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刘欢合作演绎《我和你》
◆尹罗娜
“女神”二字,第一感觉便是疏远,可是当与莎拉·布莱曼面对面交流时,才知道“月光女神”其实也可以很亲切,甚至可以有点可爱。采访时,她会兴致勃勃地与大家聊中国各地的小吃,听到大家强力推荐的,还不忘让助理记录下来,找时间去尝一尝;而聊到即将于6月23日在上海大舞台为大家带来的“追梦”演唱会,她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不为别的,就为这次演唱会是她为自己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所准备的一次预演,“从小我就梦想着有机会能去外太空,我已经追逐这个梦想很多年。”
漫长而美好的“追梦”之旅
2015年,莎拉·布莱曼即将开始进行一场被她自己称为“我能想到的最伟大的探险”——搭乘一艘“联盟”号宇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为期十天的太空之旅。在那里,她将每天绕地球飞行16圈,并且她将成为第一位在太空录制歌曲的职业音乐人。对这场即将展开的旅程,布莱曼充满期待,将之比作恋爱,她说:“美妙极了,沿街散步时,这个好消息都陪伴我左右。”
这场追梦之旅的起源要追溯到40多年前,当莎拉·布莱曼还是个8岁小女孩时,她就常常梦见壮观的、未知的东西:“当我回首往事,思绪在我眼前浮现一幅幅画面,这里有我人生中有幸经历的所有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最重要的一个转折,也许是1969年。”那个夏天,当看到电视屏幕中,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着陆时,布莱曼觉得自己发生了变化,所有的希望和心愿都转移了。
在准备此次飞行任务的过程中,莎拉·布莱曼录制了一系列新歌,这些新歌受到她所接受的训练的影响。她说:“它们在潜意识里是相互联系的,想传达的情感是:我们仰望夜空,我们做梦,我们设想,我们探索。”带着这张全新的专辑《追梦人》,莎拉·布莱曼也将第三次来到中国进行自己的巡回演唱会,“人们对梦想和期望的追求可能就构成了我们最强大的力量,相信有些东西可能遥不可及却不会妨碍我们伸手努力。一段旅程,达到终点,就算是有收获的。”
此次巡演,从演唱会曲目到演出的策划与设计,莎拉都亲自参与。上海站演出的舞台设计引入了宇宙空间和星际的概念,一些以往从未被用于演唱会的舞美技术都被动用,歌迷还会看到特地从国外空运而来的巨型玻璃屏幕和延伸舞台。届时舞台上将出现一个逼真的星际空间,“月光女神”将出现在一颗巨大的星球上……用她自己的话形容就是:“整个舞台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三维动态的童话世界!”
唱歌是最出众的才能
1960年,莎拉出生在英国伯肯斯特得。三岁时被母亲送到了芭蕾舞学校训练,在那里,她过早地明白什么是竞争。那时候,所有人都坚信莎拉将成为一名职业舞蹈家,直到12岁那年,莎拉在学校的期末汇演上演唱了《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一首歌曲。连母亲保拉回忆起也感叹道:“我从来不知道她能唱得那么好,当她唱到高音的时候,所有人都为之倾倒。我相信,就从那一刻开始,她就与歌唱不可分离了。”也正是从那时起,莎拉发现了自己声音上的魅力。
14岁那年,莎拉·布莱曼开始前往伦敦的一所专业的芭蕾舞艺术学校学习芭蕾与表演,“在那里,我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并开始接受一些声乐上的东西。”有一天,在芭蕾课结束后,年轻的莎拉没有像平常一样离开,她看着老师的眼睛,大胆地说:“我要离开这里,我觉得我呆够了。”出人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生气,她说:“是的,你可以离开,去创造你的人生。”
16岁的莎拉加入了当时著名的BBC节目Pan's People当舞蹈演员。“是的,我就是个歌舞女郎。”像她这样的青春女孩随处可见,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一年后,莎拉离开并加入另外一个组合“Hot Gossip”,这个组合让18岁的莎拉有了第一首单曲《I lose My Heart to a Star ship Trooper》,让她振奋的是,这首
