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五成考生上本科线--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放榜!五成考生上本科线

2013年06月26日08:45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获推荐上清华 总分:全省文科前十

获推荐上北大 总分:683分

获推荐上北大 总分:652分

  昨天,高考正式放榜,东莞30037名考生通过多种渠道查询成绩。其中,有3名考生进入了全省文理科前十名。在成绩公布的同时,省考试院也划定了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第一批本科院校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在594分以上,理科在574分以上,第二批本科院校文科录取分数线在498分以上,理科在480分以上。其中,东莞地区有2789名考生上了第一批本科高校(重点线),12188名考生上本科线。

  今年东莞高考取得较好成绩,上线总人数、本科上线人数和第一批本科(重点线)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今年高考共有普通类考生24344人,其中,第二批本科以上上线12188人,也就是说,五成考生都达到本科线。

  截至记者发稿时,东莞尚有3名考生尚未查到高考成绩,但他们已经接到了省考试院的电话通知,被告知进入了全省文理科前十名。一两天后,他们才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查询到高考成绩。

  这三名学生分别是东华高级中学文科考生曹子健、理科考生张心怡,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理科考生吕晚晴。

  事实上,高考成绩尚未公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招生办负责人已经悄悄来到东华高级中学、东莞中学,约请高分考生报考清华北大。

  东华高级中学一名负责人说,该校有12名理科考生的总分高于680分,其中2人在700分以上,而文科考生有2人在669分以上。保守地估计,在这些考生中,共有15人能上清华北大,再加上北大医学院,预计人数可以增加至近20人。

  在得知上述成绩后,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惊讶地说,一所高中学校一年能有近2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这在广东省内是罕见的。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

  ■聚焦

  三名校长实名推荐考生可上清华北大

  去年11月,东华高级中学和东莞中学首次获得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资质,而东华高级中学还获得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的推荐资质。也就是说,东华高级中学可以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实名推荐一名考生,而东莞中学可以向北京大学实名推荐一名考生。

  在经过衡量之后,东华高级中学向北大实名推荐了理科考生黄乐玫,向清华实名推荐了文科考生曹子健,而东莞中学向北大实名推荐了理科考生王聂建林。

  在昨日公布高考成绩之后,黄乐玫查得总分是683分,曹子健进入了全省文科前十名,而王聂建林查得总分是652分。也就是说,两所学校的三名获校长实名推荐的考生,都可以顺利进入清华北大。

  其中,黄乐玫和曹子健有望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不过,王聂建林的“裸分”达不到北大录取线。幸运的是,王聂建林获得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将有60分加分,十拿九稳地达到北大的录取线。

  王聂建林说,当查到自己的成绩之后,心情低落了一下,心里也忍不住感谢校长。“我平时的成绩一向不错,也认为裸分才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说真的,我十分想考高分,为校争光。不过,由于自己的心理素质没过关,发挥失常,只能留下一些遗憾了。”

  为什么原本可以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的优秀考生,校长还要实名推荐呢?

  东华高级中学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公平和公正,校长实名推荐会选择综合素质最好的学生,即使这些学生不靠加分也能上清华北大”。他不赞同学校为了多一个上清华北大的名额,而把选拔的标准放低,实名推荐出来的学生,其实是要代表一个学校的水平和形象。

  他说,校长实名推荐标准首先要看“品德”,被推荐的学生是要公示和投票的,品德不过关,难以服众。其次才是成绩。同时,“特长”也是推荐时考核的标准之一,有特长的考生,更是全面发展。

  最小作协会员热心公益

  曹子健

  在许多同学看来,东华高级中学的文科考生曹子健被校长推荐给清华,这绝对的意料之中的事。

  她成绩优秀而稳定自不待言,还是东莞作协年纪最小的会员。她给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弟弟妹妹们送去自己的散文集,也曾在公益活动现场义卖作品,所得全数捐给公益机构。

  常常“独占鳌头”的女生

  黄乐玫

  在东华高级中学校长眼中,理科班的黄乐玫综合素质排在第一位。

  她成绩优秀,高三综合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理科班里,黄乐玫的竞争对手是两个大男生,三个人你追我赶,死咬不放。然而,这两个大男生提到黄乐玫时,仍只得乖乖承认“绝对是她独占鳌头的时候多”。

  解题像在做“实验”

  王聂建林

  东莞中学的王聂建林是名竞赛高手,物理、数学获得过国家级奖项,市级的比赛更是不在话下。

  东莞中学有关负责人说,看重王聂建林学习的精神。王聂建林说,他每解一道题,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实验”,即使知道解题的方法也不会立即写下,而是转而试试其他思路”。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