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动全城”--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中考“考动全城”

2013年06月18日08:10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昨天是中考首日,经过一个上午奋斗,莘莘学子从容地走出考场。

考生走出考场后对着老师直呼“好简单”。

家长们在考场外“陪烤”。

  昨天上午,广州因为一场考试而忙碌起来:全市149个考场统一布控,交警为考生护航指路,老师当起了“红衣保姆”,家长全程请假“陪烤”……中考是一张大考卷,卷面上考察学生的能力,背后则考验着每个家庭的智慧、每位公民的素质乃至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考保密!记者获悉,为了提高对试题的保密性,防止出现考题与模拟题的类似情况,广州今年加强了对中考命题前的试题收集:对区、学校,甚至是教育机构的模拟试题都进行了一番摸查比对。不仅如此,招考部门还给所有试卷“穿上”透明保护膜,防止被盗被损。

  考监管!考试期间市招考办派专人对具备互联互通网上巡查系统的考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要求未实现互联互通的考场开启本地监控并保存录像。广州市招办主任林洽生表示,考场监控还是采取以人防为主,监考老师会采用一前一后,一坐一站的形式进行监考。如发现考生携带手机或夹带资料进入试室的,将扣除当科30%的成绩。

  考服务!每年中考,广州都会为特殊考生开辟绿色通道,今年也不例外。据悉,昨日上午,全市分别为2名视力障碍的考生特制放大试卷和答题卡,允许2名弱视的考生使用放大镜、2名听力障碍的考生佩戴助听器参加考试。并为出水痘、腮腺炎、发热等传染疾病或行动不便等其他特殊情况的考生启用了14间备用试室。

  考交通!由于中考8时开考,不少学校要求学生7时半前到达考场,因此中考考生集中出行的时间恰好与上班高峰期错峰。记者获悉,在早上7时20分前,全市各主干道均较为畅顺,广州交警提前对贤韵街路口等拥堵黑点进行了交通管制,据悉,截至昨日中午,广州交警未接到任何一名考生或家长的求助。

  考学生!延续了历年稳中求变的命题取向,昨天的两门考试均未见“偏题怪题”,结束后学生大多神色轻松地步出考场。今年中考语文采用了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以“出错”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少考生都觉得与生活联系紧密,有话可说。而物理科也并未如往年“难倒”大批学生,专家更预言今年平均分将重回合格线。

  考家长!研究志愿填报、做好“后勤部长”、全程接送陪考……每年中考,考生家长甚至比考生还紧张。记者昨天在各大考场看到,“红衣”家长打气团的规模不输高考,甚至还有全家老少起早出动,提着点心礼物在场外守候,只为给考生一个拥抱,一声加油,一种爱的力量。

  中考短短3天,浓缩着社会百态。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冷酷也有真爱。让我们再次祝福这些“应考者们”都能在这场大考中取得高分!

  陪考故事

  陪考不是3天,而是3年

  昨日上午10点,语文科开考已有一小时,广州二中考场外仍有不少焦急等待的身影——时而抬头探望,时而低头看表,梁先生就是其中一员。

  为了陪孩子中考,梁先生两夫妇专门请了3天假。这天早上,他们调了三个闹铃,6点就起床:一个准备早餐,另一个对照清单逐一检查儿子的证件和文具。“其实哪用调闹钟,一晚上我都没怎么睡。”按照计划,他负责开车接送儿子,妻子则在送完考后在家做“中考餐”。

  “其实,陪考哪止3天,3年前就开始了!”梁先生笑道,从“小升初”联考、单考、特长生考试到如今的中考,3年来,他俨然已成“资深陪考”。

  3年前,儿子小学还没毕业,梁先生就加入了“陪考大军”。

  他还记得,当时为了让孩子避免电脑派位的风险,一家人提前半年就打听各种升入名校的方式,因为儿子小梁学过5年钢琴,梁先生毫不犹豫地给他报了省实验中学、16中等几所公办学校的特长生。

  “多跑几个学校就是想碰碰运气,我儿子只考过了业余7级,别的孩子多数都过了9级、10级,还有的拿了一堆奖项。”可惜小梁未能在这一仗里闯入名校大门。

  事实上,让梁先生身心俱疲的还是后来的“小升初”联考和单考。他说,那时的民办初中还没有分裂成“大小联盟”,17所民办初中实行联合统考,还有不少游离在联盟外的名校为了抢生源,与联盟“错峰”单考。