歌销量超过了50万并在全英单曲榜中名列第六。可是6个月后,当她再次发行新单曲,却连排行榜前50位都没有进入。
影子下的“音乐剧女王”
1981年,21岁的莎拉·布莱曼参加音乐剧《猫》的面试,由此结识了该剧作曲者安德鲁·洛伊·韦伯。为了显示自己符合剧组招聘要求中“与众不同”的要求,她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从上到下一身碧绿,还弄了个蓝色的莫希干头。所幸,韦伯看到了她出众的歌唱潜力,莎拉获得了一个小猫女的角色。
可真正引起韦伯注意,却是一年之后,当莎拉离开《猫》剧组,转到另一部儿童剧《夜莺》中担任主角之后。有一天晚上,韦伯决定去看一看这场演出,结果对莎拉的表演大吃一惊。“在我爱上莎拉之前,我已经爱上了她如珍宝般纯净美好的歌喉。”韦伯曾这样表达他对莎拉的一见钟情。
就这样韦伯成为莎拉最大的伯乐,也让莎拉的音乐生涯开始了颠覆性的转机。很快,韦伯和莎拉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走到了一起。在韦伯的安排下,莎拉在其多部音乐剧中担任主演,包括《剧院魅影》、《歌与舞》和《安魂曲》,韦伯甚至以莎拉为灵感缪斯,为她量身创作了震惊世人的音乐剧《剧院魅影》。莎拉·布莱曼一炮而红,还凭借《安魂曲》得到了她第一个格莱美奖提名。
在《剧院魅影》中,莎拉扮演克莉丝汀,这一角色是韦伯为她量身定制的,并坚持由她出演,莎拉成功登上百老汇舞台。但由于是韦伯的妻子,她的成功招致了嫉妒者的讽刺和媒体的怀疑。莎拉开始感到不快乐,“和安德鲁6年的婚姻生活只是报纸上的我。无论我多么努力,他们从不以我自己的成就来评价我。因为我嫁给了非常成功的男人,人们高度关注我们的私生活,我没有了自己,我的一切都和他紧紧联系在一起。”站在韦伯成功的阴影里,莎拉觉得自己过早地衰老了。莎拉主动提出离婚请求,“在我们分开后,我需要重新开始。尽管有点可怕,但我想会好起来的。”
幸运的是,不做“音乐剧女王”之后,莎拉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定位,1995年的摇滚专辑《Fly》中,她与安德烈·波切利演唱的《告别时刻》引起巨大反响,仅在德国的销量就突破了300万,并成为了德国史上最畅销的单曲,连戴安娜王妃的葬礼音乐也选用了这首歌。2000年她发行了专辑《月光女神》,一举登上Billboard古典跨界排行冠军,这一次,她的名字再次横扫世界乐坛,并为她收获了“月光女神”的美誉。
音乐是最好的“蓝颜知己”
莎拉·布莱曼的一生,注定是与音乐结缘的,而相应的,则是她在音乐世界中的多位“蓝颜知己”。
为莎拉带来职业生涯巨大转折的韦伯自不用说,她的其他两段婚姻对象也同样是与她的工作伙伴,尽管最终还是分开,但是对于他们的才能,莎拉从不乏赞美之辞。而最被世人熟知的“蓝颜知己”,当属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他们合唱的《告别时刻》,充分体现了“金童玉女”珠联璧合的完美与默契,该曲不仅成为1997年全球流行乐坛最热门金曲,也让莎拉打开另一扇门,成为横跨古典与流行的音乐女神。
除此之外,莎拉与中国歌手也有着不小的缘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她与刘欢合唱的《我和你》让所有观众都惊叹,也让她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外国女歌手,“我特别感谢刘欢,他帮助我理解歌词意义,甚至帮助我矫正中文发音。”对于合唱者刘欢,莎拉·布莱曼赞不绝口:“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的声线很特别,与我的很不一样。这首歌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融合到一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仅如此,莎拉与歌手费翔也是好友关系,很多人甚至完全想不到他们会有交集。1991年,费翔投考百老汇,评委之一正是莎拉·布莱曼。后来两人又在《剧院魅影》克莉丝汀和其未婚夫R的一个唱段中有过合作,费翔还为莎拉担任过美国演唱会的嘉宾。费翔曾开玩笑称,“我猜她喜欢高大男人,所以让我通过了考试。我跟莎拉·布莱曼一起合作在40多个城市演出过,她是个非常好的艺人,十分敬业。”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