,因为所有的土地使用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香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所带来的产值和利税满足不了土地指标的条件。”
据介绍,双水虽是中国香业生产基地,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营销平台,产品大多运往厦门、顺德销售,导致小冈香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制约了产业发展。业内人士早已意识到,产品利润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市场手中,只有掌控了销售渠道才能把握市场。
“双水香业名声在外,底气不足,产品虽远销到东南亚,但在本地没有一个专业市场。兴办宗教用品专业市场,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创建,有利于香业商品的流通,有利于双水香业的发展。”今年江门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建议,上级政府批出专项用地指标或制定专项“三旧改造”政策,挖掘民间资金建设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宗教用品专业市场,以大市场吸引大客商促进大发展。
“我们现在基本谈妥了一个占地50多亩的废旧纺织制衣厂,利用三旧改造政策,改造成香业专业市场”,小冈香业联合会徐会长介绍说,这个专业市场的打造需要3-5年的周期,但是之前受各种条件制约已经苦等了10来年,希望能打造一个一站式的专业市场。
香业基地仍遥遥无期有望循环利用双水电厂蒸汽
双水镇的制香业近年来也经历了一些大转变:从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转向以工厂化生产为主,从传统手工生产为主转向以半机械化生产为主,从较为单一的品种转向多品种、多档次发展。随着机香的普及,香厂和小作坊的生产环境普遍改善。但是,香业企业规模仍然过小,经营过于分散,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制约着香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是推动产业集聚。
政府部门意识到,当前小冈制香业正处于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双水镇政府就表示,该镇正大力优化升级香业产业,其中产业规划和基础配套建设是关键内容:一是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的力度,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二是筹建小冈香业专业市场,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宣传、推广、交易平台;三是筹建香业产业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企业向规模化发展。
香业产业园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好处?由于制香需要很大的晾晒场所,用地紧张成为了制香业的发展瓶颈。如今的小冈乃至双水镇,有制香企业的地方,都能见到大片的土地被利用来晒香,“以每家制香厂占地2亩计算,双水制香业占地超过1000亩”,而如果建立一个专业的制香基地,占地面积不会超过400亩地就能整合目前所有的制香企业。双水镇领导向记者表示,如果能建立制香园区、集约用地,那么,晒场能够恢复成耕种地,对产业发展是极大的利好。目前,该镇正在努力促成香业市场建设,争取市、区乃至省的支持,解决用地指标,早日推动产业基地建设。
“这一产业基地,将会有一个蒸汽烘干中心,产业园区内的制香企业将通过输送带,将香品集中到一起,利用双水电厂的蒸汽循环解决制香烘干难题”。按照设想,这个专业生产基地将有利于集约经营的推行,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改革,有利于产品品牌的研发,有利于循环生产的实现。
以产业的集聚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继而实现产品品牌的升级。小冈制香业的专业市场和生产基地设想,还涉及到品牌建设,2002年小冈香业联合会开始追讨被人抢注的“小冈”商标,至2009年7月成功追返。目前,小冈香业联合会正积极树立“小冈”香、香料商标品牌,推动品牌企业、发展地方经济。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通讯员 肖浩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