  抱着“多报多试”的心态,梁先生为儿子报了二中应元学校、培正中学和中大附中。那年的6月特别热,26日上午刚考完联考的语数英3科,下午就赶到培正中学考试,第二天一早又到中大附中接着考。

  “儿子很争气,自己很幸运。”这是梁先生常挂在嘴边的话。皆因在那场接近20人取1人的比拼中,小梁成为了那个“1”,迈进了二中应元学校。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广州传来了即将实行“指标到校”的风声,使他的优越感降到冰点。

  根据当时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广州的所有示范性高中30%学位面向全市的初中分派指标,而指标的分配是以户籍学生占比作唯一标准;指标生可享受不低于该高中近三年录取分数线降30分录取优惠,指标名额则根据中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列。

  “这意味着,一所人数较多的初中可能拿到更多的名校指标,优质初中的中上游学生很可能挤不上指标,提前批分数线还会上涨!”梁先生说,那段时间他总寝食难安,甚至更加入了一个家长QQ群,与其他家长讨论对策。不过在孩子面前,他却总说一句话:“怕啥!影响不了你!”

  直到今年4月底,教育部门宣布新政将推迟3年实施的一刻,梁先生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这一路走来实在是很不容易,考学生也考家长!”让梁先生更感慨的是,走过了这一站,他的“陪考之路”或许还将持续3年。

  “来陪考,倒不是真的能帮上什么忙,更多的是自求心安,希望能跟孩子一同渡过难关。”梁先生坚信,大多数的家长都有与他相似的经历和想法。

  场外表情

  师弟妹“喊楼” 为考生鼓劲

  “中考顺利”、“考上华附”。还没开考,花影中学的校园里已沸腾起来。初三的学长学姐要中考了,初一、初二的学弟学妹便挂起一道道横幅,在教学楼高声“喊楼”,给前辈们加油助威。另一边,高一的学长学姐们,也在考前给学弟妹精心打造了一块刻上“中考加油”的牌匾。不仅如此,作为过来人的他们还送来了贴心锦囊——为考生们支招应考注意事项和抢分妙诀。

  看到学生们同窗情深,老师们也备受鼓舞。该校的马校长说,接下来的两天他们还会来考场外“压阵”,以实际行动给学生们力量。

  算好时间为 考生煲汤送点心

  与往年一样,陪考家长团依然是考场外亮丽风景线。记者在华师附中考场外看到,尽管天气炎热,但家长们依然在大太阳下“烤”足一上午,半步不愿远离。

  突然,一位起身离开的老人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细问才知,这位年过6旬的邓姨并非想回家休息,而是算好了时间给参加中考的孙女煲汤。“一会还要送过来给她喝!”

  而家住番禺的家长温先生因为路途遥远,虽不能如张女士那样为孩子准备热饭热菜,但他早已在附近的面包店为女儿准备了喜欢的甜点。“这3天,我的任务就是当好女儿的‘后勤部长’啊!”温先生笑道。

  走错考场 致语文缺考

  今年广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出错”,而广州47中考场的两位考生却成了活生生的切题素材——因为走错考场,他们丧失了语文单科的考试资格。

  昨天语文科开考10分钟后,47中考场两名“无证考生”的出现让在场所有人神经紧张。“我们的准考证都在班主任手中!”眼看马上要禁止入场,两名考生连忙与主考方交涉,最终经得了校方同意先进考场,随后由考生的班主任将准考证送来。

  不过,考场大门关闭前依然未见有老师送来准考证。更意外的是,考试进行到37分钟时,这两名“无证考生”又步出了考场。

  记者了解得悉,这两名考生的考场应该是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校区。

  封锁线久久未撤 急坏考生

  昨日7时40分,正当大多数考场的考生已在教学楼内安静备考时,中大附中考场的教学楼下仍站满了考生。“到现在还不让进考试楼,哪里有足够的时间让考生去洗手间?”一名送考老师对安保人员的质问引起了一阵骚动。

  几分钟后,封锁线终于撤除,此时,广播已开始播放考试规则,整栋大楼却充斥着爬楼梯脚步声,厕所更是排起长龙,让考生和老师们焦急万分。

  又见压点进场 “飞车帝”

  昨天早上离禁止入场还剩最后3分钟,47中考点门外一辆的士飞驰而至,几位陪考老师立马冲上前:一位付车费,一位开车门,还有一位拉着学生向考场狂奔……“进去了!进去了!”看到考生压着点进了考场,在场所有人才舒了一口气。

