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神舟八号的纪念封
大河网讯(李清理 杜森)6月11日17 时38 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数千名群众中,再次出现了济源市民的身影。
阿毛,今年38 岁,是一名军人,更是一个狂热的航天集邮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曾多次参加全国集邮展览并获奖。天宫一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发射时,他用手中的相机清晰地记录下了那些历史性的一刻,而且还搭载了自己设计的纪念封。去年,神舟九号发射时,他拍摄的刘洋的照片被刘洋盛赞,并在30 张照片上亲笔签名。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阿毛,他讲述了自己与“神舟”号飞船发射的5 次“姻缘”。
第一次:萌发了热爱集邮和航天事业的种子
1991 年年底,16 岁的阿毛光荣入伍,而他工作的地方恰好在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在发射中心的日子,他对航天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情。第二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被批准正式上马,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定为发射场。
1992年8月14日7时,中国“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澳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卫星发射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这是阿毛第一次亲眼看到卫星发射,“对于当时刚成年的我来说,现场的那种震撼无法比拟。”阿毛说,自此,一颗热爱集邮和航天事业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芽。
第二次:阔别20 年后,见证“天宫一号”发射
在酒泉呆了几个月后,阿毛便调到了其他地方,但是对集邮和航天事业的热爱丝毫不减。之后,他开始专注于航天邮品的收藏、整理、研究,热爱摄影的他开始设计制作纪念封,并经常在所在的部队开集邮展览,为战友们讲解航天知识。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阔别酒泉将近20年,阿毛抽出三四天时间,第二次来到了那个令他梦萦魂牵的地方,观看“天宫一号”的发射。
“那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绝不亚于第一次观看卫星发射时的场景。”阿毛说,不仅仅赞叹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而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待过的小房子没有了,换成了漂亮的大房子,发射中心各方面的条件都变化很大。
第三次: “神舟八号”让他感到最遗憾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 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因为工作原因,阿毛没有去成。他说,“没亲眼看神舟八号发射,是我最遗憾的一次。”
但是由他设计的“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太空交会对接搭载”的纪念封,成功搭载了“神舟八号”,一共有50封。
邮票、纪念封和邮册等邮品,看上去并不复杂。外行人看来,这些人工制作的东西不过是盖了几个戳,经过一番“倒饬”,才有了那么多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但对于阿毛来说,一件珍贵邮品的诞生,往往有着不平常的来历。
第四次:给刘洋拍的照片被其盛赞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3 人飞行乘组。
这一次,阿毛没有再错过。他不仅设计了“神舟九号”纪念封,还专门赶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又一次激动人心的一刻。阿毛说,一则他被“载人航天”感动,二则希望发射现场能有济源人的身影。
让他最高兴的是,在航天员出征前,他拍摄的刘洋的照片,事后委托别人送给刘洋后,得到了刘洋的盛赞。“而且刘洋还分别在30张照片上,亲笔签名了。”他一直当宝贝似地收藏着。
第五次:他感叹“技术人员越来越自信了”
前天下午5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阿毛利用端午节的3天假期赶到了酒泉,他再一次用相机记录下了现场的情况。航天员出发前的盛况,媒体记者辛苦工作的身影,还有“神舟十号”发射的那一瞬间。
阿毛说,设计制作邮品,到发射或回收现场进行后续工作的任务都不容易。为此他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才得以搭载了一套精美邮品。
说起这几次亲眼见证“神舟”号飞船发射的经历,阿毛感叹地说,“技术人员越来越自信了,参观的人也更多了,航天事业蒸蒸日上,是我们执著航天邮品的动力源泉。”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