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每万人不足3个--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广州社会组织每万人不足3个

2013年06月04日08:32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近日,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广州社会蓝皮书正式发布。

  蓝皮书分析,社会矛盾仍处多发期、劳动争议突出、社会服务管理不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组织整体结构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也成为2013年广州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挑战。

  为此蓝皮书建议,要大力培育和推进社会组织建设,通过社会组织方式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完善的机制。

  【问题】群体性事件以劳动争议为主

  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透露,近年来广州市每年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一直均在4万件以上,位居广东省第一、全国大城市第三。仅2012年广州市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劳动争议案件就达51816件,约占2012年全国处理争议案件151.2万件的3.4%,涉及保护劳动者债权5.66亿元。

  在地域分布上,劳动争议“高发区”除了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企业用工管理制度相对不规范、产业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郊区和城乡结合部外,还有向城区的部分服务性产业转移趋势。2012年,有据可查的、仅发生在广州市城区因为环卫工人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争议而升级成为涉及3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就达到6起。

  在社会矛盾方面,2012年广州市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依旧以劳动争议为主,征地拆迁等涉农腐败、执法过程中引发的官民(警民冲突、城管与小商贩)冲突为辅。且经济原因依旧是群体性事件主要成因。

  此外,社会矛盾还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如在执法过程中,警察、城管等一线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因为态度、处置方式的适当而激发的矛盾,在微博等自媒体的介入下,不断发酵、扩展,并迅速传播,极大地考验地方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社会组织发展滞后

  2012年社会组织的发展仍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数量上,目前广州1400万人中,有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共4741家,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不足3个,还达不到全国的平均值3.3个,远低于国内的上海(7个)、青岛(6.5个)、深圳(4.2个)等城市,与世界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一般超过50个的标准,差距更加大。

  不仅如此,全市的社会组织结构也不合理,其中教育类民非高居组织总数的57.5%,而行业协会、社区与公益性社会组织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服务社会能力比较弱,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此外,大部分社会组织只能依靠大量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开展运作,数量较少的专职人员中也充斥大量的离退休人员或者不能胜任原有工作要求的关系户人员,造成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非专业性或者业余性突出。而组织治理结构的不合理、高素质人员的缺乏,也直接导致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不足,进而产生资源筹措方面的恶性循环。

  【建议】出台税收优惠办法壮大公益性社会组织

  蓝皮书认为,围绕不同群体内部利益分化产生的社会矛盾,在信息化时代,容易与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交织在一起,导致社会冲突容易以不理性的集群行为方式出现,加剧城市社会管理的可控性危机。

  为此蓝皮书建议:开展维权类社会组织登记试点,可以先考虑放开各类联谊性社会组织的登记,推动联谊组织在维护个体利益中的角色建设;正确规范对维权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建立以组织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创建社会组织的公共信息平台,推动社会组织的评估、考核,明确社会组织的建立与退出机制等。

  在社会组织培育方面,蓝皮书建议尽快制定《广州市社会组织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社会组织的性质、定义与分类。同时明确社会组织获得税务优惠的办法,为公益性的社会组织获得税收优惠提供法律支持。此外,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督促政府部门确定只能转移目录出台时间表,明确将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只能转移给社会组织。

  在推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方面,蓝皮书建议继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明确将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纳入年度各级政府经常性财政预算。

  在社会组织能力培育方面,加快社会组织人才的专业化步伐,改变社会组织人员的非专业性。

  南方日报记者 彭文蕊 陶达嫔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