  而在中大附中考场,正当考场铁门徐徐关闭之时,一名女生却从考场内跑了出来。只见这位学生神色焦灼地请求保安别关门,然后急冲冲地跑了出去查找贴在校门口的试室安排表。原来她一时紧张过头,竟忘了考场在哪。

  十年变迁

  优质学位逐步全市共享

  示范性高中逐年打破区域招生藩篱,优质学位全市共享;投档录取进一步规范,降低高分跌档的风险……近10年,是广州基础教育发展最快的10年,是学生人数上涨最迅速的10年;是人们对优质学位追求最强烈的10年,也是招考系统最受考验的10年。

  走到了广州实行网上录取的第10个年头,时至今日,广州不仅实现了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计划超过报考人数,示范性、省、市一级学校的优质学位占比更达94%。借此,南方日报与读者们共同回首广州中考10年变化,细数一个个改革的脚印。

  方式内容 中考体育科变化最大

  广州如今的“中考”事实上包含了两个考试: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而这“两试合一试”的做法从2006年才开始——当年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深化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广州中考考试方式从“两试分离”改为“两试合一”,并延续至今。

  在科目内容上,广州中考的变化也与省里的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2003年秋季开始,新课改在全省全面实施。翌年,广州中考的科目确定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六科文化课和体育,共为七科。

  此后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科目在内容和分值上有所调整。如英语科,如今的中考英语口语考试从2003年才开始试验,2004年起,英语口试全面纳入中考,并占中考总分的15分。

  相比而言,中考体育的变革动作更大。2007年之前广州的中考体育采取“指定(50米跑)+抽签+自选”的考试模式。2007年至今改为“必考+自选”模式,并在选考项目上有所微调。

  今年,广州中考体育考试迎来了“大变脸”: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组成,总分为60分,其中统一考试4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计入考生学业考试总成绩。此外,必考项目也由200米改为800米(女)或1000米(男),选考项目精简为5项选一。

  招生范围 打破招生区域限制

  在招生范围上,广州的示范性高中在近10年逐渐打破招生的区域限制,目前已实现优质学位的全市共享。

  2003年,广州开始扩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范围。在原来华师附中、省实、广雅、执信、2中、6中、广大附中、铁一、协和等9校继续将招生计划数全部面向越秀、荔湾等“老八区”招生的基础上,将“老八区”12所区属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范围扩大到面向八区招生。

  2004年,原越秀、东山、荔湾、海珠“老四区”开始视作同一个招生区域延续至今,七区区属示范性高中面向外区招生比例的规定,也由原来的“不低于20%”调整为“不高于50%”。直至2009年,该比例再被调整为“不超过25%”。

  2011年起,优质高中招生范围开始全面放开。先是当年首先放开13所省、市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十二区、县级市招生,且不设招生名额限制。由省、市财政经费投入的省、市属普通高中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市考生。去年,区、县级市属示范性高中也全部纳入全市招生范畴,实现优质学位全市考生共享。

  今年,按照国务院缩减择校比例的要求,广州省一级公办普通高中以学校为单位将招收“择校生”的占比降到15%,市、区(县级市)一级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10%。而“公办择校”这一招生方式,也将从明年起成为历史。

  投档录取 从“分数优秀”到“志愿优先”

  2003年,广州中考首次实现政策、录取系统和数据管理的“三统一”。并确立了录取工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第二阶段为职业类学校录取;第三阶段为职业类学校补录,这一程序规范一直沿用至今。

  2004年是广州投档方式改革的重要一年。当年改变了以往沿用多年的“分数优先”投档方式,而运用与高考接轨的“志愿优先”投档方式。“改革的初衷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了考生的志愿,缩小同类学校之间的生源差距,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广州市招办有关负责人解析。

  而为了减少高分落榜的现象,广州还在当年设置了“高分优先投档线”,并采取择校生计划公开、按择校志愿填报投档录取的办法,增加了择校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

  另外,在职业学校录取上,同年开始采取职业类学校同一批次同场录取办法,与以往按照学校等级分成若干批次的投档录取方式相比,同批录取更有利于考生自主选择学校。

  去年,广州市招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中招录取办法,将普通高中新生注册报到时间统一提前至录取结束后立即进行,对未按时注册报到的考生录取资格予以注销,空缺学位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当年更取消了备受争议的“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和“市优秀共青团员”照顾录取加分政策,招生录取进一步从严管理。

  统筹/策划:戎明昌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实习生 张莹鑫 吴师 吴笛 李四方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